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水文過程與水土安全團隊
農業水文過程與水土安全團隊團隊現有人員1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人,青年博士9人;其中,外籍院士1人,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2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年專家2人。
目錄
機構簡介
農業水文過程與水土安全團隊相關成果發表在Nature、Science、Review of Geophysics、Advance of Agronomy、Water Resources Research、Plant and Soil等本學科頂級國際期刊上。團隊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際合作項目、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近30項,目前在研10多項。同時開展了一批土壤改良、農田提質增效以及節水灌溉技術集成與成果轉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社會經濟效益。
相關資訊
環江站舉辦水文過程與土壤侵蝕研究前沿學術研討會
10月14日至16日,為加強廣西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建設,進一步提升中國科學院野外站重點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喀斯特關鍵帶結構-過程-功能綜合觀測研究平台」創建水平,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召開了水文過程與土壤侵蝕研究前沿學術研討會。會議邀請了山東農業大學雷廷武教授、華中農業大學[1]蔡崇法教授、北京林業大學余新曉教授、廣西大學李勇教授和莫崇勛教授、中山大學陳建耀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王飛研究員和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姜光輝研究員等做報告。會議由亞熱帶生態所副所長陳洪松研究員主持。
雷廷武介紹了測定飽和土壤坡面水流流速的方法,並指出飽和坡面水流流速較非飽和坡面大52~88%。蔡崇法教授強調要釐清土壤侵蝕、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等基礎概念,分析了水土保持的國家需求、研究現狀以及未來需要關注的科學問題。余新曉介紹了華北土石山區生態水文試驗觀測系統,以及優先流、蒸散解析和水分運移過程與利用機制等方面的研究結果。李勇介紹了道路侵蝕、河岸侵蝕、坡面溝蝕等多種侵蝕類型及其面源污染。莫崇勛指出校正後的IMERG降水數據可以用於岩溶區小流域短期洪水模擬和長期徑流模擬。姜光輝介紹了桂北岩溶區的地質和水環境特點,並根據關鍵水文過程構建了水環境監測網。陳建耀從物理、化學、生物三個方面綜合分析了華南濱海小流域水與物質的遷移轉化過程與機制。王飛研究員介紹了黃河流域水沙和鹽鹼地治理研究中採用的新思路、新方法。
陳洪松簡要介紹了研究所基本情況,概述了環江站建站背景、基礎設施、近期承擔的主要科研任務、重要研究成果以及在石漠化治理和科技扶貧方面的社會影響,重點介紹了喀斯特峰叢窪地水文-侵蝕過程及植物水分利用機制。隨後,圍繞關鍵帶平台建設,廣西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介紹了木連小流域水文地質調查、物探結果解譯、鑽孔介質類型劃分等方面的成果;亞熱帶生態所付智勇副研究員以及博士生張君、王發、劉文娜等介紹了相關研究進展。
專家們充分肯定了環江站在水土過程、生態水文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將基礎研究成果應用到石漠化治理和科技扶貧方面取得的成效與社會影響;希望科研人員充分應用水文地質調查結果,做好關鍵帶水文過程及其與植被相互作用研究;並為研究生[2] 們提供了針對性的研究建議和解答了相關問題。
會議期間,部分專家還參觀了環江站木連綜合研究區小流域水文監測系統、關鍵帶平台、二元三維水土過程監測場,以及古周生態重建示範區和肯褔異地移民安置示範區,高度讚賞了環江站科技人員在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方面做出的重要貢獻。
此次會議不僅有助於進一步完善正在實施的「喀斯特關鍵帶結構-過程-功能綜合觀測研究平台」,而且加深了對喀斯特關鍵帶水文-植被相互作用機理研究的認識,為今後喀斯特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提升研究奠定了基礎。
參加會議的還有來自四川農業大學、南寧師範大學、桂林理工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等相關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師生,現場人數50餘人。此外,本次會議還在騰訊會議進行了直播,實時在線人數最高達220餘人。現場和線上參會人員積極參與討論,並對本次會議給予高度評價。
參考文獻
- ↑ 華中農業大學怎麼樣?好不好?好,很好,非常好! ,搜狐,2023-05-29
- ↑ 考上研究生,原來好處這麼多!,搜狐,2022-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