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分子系统学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分子系统学是中国科技名词。

如今,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1]屹立在世界东方。而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便是汉字[2]

目录

名词解释

分子系统学是指通过对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的结构、功能等的进化研究,来阐明生物各类群(包括已绝灭的生物类群)间的谱系发生关系,相对于经典的形态系统分类研究,由于生物大分子本身就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含有庞大的信息量,且趋同效应弱,因而其结论更具可比性和客观性.尤为重要的是,一些缺乏形态性状的生物类群(如微生物和某些低等动、植物)中,它几乎成为探讨其系统演化关系的唯一手段。由于分子系统学的上述特点,自其诞生之日起,就逐渐在各种生物类群的系统发生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总的说来,迄今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所获得的生物类群间亲缘关系的结果,大多都和经典的形态系统树相吻合.但是,在一些生物进化谱系不明或模糊关键环节上,它得出的结果却往往和形态系统学的推测大相径庭。

研究步骤

分子系统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根据分子生物学数据构建生物类群的谱系发生树.它一般包括以下程序:

首先确定所要分析的生物类群,选择该类群中相关亚类群的一些代表种类;确定所要分析的目的生物大分子

(包括DNA序列、蛋白质序列等)或它们的组合;设法获得它们的序列数据或其它相关数据(如限制性内切

酶(I LP)、随机扩增多态DNA( )、DNA序列等),DNA序列的数据可以通过GenBank获得,也可以

通过实验室的研究(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而获得;对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pairwise

alignment)或其它的数学处理,如转变成遗传距离数据矩阵;通过一些遗传分析软件(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如:PHYLIP J、PAI J、MEGA[J等)对这些处理后的数据,并基于一定的反映DNA序列进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构建分子系统树;对构建的系统树做相应的数学统计分析以检验系统树的可靠性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分析

具体的研究对象时,上述各个环节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要获得一个正确的结论,必须综合考虑每一环节

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目的基因的选择、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分类群之间、构树方法和分析软件的选择之间都

有密切的联系.

涉及议题

基因树和物种树

分子系统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基因树来推测物种树.基因树是根据生物大分子的序列数据(主要为DNA

序列数据)构建的谱系树,物种树则是反映物种实际种系发生的谱系树.人们期待着得到的基因树和物种树

相一致,然而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Nei(1987)描绘了二种谱系树之间所有可能的关系,认为二种谱系树之间至少存在二个方面的差异:一是基因树的分化时间早于物种树,二是基因树的拓扑结构可能与物种树不一致(二个或多个基因树之间存在着差异)[77,如何将由多个基因或基因组建立的基因树综合成一个物种树,是分子系统学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Maddison(1997)认为:基因重复所导致的并源而非直源关系的产生,不同生物类群问基因的水平转移,系统演化分歧事件发生后产生的分子性状的多型性引起的谱系选择等生物学因素是造成二者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相应地,分子系统学研究中一定要选择直源基因而非并源基因,选择水平转移事件较少的树,采用基于大量独立进化的基因位点进行分析等等,都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更有利于获得一个可靠的树.

分类群的选择

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如何选择所研究的对象—— 内类群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内类群选择

(内类群的数目及选择依据等)的科学性与否直接影响到所得结论的可靠性.关于内类群的数目,目前大多数

分子系统学家认为,当所分析的序列长度一定时,尽量选择较多的分类群有助于获得更准确的结论,加j.而内类群选择的依据主要体现在:(1)结合古生物学,形态学等各方面证据,尽量保证所选择的分类群确为一个单系发生的类群;(2)分类群的选择并非是随机的,尽量使其在所研究的生物类群中具有代表性;(3)在某些因具有明显长枝效应(或短枝效应)而导致的系统关系不确定的分支间增加分类群有助于减弱或消除这种效应[91.另外,在构建分子系统树中,同样需要选择外类群以确定系统发生树的基部位置,从而确定进化的方向.外类群的选择可以是单个(单一外类群),也可以是多个(复合外类群).

在所研究的内类群数目不多且二者之间的极性关系十分确定的情况下,单个外类群足以说明问题.而在较为复杂的分析中,通常选择复合外类群以保证所得结论的可靠性[11].随机选择的外类群,极有可能因为亲缘关系较远,导致所得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大.因此,在选择外类群时,必须结合其它分类学上的证据,或者在做详细的系统发育研究之前,首先对所研究的内、外群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以便于选择较为理想的外类群.最理想的外类群应该是该内群的姐妹群,因为二者间拥有较多的共近裔性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