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劳鸟
伯劳科(学名Laniidae)在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是鸟纲雀形目中的一个科 (生物)|科。这是一种食肉的小型雀鸟,生性凶猛。
伯劳古称“鵙”。《尔雅》记载,“鵙,伯劳也。”[1]而《曹子建集》和《文选》均称伯劳为贼害之鸟[2][3]。
目录
科学分类
特征
伯劳鸟比知更鸟要小些,一般羽毛是灰色或淡褐色,翅膀和尾为黑色并带有白色的斑,眼睛周围是一圈明显的黑色;嘴形大而强,上嘴先端具钩和缺刻,略似鹰嘴;鸟翅短圆,通常呈凸尾状;脚强健,趾有利钩。欧洲的伯劳鸟多为红色和褐色,加拿大和美国的大伯劳鸟也称为北方伯劳,是伯劳鸟中分布最广的一种。丛伯劳产于非洲,大约有40多种,体长约有16~21厘米,羽毛色彩鲜艳,嘴不像其他伯劳鸟那么尖利,尾部有长而柔软的羽毛。四色丛伯劳上体呈绿色,下体金黄色。红色的喉咙和黑色的边,非常好看。[4]
习性
伯劳是重要的食虫鸟类,大都栖息在丘陵的广阔林地,常栖于树顶,高处俯视,伺机滑冲至地面捕捉昆虫、蛙、蜥蜴、小鸟和鼠类等,有把猎物插在棘刺上食用的习性,有时不全吃掉,用此方式储存食物。因此英文中也称其为“butcherbirds”,但是澳大利亚的butcherbirds并不是伯劳,而是一种与它们占据相同生态位的鸟锺鹊属(Cracticus)。[4]
分布
伯劳科共有10属72种。主要分布在美国圣克利门蒂岛伯劳、坦尚尼亚乌卢古鲁山的乌卢古鲁丛伯劳以及我国台湾地区伯劳。产于圣克利门蒂岛的伯劳鸟属濒危动物;产于乌卢古鲁山的乌卢古鲁丛伯劳也已濒临绝种的危险。台湾有红尾伯劳、棕背伯劳、红头伯劳和虎纹伯劳最为常见。[4]
繁殖
伯劳鸟巢呈杯状,置于有棘树木或灌丛间。卵上常略呈暗褐色且大小不一的杂斑。 繁殖由雌鸟孵蛋,大概二个星期就可以出生,出生后由雌、雄鸟共同喂食,十二天后幼鸟就可以离巢自立,但它们有时也会回来向父母要些食物。伯劳鸟也有著很强的母性,当有蛇类的动物想攻击它们巢穴时,伯劳鸟会为保护它的幼鸟而反击。由于伯劳鸟的生活环境是开阔的草原或牧场,随著人类城市的扩建,草原牧场的机械化耕种,伯劳鸟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小,这也导致了伯劳鸟数量的逐年减少,未来能看到坚强且富有个性的劳科鸟儿的机会也是越来越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