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劉寄奴(植物)

劉寄奴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外文名Diverse Wormwood Herb

別 名 南劉寄奴、九牛草、

六月霜、金寄奴、

烏藤菜、珍珠蒿

中文學名 劉寄奴

拉丁學名Herba

Artemisiae Anomalae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菊目

菊科

蒿屬

種 劉寄奴

分布區域 主要分布於江蘇

浙江江西等地

性味歸經 苦,溫。入心、脾經

劉寄奴是多種植物的別稱:如植物智中所指陰行草奇蒿、中國自然標本館所指的地耳草等。 奇蒿是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主產於江蘇、浙江、江西。秋季開花時采割,除去雜質,曬乾。以葉綠、花穗黃、香氣濃郁者為佳。活血通經,散瘀止痛,止血消腫,消食化積。用於瘀滯經閉,產後腹痛,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瘡癰腫毒,食積腹痛。 [1]

目錄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主根稍明顯或不明顯,側根多數;根狀莖稍粗,直徑3-5毫米,彎曲,斜向上。莖單生,稀2至少數,高80-150厘米,具縱棱,黃褐色或紫褐色,初時被微柔毛,後漸脫落;上半部有分枝,枝彎曲,斜向上或略開展,長5-15厘米。葉厚紙質或紙質,上面綠色或淡綠色,初時微有疏短柔毛,後無毛,背面黃綠色,初時微有蛛絲狀綿毛,後脫落;下部葉卵形或長卵形,稀倒卵形,不分裂或先端有數枚淺裂齒,先端銳尖或長尖,邊緣具細鋸齒,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具短柄,葉柄長3-5毫米;中部葉卵形、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9-12(-15)厘米,寬2.5-4(-5.5)厘米,先端銳尖或長尖,邊緣具細鋸齒,基部圓形或寬楔形,葉柄長2-4(10)毫米;上部葉與苞片葉小,無柄。頭狀花序長圓形或卵形,直徑2-2.5毫米,無梗或近無梗,在分枝上端或分枝的小枝上排成密穗狀花序,並在莖上端組成狹窄或稍開展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半膜質至膜質,背面淡黃色,無毛,外層總苞片小,卵形,中、內層總苞片長卵形、長圓形或橢圓形;雌花4-6朵,花冠狹管狀,檐部具2裂齒,花柱長,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鈍尖;兩性花6-8朵,花冠管狀,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圓鈍,花柱略長於花冠,先端2叉,叉端截形,並有睫毛。瘦果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花果期6-11月。

分布情況

產河南(南部)、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東部)、貴州;生於低海拔地區林緣、路旁、溝邊、河岸、灌叢及荒坡等地。越南也有。

化學成份

主要含黃酮類成分:奇蒿黃酮,異澤藍黃素,苜蓿素;香豆素類成分:茛營葶,7-甲氧基香豆素;還含桂皮酸,桂皮酸酯,奇蒿內酯,西米杜鵑醇等。

鑑別方法

(1)粉末特徵:黃綠色。T形毛眾多,多碎斷,柄易脫落。頂端細胞較平直或彎曲,壁薄;柄2-7細胞,以2細胞為多見,有的皺縮。腺毛較多,頂面觀呈橢圓形或鞋底形,6或8細胞,多皺縮,兩兩相對排成3-4層,細胞含淡黃色分泌物。葉片碎片,上表皮細胞表面觀呈類多角形,垂周壁略彎曲,少數細胞淡黃色或玫瑰紅色。柵欄細胞含細小簇晶。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氣孔稍拱起,類圓形或長圓形;有眾多T形毛的柄部及腺毛。花粉粒類球形,具3孔溝,表面有細小顆粒狀雕紋。莖部非腺毛,大多粗大,約至20餘細胞,上部幾個細胞短小。莖表皮細胞表面觀類長方形或類多角形,有的含淡黃色或玫瑰紅色物。有較多氣孔及T形毛的柄部。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方晶。

(2)取本品粉末少量,用70%乙醇溫浸,濾過。濾液濃縮,濃縮液用聚酰胺攔後裝柱。先用水及乙酸乙酯分別洗脫雜質,然後再用乙醇洗脫並濃縮。取此液1ml,加鹽酸4-5滴,加入少量鎂粉,在沸水浴中加熱3min,呈現紅色。(檢查黃酮甙)

(3)薄層色譜 取本品粉末20g,加石沒醚(沸程60-90℃)400ml回流提取。減速壓回收石油醚,殘渣用少量乙酸乙酯溶解,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以7-甲氧基香豆素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取供試品溶液和對照品溶液分別點樣於同一硅膠G(青島)薄層板上,用已烷-乙酸乙酯-甲醇(4:1:0.5)展開,在紫外光燈(254-365nm)下觀察,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紫色熒光斑點。

藥用價值

藥性 苦、辛,溫。歸心、肝、脾經。 1.《新修本草》:「味苦,溫。」 2.《日華子》:「無毒。」 3.《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心、脾二經。」 4.《本草經疏》:「味苦兼辛,氣溫。」 5.《本草新編》:「入心、脾、膀胱經。」 6.《本草再新》:「入肝、腎。」

