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刘国建 - 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刘国建 - 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刘国建

国籍; 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安徽省安庆市

出生日期;1955年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安庆师范大学,东北大学

学位/学历;硕士

专业方向;科学技术哲学

职务;教授

主要成就;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

共发表论文67篇(核心期刊多篇),

国际引用率293次学术代表作

刘国建,男,1955年生,安徽安庆人,现任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教授。[1]

目录

履历

1978年-1982年,安庆师范大学数学本科专业学习;

1982年-1985年,安庆师范大学团委书记兼任数学系助教;

1985年-1987年,东北大学自然辩证法专业研究生学习;

1987年-1995年,安庆师范大学政法系任教;

1995年-1997年,广东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系任教;

1997年-2003年,广东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系部副主任;

晋升职称

1990年,讲师

1996年, 副教授

2005年,教授

2006年,教授

社会任职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会员

广东省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会理事

广东省高等学校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专家理事

广州市经济学研究会理事。

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研究方向

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主要成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X029, 《科技进步与我国科学发展道路研究》主要负责人

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东省军区广东高校国防生政治理论学习特聘导师;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高等学校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专家理事 ; 广东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

主要科研方向: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会员、广东省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会理事、广东省高校统战研究会专家理事、广州市经济学研究会理事。 先后主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全校本科生公共必修课)、《科学方法论》(全校本科生公共选修课)、《自然辩证法概论》(全校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全校博士研究生学位课)三个层次的课程 。

在包括《自然辩证法研究》,《学术研究》和《江汉论坛》等的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共发表论文超过66篇,引用率293次 。发表3本专著和教材。 学术代表作包括: 刘国建,《"网络社会" 的特性及其哲学思考》,学术研究2(2002)51-55 ; 刘国建,《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学术研究5(2004)60-62 ; 刘国建,《软件开发的人文价值支持系统》,自然辩证法研究20,1 (2004) 68-72.

个人作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校级教材),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年出版,刘国建、朱静君、杨传娥合编。书号ISBN 7-5623-1866-2(2002)第046574号;

《科学技术研究方法导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8月出版, 刘国建主编,书号ISBN 7-5062-5512-X(2002)第043394号;

《广东工业经济简史》,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刘国建参编,书号ISBN 7-5623-1334-2;

刘国建,and 何鹏举.""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时代意义."探求6(2015): 5-8,43.

刘国建,and 王义宁."论协商民主语境下共筑中国梦."长沙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30, no. 3 (2015): 58-61.

刘国建. "中国梦语境下的低碳发展."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4, no. 1 (2014): 72-76.

房亚明,and 刘国建."参与和共享:新型城镇化与农民权益的联动发展机制."湖北行政学院学报6(2013): 11-15.

陈建松, and 刘国建. "论科技进步下的企业技术权利."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8, no. 5 (2013): 9-13.

蒋键, 刘国建, and 朱小强. "论技术能力语境下的技术权力."探求3 (2013): 112-116.

叶玮,and 刘国建. "科技进步下的文化交往".南方论刊3 (2013): 98-100.

房亚明, and 刘国建. "参与和共享: 新型城镇化与农民权益的联动发展机制."湖北行政学院学报6 (2013): 11-15.

刘国建, and 王义宁. "科技进步下的技术权力."探求5 (2012): 83-91.

苏一凡, and 刘国建. "新时期以来留学归国人员社会影响力研究."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2012): 009.

黄应敏, 刘国建, and 朱小强. "企业技术权力: 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新解读."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5 (2012).

刘国建, and 姜剑. "论信息思维的生成机制及其功能意蕴."系统科学学报19, no. 4 (2011): 38-41.

刘国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境下的竞争与合作". 广东社会科学6, (2011):120-125.

刘国建. "基于面向对象教学法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实效性探究."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1, no. 2 (2011): 48-52.

刘国建.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维度."思想教育研究2 (2011): 009.

边云岗, and 刘国建. "基于绿色技术系统观的生态化技术创新模式."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 (2011): 005.

石瑛, and 刘国建. "论实验标准化语境下的技术权力".人民论坛: 中旬刊, 218-219.

刘国建, 姜剑, 胡群英, and 房亚明. "后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治理路径选择."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0, no. 6 (2010): 28-31.

刘国建, and 刘晔. "论虚拟思维的层次特征及价值意蕴."江汉论坛8 (2010): 56-60.

黄继泽, and 刘国建. "论企业的技术权力."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0, no. 1 (2010): 49-54.

刘国建, and 刘军. "基于虚拟现实的 "网络民主"."系统科学学报18, no. 2 (2010): 22-26.

姜剑, and 刘国建. "信息思维的价值意蕴考量."探求4 (2010): 61-65.

吴炜, and 刘国建. "唯物主义形态探析--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9, no. 4 (2009): 63-67.

