傷足·少年謬聞道
《傷足·少年謬聞道》是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的作品。
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1]。其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 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欒城集》等行於世。
蘇轍與父蘇洵、兄蘇軾創立了蘇氏蜀學,他與蘇軾同為蘇氏蜀學的集大成者[2]。蘇氏的蜀學與荊公新學、二程洛學相對立。「三蘇」博通經史,遍采六經百家之說,又吸取老莊道家學說和佛教思想,逐步形成「三教合一」的思想體系。是北宋中期儒、佛、道三教融合的時代潮流的產物,是當時具有重要影響的學術派別。
“ |
少年謬聞道,直往寡所疑。不知避礙險,造次逢顛危。 中歲鮑憂患,進退每自持。長存鄙夫計,未免達士嗤。 前日使胡罷,晝夜心南馳。中塗冰塞川,滉漾無津涯。 僕夫執轡前,我亦忘止之。馬眩足不禁,拉然臥中坻。 異域非所息,據鞍幾不支。昔嘗誦《楞嚴》,聞有乞食師。 行乞遭毒刺,痛劇侵肝脾。念覺雖覺痛,無痛痛覺知。 念極良有見,遂與凡夫辭。我今亦悟此,先佛豈見欺。 但爾不即證,欲往常遲遲。咄哉後來心,當與初心期。 |
” |
— [北宋]蘇轍 |
目錄
作者簡介
蘇轍(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 ),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宰相。
嘉佑二年(1057年),蘇轍登進士第,初授試秘書省校書郎、商州軍事推官。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留守推官。此後隨張方平、文彥博等人歷職地方。宋哲宗即位後,入朝歷官右司諫、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等職,位列執政[3]。
哲宗親政後,因上書諫事而被貶知汝州,連謫數處。宰相蔡京掌權時,再降朝請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築室於許州。政和二年(1112年),蘇轍去世,年七十四,追復端明殿學士[4]、宣奉大夫。宋高宗時累贈太師、魏國公,宋孝宗時追諡「文定」。
蘇轍名字中「轍」的意思,其父蘇洵在《名二子說》中解釋說:天下的車沒有不順着轍走的,雖然論功勞,車轍是沒份的,但如果車翻馬斃,也怪不到轍的頭上。雖然「轍」不易致福,卻也難以招災[5]。 這與蘇轍相對內斂的性格也頗為相符。
視頻
傷足·少年謬聞道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三蘇人物雕塑——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搜狐,2020-04-29
- ↑ 蘇氏蜀學的學術淵源,豆丁網,2008-12-26
- ↑ 【名人足跡】蘇亭蓮舫-千載芳蹤說子由(38),搜狐,2020-08-24
- ↑ 古代的學士、碩士、博士和教授 ,個人圖書館,2016-01-06
- ↑ 蘇洵給兒子起名,為什麼一個叫「車把手」,一個叫「車軲轆印」?,搜狐,20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