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想(臨清流)
作品欣賞
佛想
生活,以種種煙火的形式行走着——主宰了生活的工作,無法平息的小情小欲,我在其中行走,時哭時笑,由不得自己……
——題記
前些日子,隨家人去拜佛,只是虔誠的心在面對那些高大林立的佛像時,我卻有絲絲壓抑之感。我望着那些塑像,他們或低眉,或迎笑,或嗔怒,形態不一!
佛之多,佛之態,具體的讓我的想象細弱遊絲!
我忽然想要逃離,逃離這些逼仄有形的塑像。
在空曠的地方,我深深呼吸!
想,佛其實一直在我心裡,只是似乎和這些形象無關;而這些具體的形象,對我,反而是一種束縛!
我心裡的佛,如神:壯闊無邊,溫柔有情,卻又無聲無形!似有含笑的眉眼,似有柔軟的情義,似有無邊的洞悉,似有不染塵煙的清淨……
他,在我心裡,在那些不可觸摸卻廣博無邊的空氣中,如氣息,如春風,如遊絲!
真的,他似乎並不在這裡——不在這,被無數索取的眼神攀附過的塑像里;不在這,被無數欲望的腳步追隨的大殿裡!
他,和這些無關,似乎只是純淨地住在我心裡,無影無形,又無處不在!
當在黑暗的污濁中跋涉的時候,我會想到佛座的蓮花,那樣溫柔而清淨的情義不覺油然而生;當在俗世的擺布中不能自已的時候,我會想到擺脫世俗欲望的就是佛,就是聖人,佛是覺悟了的眾生,眾生皆是未曾覺悟的佛;當在善惡之間顛簸撥弄的時候,我會想到心若向善,就是佛之天堂,心若向惡,就是佛之地獄;當掙扎在生活的縫隙,對事物的存在無知無覺的時候,我會想到生活之一切皆有禪意,仿佛佛主的拈花微笑,一切皆有意義……
佛,以這樣無所不在的方式呈現在我的生活里。
所謂大道無形,原來,我已經習慣,佛以這樣無形的姿態存在!
佛,真的不在這些森嚴大殿裡!
因為,當世人以索求的目光接近,那裡有純淨的禪心嗎?當以紅綢金幣的形狀纏繞,那裡還是聖潔的膜拜嗎?當以急促的步伐走近,那裡還有從容恭順的莊嚴嗎?
我的佛,只住在心裡!
往回走的時候,看見諸法無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的句子!不禁停駐思索……
面前是一道明代的古城牆,在撤除了那些標誌樣的旗幟之後,這些城牆安靜的駐立着。而我不禁被這份安靜所吸引。沒有了所謂標誌的旗幟,那些獵奇的腳步就少了,城牆自然也安靜下來……我尋步其中,忽然覺得,其實這樣的城牆才是最真實的,那些或明或清的旗幟不過是城牆外的附屬罷了。它們的存在,原不過代表人意,而決代表牆意!當,剝離了這些外在,牆,才終於成為了牆——不為年代而存在,不為駐留的腳步而存在,它只是存在着。
存在,即是一切的真意!
想到這裡,不禁莞爾,原來城牆也是以佛的形式存在的嗎?
沒有了那些人世的標註,沒有了那些是非的爭論,沒有了那些風中瑣屑的纏繞,它,終於只是它,無相無我!
正因為,沒有了這些虛幻流轉的「我」之相,才真正了抵達了真實。
那些安靜中的不着一語的真實,卻勝過了一切語言,仿佛佛主的拈花一笑,情意動人,卻無法言說!
什麼時候,我們這些眾人,才能放下心頭的這些標註自我的旗幟呢——那些在風中翻捲起伏的跌宕,原是一文不名,我們卻為之耗費一生。我們所做的,大多不過是白白地任塵灰攀附了整個城牆,卻從來不知道那些塵灰下的一切才是真實,才是彌足珍貴的真相!
為了追逐風中的塵屑,卻失落了根植大地的天空,是多麼的不值!
原來,心中無「我」了,相,才真正呈現,如出水芙蓉,踏月而來。
安靜無語中,城牆也仿有拈花微笑的深意了……
折身而返。
想,佛的境界是從無我通向了真相;那,凡俗中的生命,又何嘗不是由死,懂得生的呢!
我一直難以忘記幾月前的某個深夜……
我想着死去的母親,回望曾經的歲月,覺得一切如幻;又覺得,平常之光陰,原來早就滿含着讓人驚恐的森冷:一切,皆如遊絲之線,隨時戛然而斷……我如平常一樣,湧起了對光陰的珍惜之感;可是,那夜,卻不僅僅只是如此。忽然有個森冷的念頭問自己:如果我是和母親一樣長的光年,我還剩多少光陰?
多少光陰,這個念頭忽讓我有利箭穿心之感,我拜着指頭細數,驚心動魄地發覺,只剩十餘載而已——而我,已然走過了四分之三,只剩四分之一了!眼淚無聲地滑落,如那些縈繞在心中的冰冷數字!
回望來時路,還象從前那樣走剩餘的歲月嗎?
不,我的心中迴蕩起斬釘截鐵的回聲!
我為之前的生活方式痛悔起來——曾經的那些在生活縫隙中掙扎的日子,有多少是為自己的心而過的呢?
不過都是為那些無聊的身而奔波,為那些看似綺麗實則虛幻的名而消耗,心中擠滿了世俗的塵灰,從沒有為心留下可供棲息玩味的空間,我對不起那些一去不返的光陰,更對不起這顆可感知自然的七竅玲瓏之心……
回望那些日子,真想細細塗改,一切重來!
那些時時刻刻如弦在發的心情,真的不想再重演——耗費着時光,心力交瘁,卻根本不值一文!倒不如出家修行,過幾年真正修心養心的日子!
那一刻,忽然就理解了那些出家修行的心:與其,在那些浮光中掙扎覆沒,還不如清心寡欲,讓寸寸流光布滿琉璃色澤,不枉費來世間一場!
因為,心,存在了,才是真正活過啊!
於是,想那些過去的光陰,有着無限的追悔:與其在俗世中追隨衣香鬢影,不如在一碗淡粥中品嘗真味;與其在名利場上煙熏火燎地炙烤,不如在一卷經書中體味真意;與其在層出不窮的誘惑中掙扎前行,不如在風清雲淡的隱逸之地輕掃落葉……若,用盡心力的追求那虛幻名利,不如享受片刻的安閒心情;若,耿耿與懷於曾經的失落,不如在寂靜的街頭看行人遊走;若,為了口腹之慾的片刻滿足而囚禁自我,不如在秋風中看落葉起伏……
忽然明白,恬靜,安閒,自適,豐盈的心境,才是最可珍惜的存在!
那一刻,我想到了甘願在污泥中如龜曳行的莊子,想到了滿足於街頭一隅,拒絕追求藝術家之稱的泥塑藝人……他們,活的是實實在在的心,實實在在的意啊!
那夜的心情,至今難忘。
想自己,雖未能隔離紅塵,心卻有了隱逸之志!也更明白了,只有從生命末端去思考生命的人,才能用亦步亦趨的心,從容珍惜地走過那些短暫的光陰,將一步走成兩步,將兩步走成四步,走出細緻綿長,走出情味氤氳;而那些從來不去思考死亡,覺得時光浩蕩無期的人,只會把有限當成無限一樣去揮霍,等到琴弦戛然,才在某一刻洞悟——而時光,卻已不會為之停留了!
這樣想來,人世間,由死,而知生;和佛心裡,無我,而知相,其實不是一脈相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