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元寶山》中國當代作家王奼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元寶山

說它是山吧,可它並不高,海拔僅238米,只能算是一座低矮的山嶺。這樣的山嶺,在中國的南方隨處可見。

它盤踞定安縣龍門鎮,古稱隆門嶺,縣誌載之曰「盤踞環抱,中虛似鍋底,有田數畝。」因其山峰宛如一錠大元寶,又得名元寶山,是一座萬年休眠的火山口。

這是一座令人浮想聯翩的山嶺,矗立在一馬平川的曠野,方圓幾百里內醒目突兀。峻秀奇異的自然景觀,迷離奇特的風水傳說,歷代文人的詩詞吟詠,給這座神秘的山嶺,增添了許多豐富的人文色彩。

據說數十萬年前,瓊北地區地殼運動處於活躍期,引發龍門、嶺口、龍河、翰林一帶發生強烈地震,所到之處烈焰騰空,熾熱的火山岩漿順地勢四散奔流,地殼中一些柔弱地帶受水平擠壓隆起後遂成峰嶺。大自然的激情與偉力,在這裡完成了她一系列驚世傑作,造就了定安境內十餘座火山錐漫山林立、諸多山嶺瑰麗多彩的奇觀異境,元寶山便是其中的奇特景觀之一。

元寶山雖不高,卻是方圓數十里內的唯一制高點。火山熔岩地貌令人覺得神奇而震撼,仿佛述說着當時火山噴發的劇烈壯觀。令人驚奇的是,灰黑色的火山岩石平鋪在地表上,一塊緊挨着一塊,鋪成一道道「龜背岩」,它不動聲色地、呈開闊浩然之勢於天地之間。猶如盤古開天闢地時,它就在那裡,你來,與不來,它一直就在那裡,不悲不喜。

許多年過去了,在相對廣袤的平原上一峰突起的元寶山,已並非只是玄武岩那嶙峋的石頭了,它的表層上面早已充滿了勃勃生機。灰綠相間的苔蘚地衣裝扮着每一塊石頭。茂密的叢林裡百鳥啼囀、怪獸橫行。山上的藤木植物,以四季碧綠的叢灌為多。粗細不一的藤莖盤根錯節,韻致獨特。陰涼潮濕的岩縫中,隱生着一些艾蒿、車前草、菟絲等野生藥材,漫山遍野的山棯、割舌羅、山小桔、紅燈果等奇花異果爭妍鬥豔,宛若一個天然植物園,為這片山景增添了無限靈氣。

上山的路被灌木叢林所掩蓋,正如元寶山的光芒被蠻荒遮掩。濾去綠色植被,可見熔岩凹地表層大多呈疏鬆狀,紅褐或灰黑色的泥質岩層間雜其中,猶如正欲熄滅的一堆堆炭火,又仿佛一座燃燒殆盡的火焰山,依然聚集着驚人的能量。透過它,仿佛能聽到它令人震撼的遠古的回聲。

奇特的地貌背景,孕育了豐富的人文景觀。明南京禮部尚書王弘誨,因「奏考回瓊」得益於瓊島諸生,為世人所稱道。據說他告老還鄉後,詩書相伴、兩袖清風,被傳為佳話。他喜愛登山臨水,吟詩作賦,常攜詩友登臨此嶺。「女媧昔補東南天,一卷飛來落九天」,文人名士到過此者,無不為這一方美景所傾倒,賦詩讚詠元寶山遺世獨立的奇特風光。

山上尚存有王弘誨建造的和尚廟、和尚井、石碗、石筷、石盤等遺址。據說因感念王弘誨的一生功德,常有後人到廟裡焚香、敬拜,以頌其德。後來故人乘鶴西去,廟宇也一度俱屺,啾啾棲鳥過盡處,只剩下元寶山遺世獨存,自由而長久。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氤」,尚未開發的元寶山,以裸岩、奇峰、日出、晚霞、彩虹等景色最為奇妙,種種氣勢恢宏,寓美於峻秀奇險當中。立于山巔,觀薄雲如絮,聽清風穿梭,悟人生哲理,不失為一種美妙的享受。若逢細雨霏霏,霧霽並飛,只覺得蒼茫廣袤中,仿佛天與地都是自己的,世界的喧囂一一退去,清風環繞,似梵音隱隱,讓人萌生幾分入山隨緣的心緒。

視野之內,南渡江如游龍纏繞,母瑞山似翠屏南立,就連高擎的見龍塔也隱約可見。鍾靈毓秀的文筆峰,自是躍然其中的。若以文筆峰居中,東為烏蓋嶺,西為金雞嶺,南為龍門嶺,北為舊州嶺,兼其木、金、火、水之氣象及火成岩之軀,簇擁土形的水成岩文筆峰,正合五行之數,構成「火中之水」「水火既濟」的道家文化意象。

元寶山保留了最原始的自然風光,它的盎然野趣,吸引了不少地質專家和旅遊愛好者前來探險。神秘而空靈的傳說,也賦予這座山嶺一種靈性的光芒。

據說數百年前的某個夏日,一場空山雨後,雲驟去,元寶山東邊忽見一道彩虹,天空有層很強的紫氣籠罩,久久未散。按風水學說,古以紫為貴,紫氣是祥瑞之兆。傳說道教五祖白玉蟾是見過這紫氣的,與一雲遊道士談及時,謂此山乃福澤祥瑞之地,風水極好,其風水地位自是不可搖撼的。

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不知見過那紫氣的白玉蟾,當時是怎樣一種心情?君子懷德,修己安人,想必看破紅塵,不染世俗的大師也是不驚不喜的吧。而這座沉默的山嶺,因沾了大師的禪氣,成為一種延續文化精神的坐標,越發呈現它的清靈剔透來,估計它與大師的禪氣、天上的紫氣,都天人合一了吧。 [1]

作者簡介

王奼,女,漢族,1966年11月出生,海南定安人,大學學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