房亚明, and 刘国建. "宪政视阈下协商民主的制度建构."长白学刊4 (2009): 29-33.

刘国建, and 房亚明. "论政治文明建设中的 "网络民主"."探求3 (2009): 20-24.

刘国建, and 关迎莹.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9, no. 1 (2009): 5-8.

谭建辉, and 刘国建. "对人工智能的后现代主义反思--走向后人类时代."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9, no. 6 (2009): 52-56.

刘国建, and 王灵秀. "论技术权力和政治权力的共在与互动."探求3 (2008): 22-26.

刘国建. "论发展我国技术权力的路径选择."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7, no. 4 (2007): 38-40.

房亚明, and 刘国建. "网络民主的宪政意蕴及其规制."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 no. 5 (2007): 74-76.

吴炜, and 刘国建. "科学哲学对中立方法论构架的追寻."科学学研究25, no. 4 (2007): 610-614.

王灵秀, and 刘国建. "论技术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关联性."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6, no. 4 (2006): 32-34.

刘国建. "论理论思维与科学思维."自然辩证法研究22, no. 8 (2006): 104-108.

刘国建, and 朱小强. "论构建和谐广东的统一战线进路."探求2 (2006): 4-7.

刘国建, 高晓钟, 陈年强, and 梁均宁. "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no. 4 (2006).

刘国建. "赛博空间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共在与互动."自然辩证法研究21, no. 8 (2005): 45-48.

刘国建, 陈年强, 高晓钟, and 丁元. "构建和谐校园的价值理性进路."高教探索5 (2005).

刘国建. "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理性进路."学术研究5 (2005): 010.

刘国建.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统一战线的特征及结构."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5, no. 1 (2005): 48-51.

刘国建. "论层次及层次思维方法."学术交流8 (2005): 004.

刘国建, and 张红. "邓小平发展观在新世纪的发展--兼论科学发展观的层次结构."探求2 (2005): 13-15.

刘国建, 朱静君, and 杨传娥. "育人为本: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硬核."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 no. 4 (2005).

刘国建. "赛博空间休闲的特征及其价值意蕴."自然辩证法研究20, no. 12 (2004): 47-51.

刘国建, and 刘晔. "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学术交流8 (2004): 31-35.

刘国建, and 刘晔. "网络软件研发的哲学价值意蕴."江汉论坛8 (2004): 21-23.

刘国建, and 邱保华. "不同时期统一战线及影响力比较研究."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4, no. 2 (2004): 52-56.

刘国建. "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学术研究5 (2004): 60-62.

刘国建. "软件开发的人文价值支持系统."自然辩证法研究20, no. 1 (2004): 68-72.

刘国建, and 朱静君. "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意蕴."广东行政学院学报4 (2004): 003.

万频, and 刘国建. "浅论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当代的融合."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4, no. 1 (2004): 63-66.

刘国建, 朱静君, and 杨传娥.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现代化的研究与实践."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4 (2004).

刘国建.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比较研究."探求3 (2004): 005.

刘国建. "论儒商经营理念的系统层次性及其价值功能."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3, no. 2 (2003): 71-74.

刘国建. "巴斯德科学思想方法论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5 (2003): 006.

刘国建. "论新发展观的内核与实质."学术研究8 (2003): 9-12.

刘国建. "论科学精神的层次."江汉论坛3 (2003): 88-91.

刘国建. "极点思维方法论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 no. 5 (2002): 26-29.

刘国建. ""网络社会" 的特性及其哲学思考."学术研究2 (2002): 51-55.

刘国建. "论儒商经营理念及其现实意义."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3 (2002): 43-47.

刘国建. ""三个代表" 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2002): 61-64.

刘国建. "论直觉和灵感思维的自组织机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5 (2001).

刘国建. "邓小平科技理论的特征与方法论意义."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 no. 1 (2001): 63-65.

刘国建. "论科学方法的价值."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3 (2000): 004.

刘国建. "论科学方法的特性和功能."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5, no. 5 (1998): 17-20.

侯亚男, and 刘国建. "社会进步与价值观变化之间的效应关系."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3 (1996): 88-90.

刘国建. "实践层次结构浅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1994).

刘国建. "实践目的, 过程及结果."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4 (1992): 70-73.

刘国建. "自然辩证法功能论析." 社会科学7 (1992): 7-10.

刘国建, and 吴福朝. "创造内涵新论."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4 (1991): 9-13.

刘国建, and 程重. "新陶瓷: 我们时代的特征--材料更新与社会进步."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1 (1990): 19-25.

刘国建.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之异同."社会科学11 (1990): 63-66.

刘国建. "试论科学方法功能."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 (1990): 012.

刘国建. "试验: 技术方法论的中心."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1987):003.

相关视频

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赴新疆伽师县第二中学云牵新疆呵护希望扶贫支农支教帮扶团

参考资料

  1. 刘国建 , 百度学术,2021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