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凍土是中國農業氣候學的一個名詞術語。

中國,從來就是一個文化底蘊極度豐富的國家,中國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國的文化精魂[1]。中國最早出現的和文字相關的文化記憶就是倉頡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蘊藏了無限的文化[2],然後就出現了最初的甲骨文

目錄

名詞解釋

凍土是指零攝氏度以下,並含有冰的各種岩石和土壤。一般可分為短時凍土(數小時/數日以至半月)/季節凍土(半月至數月)以及多年凍土(又稱永久凍土,指的是持續二年或二年以上的凍結不融的土層)。

凍土具有流變性,其長期強度遠低於瞬時強度特徵。正由於這些特徵,在凍土區修築工程構築物就必須面臨兩大危險:凍脹和融沉。隨着氣候變暖,凍土在不斷退化。

如果土層每年散熱比吸熱多,凍結深度大於融化深度,多年凍土逐漸變厚,稱為發展的多年凍土,處於相對穩定狀態;如果土層每年吸熱比散熱多,地溫逐年升高,多年凍土層逐漸融化變薄以至消失,處於不穩定狀態,稱為退化的多年凍土。

按照凍結的持續時間可分為:①暫時性凍土,即受天氣變化影響,暫時凍結,不久便融化的土壤或疏鬆岩石層。②季節性凍土,指冬季凍結、春季融化的土壤或疏鬆岩石層。其凍土層深度由自然地理條件和土壤物理特性等因素決定。③多年凍土,又稱「永久凍土」,指多年連續保持凍結的土壤和疏鬆岩石。按空間分布可分為連續凍土和不連續凍土。如西伯利亞永凍層連成大片,而歐洲的永凍層則呈塊狀分布。塊狀永凍層之間的非永久凍結的地方,稱為「融土島」。永凍層的深度自10餘米至200餘米不等,其上部冬凍夏融,稱之「活動層」。活動層的厚度隨土質而異。地球上多年凍土的面積約占陸地總面積的20%~25%,主要分布在俄羅斯和加拿大。中國多年凍土面積占全國面積的22.3%,主要分布在東北北部山區、西部高山與青藏高原。

如果多年凍土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是大片的、連續的、無融區存在的稱為整體多年凍土;如果多年凍土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是分離的、中間被融區間隔的稱為非整體多年凍土。

又可根據凍土的地理分布,成土過程的差異和診斷特徵,可分為冰沼土和凍漠土兩個土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