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镇
保安镇,隶属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地处黄河南岸的隆务河河谷地带,2018年,区域面积330.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0480人。
古代,是西羌居住地。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赵充国在湟水流域威服定羌,保安一带置河关县,并在此置军屯垦,其后历代设官建治。唐龙朔三年(663年),吐蕃攻吐谷浑后,尤其在开元、天宝年间,战端屡起。元时,保安雕窠城上的部队,受积石州元帅府达鲁花赤(镇守官)撒鲁尔部首领统管。从元末明初,隆务河中游谷地统称为保安,专建有保安城堡,直至1929年(民国十八年)同仁县成立。2002年,与麻巴乡合并,称保安镇。
截至2019年10月,保安镇下辖1个社区和14个行政村。
2018年,保安镇有工业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1]
中文名: 保安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
地理位置: 黄河南岸的隆务河河谷地带
面 积: 330.1 km²
下辖地区: 1个社区和14个行政村
电话区号: 0973
邮政区码: 811300
气候条件: 高原大陆性气候
车牌代码: 青D
人 口: 10480人(2018年户籍人口)
目录
历史沿革
古代,是西羌居住地。
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赵充国在湟水流域威服定羌,保安一带置河关县,并在此置军屯垦,其后历代设官建治。
唐龙朔三年(663年),吐蕃攻吐谷浑后,尤其在开元、天宝年间,战端屡起。唐在陇右节度使下,在热州、廓州境内广置军城,保安亦成为第一线军事要塞。
唐天宝十三年(754年),哥舒翰派兵攻占雕窠城(今保安铁城山)于其地设振武军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唐军东撤,陇右空虚,吐蕃乘势东进,尽占青海各地同仁一代,为吐蕃移民屯戍之地。
宋时,属哺厮啰政权(从十一世纪初到十二世纪初)管辖,由亚陇觉阿五系的一支扎实庸咙部占据和管理。
13世纪20年代后,蒙古军攻占青海地区,继而统一青海高原,这里属元朝设在河州的“吐蕃等处宣慰使司”管辖,保安一代设有必里万户府。
元时,保安雕窠城上的部队,受积石州元帅府达鲁花赤(镇守官)撒鲁尔部首领统管,执行“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的任务。
明代,驻军仍驻扎在铁成山上的雕窠城,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但交通不便;明万历二年(1574年),由屯首王廷义组织四屯五寨的屯民,在铁城山上保护保安城。城墙周长684丈,东西两面墙各长224丈。南北两面墙各长118丈。开有南、北两城门,建有城门楼和城墙楼,城墙四角有碉楼。至今遗存有铁城山、保安都司衙门、药王庙、关帝庙、明清驻军营房、王化行进士府、烽火台等古建筑,尚存的城垣虽为夯土,但依然坚实牢固如初。
从元末明初,隆务河中游谷地统称为保安,专建有保安城堡,直至1929年(民国十八年)同仁县成立。
2002年,与麻巴乡合并,称保安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保安镇辖保安1个社区,城内、城外、卧科、朵则敦、新城、夏求隆、卡加、赛加、浪加、群吾、相曲、东干木、银扎木、全都14个行政村。
截至2019年10月,保安镇下辖1个社区和14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保安镇,地处黄河南岸的隆务河河谷地带,区域面积330.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保安镇地处隆务河谷东岸,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境内最高海拔3778米,最低海拔2100米。
自然灾害
保安镇山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无霜期短,干旱、冰雹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人口
2011年,保安镇辖区总人口8914人,以藏族为主。
2017年,保安镇常住人口10794人。
2018年,保安镇户籍人口10480人。
经济
2011年,保安镇有农业耕地面积1.9万亩,是同仁县主要的产粮区和良种繁育基地。
2011年,保安镇有兽医站1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590元,比上年增加191元。
2018年,保安镇有工业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保安镇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8个。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保安镇有村级小学12所,初级中学2所。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保安镇有镇中心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5个。
广播电视
2011年末,保安镇有广播电视站1个。
交通
保安镇已形成由公路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辖区内有阿赛公路、同循公路、同夏公路过境,地理位置突出,交通便利。
风景名胜
保安镇境内有铁城山、都司衙门、保安古街等文化古迹;保安镇的民间书法、刺绣、剪纸等艺术历史悠久,素有“特色文化之乡”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