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元和體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1],是有着鮮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濃郁的文化意蘊、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結。漢字之美[2],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目錄

名詞解釋

指唐憲宗元和年間(806—820)開始流行的詩歌體式及風格。有廣狹二義:廣義的理解指元和以來的各種新體詩文,一般認為元和以後流行的新的文風、詩風,是由韓愈(768—824)、元稹(779—831)、白居易(772-846)、張籍(767?—830?)等元和年間的著名作家開創的;狹義的理解則是指元稹、白居易詩歌中的長篇排律和中短篇雜體詩。元稹、白居易的詩歌注重敘事,如《連昌宮詞》《長恨歌》《琵琶行》都是長篇敘事詩的代表作;其次是注重詩歌形式的通俗化,具體說就是詩的語言明白曉暢,容易為讀者理解記憶;注意詩歌與音樂的結合,韻律的優美和諧,便於唱誦。

引例1

元和已後,為文筆則學奇詭於韓愈,學苦澀於樊宗師;歌行則學流蕩於張籍;詩草則學矯激於孟郊,學淺切於白居易,學淫靡於元稹,俱名為「元和體」。 (李肇《唐國史補》卷下) (元和以後,寫文章的人學韓愈的奇特怪異,學樊宗師的晦澀生僻;寫歌行體長詩的人則學張籍的放蕩不羈;寫詩的人則學孟郊的奇異偏激,學白居易的淺易切當,學元稹的浮華艷麗,這些當時都稱之為「元和體」。)

引例2

[元]稹聰警絕人,年少有才名,與太原白居易友善,工為詩,善狀詠風態物色,當時言詩者稱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閭閻下俚,悉傳諷之,號為「元和體」。 (《舊唐書•元稹傳》) (元稹聰慧過人,年少時就有才名,與太原人白居易交友,他們都擅長寫詩,善於描摹歌詠事物的形態景色,當時談論詩歌的人都會提及元白。從士大夫、儒林學子到市井百姓,都在流傳歌詠他們的詩,稱之為「元和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