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
《俱舍论》,全名《阿毗达磨俱舍论》,共三十卷,为世亲菩萨所造,玄奘大师翻译,收录在《大正藏》第二十九册。本颂六百颂,长行注解八千颂。 在中、印佛教思想史上,被誉为“聪明论”,或“以理为宗”。[1][2]
《俱舍论》包括了有部的阿毗达磨论如《发智》、《身论》和《法蕴》等六足论以及《大毗婆沙论》的要义,乃依据《毗婆沙论》来解释阿毗达磨,是一部批评毗婆沙师的有部学说之书。
在《俱舍论》未经传译之前,中国研究阿毗达磨以《杂心论》为主,至《俱舍论》译出之后,逐渐改宗《俱舍》,遂有俱舍师。并撰出一些注疏。自从玄奘重译论文 而后,因其解释法相简明完备,可作研究唯识学说的阶梯,很受当时学人的重视,遂又形成研究新论的风气。玄奘门人所作的新译《俱舍》的注疏中,最著名的三家 为:神泰作《疏》,普光作《记》,法宝作《疏》各三十卷。[2]
目录
后世《俱舍论》之注疏
《俱舍论颂疏》凡二十九卷或三十卷。全称《阿毘达磨俱舍论颂疏论本》。 又作俱舍论颂疏论本、俱舍颂疏、俱舍论颂疏、俱舍论颂释。 略称颂疏。 系解释俱舍论六百行颂之作。 唐代圆晖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一册。
撰者圆晖受晋州刺史贾曾之请,就俱舍论之颂,去其繁杂,针对要点,加以注释,故行文简易,颇尽其要,为研究俱舍论之重要入门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