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再泛吳江·二年為吏住江濱

再泛吳江·二年為吏住江濱》是北宋詩人王禹偁之作。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濟州鉅野人。北宋詩人、散文家,宋初有名的直臣,敢於直諫遭貶謫。北宋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1]、翰林學士。敢於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宋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後貶至黃州,故世稱王黃州,後又遷蘄州病死。

他的長篇詩歌,敘寫自己生平事跡與懷抱,能揮灑自如,暢所欲言,已開宋詩散文化、議論化風氣[2]。林逋盛讚他:"縱橫吾宋是黃州。"胡仔也說:"國初沿襲五代之餘,士大夫皆宗白樂天詩,故王黃州主盟一時。"(《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十二)

再泛吳江·二年為吏住江濱

目錄

長洲政績

王禹偁於雍熙四年(987年)八月調至京城,第二年即授為右拾遺[3]。「待漏之際,相君其有思乎?或北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來之。兵革未息,何以彌之;田疇多蕪,何以辟之。……憂心仲忡,待旦而入」(《待漏院記》)。總之,輾轉反側,夜不能寐,於是上《端拱箴》,要求宋太宗儉約節財,息兵養民;還提出「計口授田」、「約人署吏」,以抑兼併、正吏治的主張。是年冬天大,作《對雪》詩敘及兵民之苦,並予自責:「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褒貶無一詞,豈得為良吏?」

不久又上《三諫書序》:「其一,以縉紳浮競,風俗澆漓,率多躁進之徒,鮮聞篤行之士,不移舊轍,漸紊彝倫,臣故獻劉實《崇讓論》。其二,以齊民頗耗,象教彌興,蘭若過多,緇徒孔熾,蠹人害政,莫甚於斯,臣故獻韓愈《論佛骨表》。其三,以選舉因循,官常隳紊,置諸不已,俸祿難充,但蠹疲民,罕聞良吏,臣故獻杜佑《並省官吏疏》。」端拱二年(989年),借契丹入易州,上《御戎十策》:「外有五者」,「一日兵勢患在不合,將臣患在無權」;「二曰偵邏邊事,罷用小臣」;「三曰行 以離之,因釁隙以取之」;「四曰以夷狄伐夷狄,中國之利也」;「五曰下哀痛之詔以感激邊民」。「內有五者」,「一曰並省官吏,惜經費也」,「二曰艱難選舉抑儒臣而激武臣也」;」三曰信用大臣,參決機務」;「四曰不貴虛名,戒無益也」;「五曰禁止游惰,厚民力也」。王禹偁論及「外有五者」與「內有五者」的關係時特別指出:當以「內有五者」為重,否則「則寇不在外而在乎內也」。王禹偁在這期間,政治思想最為活躍,除提出多篇有所建樹的章表,其基本政治思想已經形成[4]

視頻

再泛吳江·二年為吏住江濱 相關視頻

王禹偁在修《新錄》時直書其事,為何會被貶黜到黃州做官?
王禹偁怎麼讀和個人介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