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竹
倭竹 |
中文名:倭竹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綱: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目:禾本目 Graminales 科:禾本科 Gramineae 亞 科:竹亞科 Bambusoideae 族:簕竹超族 BAMBUSATAE 倭竹族 SHIBATAEEAE 亞 族:倭竹亞族 Subtrib. Shlbataeinae 屬:倭竹屬 Shibataea |
倭竹(wō zhú),學名:Shibataea kumasasa (Zoll. ex Steud.) Makino ex Nakai,異名:Shibataea kumasasa Shibataea ruscifolia Phyllostachys kumasaca Bambusa kumasaca Bambusa ruscifolia ,竿高僅1米左右,直徑3—4毫米;節間光亮、無毛。產我國東南沿海各省。浙江、福建天然分布。生于山坡上。上海、杭州、台灣、廣州等地栽培供觀賞。日本西南部也有分布。俄羅斯、德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均有引種栽培。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1]
目錄
倭竹形態特徵
竿環明顯腫脹;節內較長,可達3—5毫米,竿壁厚而中空 倭竹 小;竿每節具3—5(6)枝。各枝簡短,長僅0.5—1.5(3)厘米,各枝的長短和粗細彼此相近,每枝計有2—4(6)節;
枝籜膜質,遲落或宿存(宿存者以後在竿上腐爛呈纖維狀),具縱脈,頂端生有縮小葉;枝與竿的角度較開展,在其腋間還有膜質的先出葉,後者表面被短柔毛。籜鞘紙質,背面無斑點,背部貼生短毛,外側邊緣生長纖毛;
無籜耳,無或極少有鞘口繼毛;籜舌高達3—4毫米,具柔毛,頂端截形或凸起,上緣生短纖毛;籜片小,斜披針形。每枝僅具1葉,或稀可2葉,當有2葉時,其下方的葉鞘長於上方者(前者長可達1.5-3厘米)故下方的葉片反而居上;
葉片形小,卵形或長卵形,長2.5—18厘米,寬0.6—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或近於圓形,上表面深綠色,光滑無毛,下表面蒼綠色,具均勻的斜立短毛,次脈6—9對,再次脈7—9條,具長方形小方格脈。
花枝生於具葉枝條的下部節上,或稀可直接生於主竿的節上,各花枝還可再分次級枝,次級枝上有2—5枚無柄假小穗,次級枝的基部具苞片,枝腋內有先出葉,有時次級枝簡化只具l枚頂生假小穗,而其下部仍具有明顯的數節;
假小穗具3苞片,苞片草質,下方者形小,腋內具潛伏芽或否,上方2片則均具腋芽;小穗含3—7朵小花,基部1—3朵為兩性,上部者為雄性或為中性;外稃草質,較薄;內稃膜質;
鱗被薄膜質,卵形;花葯黃色:子房長卵形,花柱1,柱頭2,其中1枚可再分裂而形成3柱頭,柱頭羽毛狀。穎果長卵形。筍期5—6月,花期5月。
倭竹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產我國東南沿海各省。浙江、福建天然分布。生于山坡上。上海、杭州、台灣、廣州等地栽培供觀賞。
國外分布:日本西南部也有分布。俄羅斯、德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均有引種栽培。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倭竹生長環境
大都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一般年平均溫度為12-22℃ ,1月份平均氣溫為-5℃-22℃以上,生於我國東南沿海各省,浙江、福建天然分布。
倭竹主要價值
倭竹屬植物體型矮小,常植於庭院或公園中供觀賞。近年來盆景藝術迅速發展,微型園林日益興起,倭竹屬植物體態優美、常綠、耐寒且易於栽培,為廣大園林工作者所垂青。
倭竹栽培技術
倭竹屬於散生竹類或復叢生,移植母竹或鞭根繁殖,極易成活。
倭竹同屬植物
本屬已知有7種,2變種及1栽培型。分布在我國及日本。我國東南沿海各省和安徽、江西均有野生,其中以浙江、福建兩省種類較多,台灣、廣東有栽培。國外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德國等也栽培有倭竹,均系由我國或日本引種的。本屬竹種常栽培供觀賞,亦可用以製作盆景材料。
江山倭竹 Shibataea chiangshanensis Wen 鵝毛竹 Shibataea chinensis Nakai 蘆花竹 Shibataea hispida McClure 狹葉倭竹 Shibataea lanceifolia C. H. Hu 南平倭竹 Shibataea nanpingensis Q. F. Zheng et K. F. Huang 存疑種(倭竹屬) Shibataea spp. 矮雷竹 Shibataea strigosa 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