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行
刘太行,男,刘伯承元帅的长子[1],重庆市开州区人,少将军衔,曾任空军某研究所副所长。后任装甲兵部队作战部副部长。1939年3月18日出生于炮火连天的太行山抗日前线,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刘太行一直在部队工作,从士兵到将军,一步一个脚印,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与他熟识的同志们评价道:刘太行与他的父亲刘伯承一样,是个异常善良、厚道的人。他对己严,对人宽,勤学善思,刻苦钻研;他在工作上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在生活上向普通人看齐。
目录
人物经历
刘太行,男,重庆开县人,1939年3月18日出生于太行山,父亲刘伯承,母亲汪荣华。1940年10月由徐向前带到延安,进入延安保育院,后曾在延安抗小学习,抗战胜利后从延安回到太行山,1947年入晋冀鲁豫边区邯郸行知学校学习,以后离开行知转入荣臻小学(今北京八一小学),进入北京后,毕业于北京八一小学;因父亲调动工作而不断搬家,中学先后就读于北京101中学、南京师范学院附中、北京四中;大学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后相继在农场劳动、下部队锻炼,直到九一三事件之后才调回北京。在空军雷达研究所工作15年,在军事学院学习1年后,调到空军指挥学院工作。退休时为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空军少将,现为全国政协委员。
名字来历
刘伯承从前方给汪荣华写信:孩子生下后就叫太行。
刘伯承夫妇是在长征路上结的婚。刘伯承的夫人汪荣华当时是红四方面军的女战士,她出身贫苦,文化程度不高,人特别忠厚老实。刘伯承在感情上是个较为古板的人。他们两人的相识与结合,纯属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充满了传奇色彩。
1937年9月,原红四方面军在山西侯马整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刘伯承担任师长。在悲壮的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之后,遵照中央建立晋冀鲁豫敌后根椐地的指示,一二九师挺进太行山区。刘伯承率部坚持敌后抗战,他与汪荣华组成的家庭自然就安到抗日前线。
于是,正在延安抗大学习的汪荣华于1938年5月来到太行山。不久汪荣华怀孕了。1939年3月,汪荣华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生下一个男孩,这就是刘伯承的长子刘太行。当时正赶上日寇进攻,刘伯承在前方无暇顾及汪荣华母子,但他知道自己有了儿子后还是十分高兴。
于是,刘伯承在战斗的间隙里抽空给夫人写了封亲笔信。信上除问候母子平安外,还简单介绍了战事情况。在信的末尾,他特意说:孩子生下来就叫太行[2]。
当时因为环境艰苦,部队指战员结婚有严格条件限制。结婚的人少自然小孩子也就少,部队里的孩子们都倍受珍爱。在太行山根据地,和刘太行同龄的孩子不少在家里都有昵称,而刘太行家里家外从小到大都只有一个大气磅礴的名字——太行。由此可以看出刘伯承夫妇对子女情感上的严肃性和对下一代的厚望。
刘太行出世之后,汪荣华没有奶水,只好找了一位奶妈。奶妈是个19岁的年轻母亲,奶水很好。半岁以前的刘太行,长得又白又胖,人见人爱。凡是见了可爱的小太行,都忍不住要抱一抱,逗一逗。
刘太行半岁时,奶妈说家中有事突然走了。当时环境残酷,根本找不到代乳品。于是刘太行每天的食物都是无法让一个婴儿吸收的东西,诸如野菜糊糊之类。那时的刘太行时常拉肚子,饿得整天啼哭。如今看他那时的照片,确是一副可怜相:细瘦的身子,大大的脑袋,一双眼睛瞪得老大。
1940年10月,徐向前从山东去延安参加党的七大预备会议,途经太行山,刘伯承就委托徐向前把刘太行带到延安,说:“你把太行交给总司令就行了。”
视频
刘太行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刘伯承元帅的长子刘太行一起了解一下,网易,2019-5-7
- ↑ 【doc】刘太行:永远都是太行山的儿子,豆丁网,201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