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再生产,就是不断 反复进行的社会生产过程。从企业说,以货币形态为起点,转化为生产形态商品形态,再以货币形态结束。如此周而复始,以维持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说,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环节,其中生产起决定性作用。按规模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前者为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后者是生产总量比原来增加。再生产又是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在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中不断再生产出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

再生产

目录

定义

再生产(Reproduction),再生产即不断反复进行的生产过程。包括人类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两大方面。通过人类自身的不断再生产(繁衍)和物质(生产物资和生活物资)的不断再生产,如此周而复始,才可以维持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因此,社会生产总要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进行。如果中断,社会就要灭亡。这种不断更新和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

对再生产的概念再表述如下:再生产是人类在大自然中,以活劳动成老体为核心,共同需求为目的,科技手段为半径的四维时空内,与其他再生产实体结合成再生产关系,在"六有--变性"中产出再生产力而衰亡,回归自然;同时又使对象性自然吸收再生产力而形成"六有--变性",孕生、成长为幼青体,进而形成带有再生产效益的下一代再生产实体,并形成世代繁衍进化、此消彼长的网络系统周期活动。再生产包括再生产实体、再生产关系和再生产力。[1]

实现条件

社会劳动根据社会各种需要按比例地进行分配,是实现社会再生产的条件。马克思说:"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 282页)。而这个比例怎么计算马克思是没有说的,宁夏学者杨斌林先生通过再生产平衡表和再生产平衡模型解决了两大部类及其分部类的比例计算问题,是对再生产理论的一大发展。

再生产的内容

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在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中不断再生产出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再生产又是劳动力的再生产,通过消费各种消费资料再生产出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再生产也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在再生产过程中,人们不断结成既定的生产关系。

社会产品

按其使用价值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类;在社会化的生产中,社会生产相应地分为生产资料生产部类(第Ⅰ部类)和消费资料生产部类(第Ⅱ部类);而在商品生产中,两部类的产品价值又各自包括消耗了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必要产品的价值和剩余产品的价值三个部分;为了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各部类内部和两部类之间要进行价值的补偿和物质的替换,为此必须保持一定的数量关系,还必须相应地发展为两部类交换服务的流通部门。[2]

再生产的区别

再生产有个别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区别。

前者是单个生产者或生产单位的再生产。后者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交错、互为条件的各个生产单位的再生产的总和构成,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它们在再生产过程中都有各自特有的机能。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分配、交换和消费又影响生产。

规模分类

再生产按其规模状况,可以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大类。

简单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就是生产规模保持不变的再生产,或者说,就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具体说来,就是社会生产的新产品仅够补偿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就是生产规模比原来扩大的再生产。具体来讲,就是社会生产的新产品除了用于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外,还有多余的部分用于扩大生产的规模。

例如,一个皮鞋生产商,如果每年都用同样多的工具、设备、原材料和劳动力,生产同样多的皮鞋,这就是简单再生产;如果他在第二年增加了工具、设备、原材料,也多雇佣了劳动力,生产的皮鞋也大大增加,这就是扩大再生产。

任何一个社会,要想取得发展,都必须采用扩大再生产的方法。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生产无论怎么样扩大,总是以原有规模为基础和出发点,只有在完成简单再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所以,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和基础,而扩大再生产则是简单再生产的继续和发展。

虽然所有的生产都是从简单再生产开始的,但扩大再生产往往成为所有生产过程的主要特征。一般说来,扩大再生产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

1)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

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而实现的扩大再生产。如上例中我们所举的皮鞋生产商,如果他在生产技术、工艺水平、生产流程都不变的情况下,仅仅是靠增加工具、设备、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而形成的扩大再生产,就是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

2)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

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而实现的扩大再生产。就是在厂房、机器设备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加强管理、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等方法,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

在现实生活中,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同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很难把它们两者完全独立开来。比如采用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时,随着进行新的投资而增加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规模时,往往伴随着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在采用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而进行技术改进或更新机器设备时,同样需要增加新的投资,并或多或少伴随着数量规模的扩大。

但需要我们明确的一点是,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在整个社会再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并将会成为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方式。

社会再生产,不论是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说,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一方面,再生产必须生产出一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用来补偿或增加已经消耗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任何生产又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形式,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随着生产的不断更新和重复,这种关系也不断地被再生产出来。所以,任何社会的再生产都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性质和特点

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中,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同,再生产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例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封建主义再生产是不相同的。封建主义再生产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而资本主义再生产则是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的。就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来说,在封建制生产方式中,生产力长期停滞,发展缓慢,在长时间里,生产都是在原有技术基础上重复,物质资料的构成和规模很少变化。

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力突飞猛进,生产在技术日新月异的基础上发展,同时又呈周期性变化,物质资料的构成不断更新,它的再生产规模在周期性变动中迅速扩大。就劳动力的再生产来说,在封建制生产方式中,农民长期陷于愚昧之中。

他们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世代因袭,提高缓慢。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随着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劳动者具有越来越多的文化科学知识,并重新进行训练,以适应新的技术的需要,同时随着分工的深化,在一定发展阶段上,也使工人变成畸形的、片面发展的局部工人。

再就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来说,封建主义的再生产,再生产着地主阶级和人身上依附于地主阶级的农民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而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则再生产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在这里,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扩大了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而雇佣劳动者通过消费再生产出自己的劳动力,则是再生产出可以重新出卖给资本家、为资本家重新创造剩余价值的特殊商品。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再生产又具有与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封建主义再生产和资本主义再生产根本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社会主义再生产是在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和发展的基础上,使生产不断扩大和完善,不会发生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的循环。在生产不断扩大和完善的基础上,社会及其成员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将得到越来越大的满足,劳动人民之间的互助合作的生产关系也将得到不断的巩固、发展和完善。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