功用主治 破血通經,消積,止血消腫。主治血滯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腹痛,症瘕,食積腹痛,跌打損傷,金瘡出血,尿血,癰毒,燙傷。 1.《新修本草>>:「主破血,下脹。」 2.《日華子》:「治心腹痛,下氣水脹、血氣,通婦人經脈癥結,止霍亂水瀉。」 3.《開寶本草》:「《別本注》雲,療金瘡,止血為要藥;產後余疾,下血、止痛極效。」 4.《本草蒙筌》:「消杴腫癰毒,滅湯火熱疼。」 5.《綱目》:「小兒尿血,新者研末服。」 6.《本草新編》:「治白濁。」 7.《本草求原》:「治心氣痛,疳瘡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消食積單味可用至15-30g;或人散劑。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摻。

宜忌 孕婦禁服,氣血虛弱、脾虛作泄者慎服。 1.《新修本草》:「多服令人痢。」 2.《本草經疏》:「病人氣血虛,脾胃弱,易作泄者勿服。」

選方 1.治血氣脹滿 劉寄奴穗實為末。每服三錢,煎酒服。(《衛生易簡方》) 2.治婦人血瘕 白鴿子一隻,用水悶死,去皮毛及肚髒,人劉寄奴、皮硝、威靈仙五錢於內,下砂鍋煮熟,去藥食鴿,三服全愈。(嵌何氏濟生論》) 3.治產後惡露不快,敗血上攻,心胸煩躁,大渴悶亂,眼黑旋運,或臍腹疼痛,嘔噦噁心,不進飲食 劉寄奴(擇去梗草秤)二兩,當歸一兩(去蘆頭,切,焙),甘草二錢(炙,銼)。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生薑七片,煎至七分盞,去滓,熱服。(《衛生家寶產科備要》劉寄奴飲) 4.治赤白下痢 劉寄奴、烏梅、白姜等分。水煎服,赤加梅,白加姜。(《真口宜方》) 5.治心脾痛 劉寄奴末六錢,玄胡索末四錢。薑汁熱酒調服。(《證治準繩淨) 6.治被打傷破,腹中有瘀血 劉寄奴、延胡索、骨碎補各一兩。上三味細切,以水三升,煎取七合,復內酒及小便各一合,熱溫頓服。(《千金方》) 7.治髒毒大小便血 劉寄奴為末,茶清調服。(《衛生易簡方》) 8.治小兒夜啼不止 劉寄奴半兩,甘草一指節許,地龍(炒)一分。上三味,哎咀,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時時與服。(《聖濟總錄》) 9.治行房忍精緻成白濁,便短刺痛,或大便後急等症劉寄奴一兩,車前五錢,黃柏五分,白朮一兩。水煎服。一劑即愈。(《蕙怡堂經驗方》散精湯) 10.斂金瘡口,止疼痛 劉寄奴一味為末,摻金瘡口,裹。(《本事方》劉寄奴散)

植物文化

名字來歷

原來傳說劉寄奴小時上山砍柴,見一巨蛇,急忙拉弓搭箭,射中蛇首,大蛇負傷逃竄。第二天他又上山,卻隱隱約約從遠處傳來一陣陣搗藥聲,即隨聲尋去,只見草叢中有幾個青衣童子搗藥,便上前問道:「你們在這裡為誰搗藥,治什麼病呢?」童子說:「我王被寄奴射傷,故遣我們來採藥,搗爛敷在患處就好了。」寄奴一聽,便大吼到:「我就是劉寄奴,專來捉拿你們。」童子嚇得棄藥逃跑,寄奴便將其草藥和臼內搗成的藥漿一併拿回,用此藥給人治療,頗有奇效。後來,劉寄奴領兵打仗,凡遇到槍箭所傷之處,便把此藥搗碎,敷在傷口,很快癒合,甚為靈驗。但士兵們都不知道叫什麼藥,只知是劉寄奴射蛇得來的神仙藥草,所以就把它叫「劉寄奴」。這是歷史上唯一用皇帝的名字命名的中草藥,一直流傳。

歷史記載

《南史》記載,南北朝時期的宋武帝劉裕,字德輿,小名寄奴,原為東晉大將,在他稱帝前,有一次率兵出征新洲,敵軍主力被消滅後,其殘餘人馬逃奔山林。劉裕在帶兵追剿中,被一條橫臥路上的巨蛇擋住。劉裕彎弓搭箭命中巨蛇,巨蛇負傷而逃。第二天,劉裕帶兵到林中繼續搜查敵軍殘餘。忽聞山林深處有杵臼之聲,便派士兵前去查看。士兵循聲尋去,只見幾名青衣童子正在搗藥。士兵正欲舉刀殺之,眾童子伏地哀救說:「只因昨日劉將軍箭中我主,我主疼痛難忍,命我等搗藥敷傷。」士兵們將此情回稟劉裕,劉裕甚覺詫異,乃前往察看,發現青衣童子不見了,只見地上有草藥數束,遂命士兵將草藥帶回試敷金瘡,甚是靈驗,於是在軍中推廣使用。那時,不知這種草藥叫什麼名字,大家認為是劉裕將軍射蛇得藥,便以劉裕的字命名「劉寄奴」。

參考來源

  1. 劉寄奴,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