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官縣
侯官縣是中國舊縣名,歷史上轄境大致為現今的福建省福州市區和閩侯縣的一部分,長期隸屬於福建福州府,與閩縣分轄福州府治,形成一府兩縣的局面。清代,侯官縣轄4坊、61都,統114圖。清末廢鄉、都,建區,侯官縣分為22區,與閩縣分治今閩侯縣以及福州城內區、浦東浦西區(南台)和上渡區,其中城內區分為:東段(宦貴巷一帶)、西段(西門大街一帶)、北段(府直街、北大街一帶)、中段(總督口、小龍湫一帶)、南段(南大街、楊橋巷、南後街、光祿坊一帶)五段。[1]
目錄
建制沿革
侯官縣名始於東漢建安元年(196年),由冶縣改名侯官縣而來。
西晉太康三年(282年),析侯官縣東部地置原豐縣,原豐列為首邑。南朝梁天監間(502~519年),原豐與侯官合併,稱東部侯官。隋開皇九年(589年)東部侯官改稱原豐縣,開皇十二年(592年)原豐改稱閩縣。
唐朝武德六年(623年)析閩縣置侯官縣。武德八年,侯官縣併入閩縣。武周長安二年(702年),再分閩縣置侯官縣,元和三年(808年)再並侯官入閩縣,元和五年(810年),複析閩縣置侯官縣。
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即閩國時期,改侯官縣為閩興縣。清泰二年(935年)閩興縣複名侯官縣。明萬曆八年(1580年),懷安縣(析自閩縣)併入侯官縣。民國元年(1912年),閩縣、侯官縣合併為閩侯府,侯官縣建置從此取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