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六軸子
t012157d4dd548aec10.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653642&sid=686746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六軸子

漢語拼音:Liù Zhóu Zǐ
別名:土連翹、山芝麻、鬧羊花子、天芝麻、羊躑躅果、鬧羊花頭、八厘麻子
性味:味苦,性溫
毒性:有毒
功能:祛風燥濕,散瘀止痛,定喘,止瀉
主治:風寒濕痹,歷節腫痛,跌打損傷,喘咳,瀉痢,癰疽腫毒

六軸子,中藥名。為杜鵑花科植物羊躑躅Rhododendronmolle(Bl.)G.Don的果實。具有祛風燥濕,散瘀止痛,定喘,止瀉的功效。主治風寒濕痹,歷節腫痛,跌打損傷,喘咳,瀉痢,癰疽腫毒。[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六軸子

拼音名:Liù Zhóu Zǐ

別名:土連翹、山芝麻、鬧羊花子、天芝麻、羊躑躅果、鬧羊花頭、八厘麻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ododendron molle(Bl.)G.Den[ Rsinense(Lodd.)Sweet」

出處

出自

  • 1.《飲片新參》。
  • 2.《百草鏡》:土連翹殼似連翹,子類芝麻,故一名山芝麻。入藥每用三分,不可多服。方術家麻藥中有之。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杜鵑花科植物羊躑躅的果實。

採收和儲藏

9~10月果實成熟而未開裂時採收,曬乾。

原形態

落葉灌木,高1-2m。老枝光滑,無毛,褐色,幼枝有短柔毛及剛毛。花芽卵圓形,鱗片9-12片,闊卵形。單葉互生;葉柄短,長2-6mm;葉片紙質,常簇生於枝頂,橢圓形至橢圓狀倒披針形,長6-15cm,寬3-6cm,先端鈍,具短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睫毛,兩面密被灰白色柔毛。花多數排列成短總狀傘形花序,頂生,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花萼小,5裂,半圓形,宿存,被稀疏細毛;花冠寬鍾狀,金黃色,先端5裂,裂片橢圓形至卵形,上面1片較大,有淡綠色斑點;雄蕊5,與花冠等長或稍伸出花冠外,花葯孔裂;雌蕊1,子房上位,5室,外被灰色長毛,花柱細長,無毛長於雄蕊,柱頭頭狀。蒴果長橢圓形,長達2.5cm,熟時深褐色,具細柔毛和疏剛毛,胞間開裂。種子多數,細小,灰棕色,扁卵形,邊緣有膜翅。花期4-5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丘陵山坡、石縫、灌叢或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

性狀

性狀鑑別

果实长椭圆形,略弯曲,长2-3cm,直径0.7-1cm。表面红棕色或栗褐色,微具光泽,有纵沟5条,顶端尖,基部有宿萼,有的有果柄。质硬脆,易折断,断面5室。种子多数,长扁圆形,棕褐色,边缘具膜质翅。气微、味苦。

以色紅棕、未開裂者為佳。

顯微鑑別

果實橫切面:呈梅花形5瓣狀,外果皮為1列扁圓形細胞,內含色素;中果皮為10餘列長圓形細胞,也含色素;其間有導管群散在;內果皮為石細胞及纖維群,石細胞4-6列類圓形,直徑為40μm;纖維6-8列,切向排列緊密,直徑12-20μm,壁均木化。胎座全為薄壁組織,從中心至5瓣有木化細胞,壁稍增厚。胎座兩側附着多數細小種子,橢圓形,種子橫切面可見種皮細胞1列,有齒狀突起;壁厚.具圓紋孔.其內為菲薄的角質層。胚乳組織充滿內含物。

理化鑑別

  • (1)取本品細粉3g,加丙酮30ml,攪拌濾過,取濾液20ml,置試管內於水浴上蒸乾,加稀硫酸10ml,溶解後置沸水浴上加熱10min,溶液呈紫紅色;繼續加熱,則變為橙黃色。(檢查八厘麻毒素)
  • (2)薄層色譜 取本品粉末(60目)2g,加碳酸鈣0.4g(pH6.5-7、95%乙醇20ml,放置過夜,水浴上回流2h,濾過。保留濾液,殘渣再加95%乙醇20ml,回流7h,合併兩次濾液,減壓濃縮至1ml,加入等量蒸餾水及足夠量的醋酸鉛飽和水溶液,直到沉澱完全,濾過;濾液用硫酸鈉飽和水溶液脫鉛,濾過;濾液濃縮至1ml,加氯仿1ml,回流3次,每次30min,合併氯仿,用無水硫酸鈉脫水,濾過;濾液在水浴上蒸乾後,殘留物用甲醇0.1ml溶解,供點樣用。以八厘麻毒素作對照。同點干硅膠G板上,以甲醇-乙酸乙酯-己烷(1:4:5)為展開劑。展距17cm。用10%三氯化銻氯仿液噴霧,105℃烘烤,樣品與對照品在相應位置處,顯相同的色斑。

化學成分

成熟果實中含八厘麻毒素,就是日本羊躑躅素(rhodojaponin)Ⅲ[1,2],羊躑躅素(rhodomollein)Ⅰ及Ⅱ[3]。

藥理作用

鎮痛作用

用果實研成細粉或作成混懸液、浸劑、酊劑,對小鼠(電刺激尾部)均有鎮痛作用,鎮痛指數與阿片相似;但與阿片不同,劑量增加,作用反有所減弱。果實作用強於花。

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六軸子注射液0.3-0.6g/kg腹腔注射,可使狗、貓心率減慢65%,血壓亦下降,減慢心率的作用可被阿托品所對抗,降壓作用可被麻黃鹼所取消,切斷兩側迷走神經則減慢心率的作用消失,故減慢心率的作用可能是通過興奮迷走神經所致,降壓作用可能與抑制交感神經有關。

毒性

對小鼠的鎮痛作用、最小致死量及其毒性見「鬧羊花」條。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果柄,篩去灰屑。

性味

苦;性溫;有毒

功能主治

祛風燥濕;散瘀止痛;定喘;止淀。主風寒濕痹;歷節腫痛;跌打損傷;喘咳;瀉痢;癰疽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0.1-0.3g;煎湯,0.3-0.9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注意

有毒,不宜多服、久服,體虛及無瘀者忌服。

各家論述

  • 1.《本草從新》:宣,行血。治風寒濕痹,歷節腫脹,撲損疼痛。
  • 2.汪連仕《採藥書》:治跌打損傷,能活血疏風。
  • 3.《綱目拾遺》:治疽毒疔瘡。
  • 4.《本草求原》:敷無名腫毒,可消。
  • 5.《飲片新參》:斂肺,止汗,化痰,定喘咳,治瀉利遺泄。[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六軸子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六軸子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