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紅
劉志紅1958年12月26日出生於甘肅臨洮,腎臟病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劉志紅 | |
---|---|
出生 |
1958年12月26日 甘肅臨洮 |
國籍 | 中國 |
籍貫 | 新疆庫爾勒 |
職業 | 教學科研工作者 |
1982年劉志紅從新疆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後,進入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工作;1986年考取第二軍醫大學碩士研究生;1989年碩士畢業後進入南京軍區總醫院腎臟病研究所工作;1993年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學習深造;1995年作為訪問學者前往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1997年回到南京軍區總醫院腎臟病研究所工作,擔任副所長、副主任;2002年獲得中國工程院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同年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2年擔任南京大學醫學院院長 ;2015年當選為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委員會副主席;2018年擔任浙江大學醫學院院長 。
劉志紅主要從事腎臟疾病發病機制及其早期診斷;基於組學的腎臟疾病標誌物; 創新藥物和診療設備的轉化;大規模多中心RCT的循證醫學;移植免疫及免疫抑制劑的機制;組合式體外生命支持系統建立等方面的研究 。
目錄
人物簡介
劉志紅是富有創新精神的臨床醫學專家。在30多年的從醫生涯中,靠着孜孜不倦的努力和追求,完成了多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劉志紅院士在IgA腎病、狼瘡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腎臟病的發病機制及其防治的研究、連續性血液淨化技術的臨床與基礎研究、腎移植急性排斥反應的免疫學機制及個體化治療研究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詣。作為首席科學家承擔國家"973"課題。先後承擔完成國家"863"課題、科技部"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全軍醫學科技"十二五"重大項目、全軍"十五"、"十一五"科技攻關課題、軍隊傑出人才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多項高水平的科研課題。發表論著567篇,SCI收錄182篇,主編專著三部。先後帶教碩士生40名,博士生55名,博士後12人。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獲中國科協青年科技獎、中國科協求是傑出青年工程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工程院光華工程獎和軍隊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等獎勵。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人物履歷
1958年12月26日,出生於甘肅臨洮。
1989年,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研究生院。
1993-1996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學習。
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1年4月,當選國際腎臟病學會理事。
2012年5月20日,任南京大學醫學院院長。
2015年6月,任江蘇省科協副主席。[1]
人物生平
劉志紅早年就讀於新疆醫科大學醫療系。1986年考取第二軍醫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為黎磊石院士,從事IgA腎病和延緩慢性腎功能衰竭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工作,先後有大量高水平的研究論文問世,並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被破格晉升為副主任醫師和南京大學醫學院副教授。[2]
1993年7月,劉志紅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學習深造。兩年中,她利用先進的實驗室條件,取得了3項國際領先的腎臟病研究成果,兩次在美國腎臟病年會上發言。[3] 她的美國導師興奮地對全軍腎臟病研究所的學科帶頭人黎磊石院士說:"客座研究人員一般要兩年才能發表一篇高質量的論文,劉志紅卻一年之內就發表了重要論文,真是個奇蹟。"劉是我見致到的最勤奮、最刻苦的人。
1996年,劉志紅帶着自費採購的上萬美元國內奇缺的實驗試劑、設備器材及文獻資料回到了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4]
1998年11月,劉志紅在第31屆美國腎臟病年會(被國際腎臟病學界公認為代表世界最高水準的學術講壇)上,從基因水平揭示了免疫球蛋白A腎病與紫癲性腎炎的發病機理,為這一近20年來腎臟病界反覆爭辯得不出結論的國際性難課題得出了完滿結論。[5]
研究方向
糖尿病腎病及代謝綜合徵的防治;
腎小球腎炎的分子水平診斷;
幹細胞移植在腎臟疾病治療中的意義;
足細胞病臨床特徵及其防治的研究。
學術兼職
國際腎臟病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ephrology, ISN)理事,國際腎臟病全球改善預後委員會(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執行委員。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中華醫學會理事會理事,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會主任委員,全軍第九屆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內科學領域委員會主任委員,江蘇省醫學會副會長,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華腎臟病雜誌》總編輯,《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誌》總編輯,《美國腎臟病雜誌(Am J of Kidney Dis)》副主編;美國布朗(Brown)大學醫學院客座教授。
代表成就
IgA是最常見而複雜的疾病,迄今發病機制還不十分清楚。劉志紅以實驗室為家,克服了無數的困難,在國際上首次報道了腸道感染模型誘導IgA腎病的動物模型,在國際上首次報道了IL-1受體拮抗劑基因多態性與IgA腎病臨床表型的關係,提出了IgA腎病臨床病理分型方法,探討了激素對表現為微小病變型IgA腎病患者的療效。通過大樣本病例長期隨訪資料的分析,提出了影響我國患者長期預後的相關危險因素。她代表中國參與全球IgA腎病牛津分類工作,並組織全國多中心臨床驗證,對牛津分類在中國成人和兒童患者中的應用進行了評估,總結出我國IgA腎病腎臟病理變化的特點和規律。作為全球腎臟病改善預後組織(KDIGO)中國執行委員,她參與了IgA腎病診治指南的制定及IgA腎病牛津分類的修訂工作。
狼瘡性腎炎是我國最常見的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劉志紅從分析雌激素受體基因多態性與臨床表型的聯繫、PAI-1和b-Fibronogen基因多態性與患者微血栓發生的關係、以及IL-10基因多態性與腎臟特定病理表型的聯繫等方面,探討狼瘡性腎炎患者臨床表徵的基因背景。建立了基於循環內皮細胞、VCAM-1、E-selectin和thrombomodulin等檢測評估患者內皮細胞損傷的方法。通過大樣本病例長期隨訪資料的分析,提出了影響我國患者長期預後的相關危險因素。組織完成了全國多中心多靶點治療狼瘡性腎炎的臨床試驗。憑藉上述工作,劉志紅代表中國參加了KDIGO狼瘡性腎炎診治指南的制定。
糖尿病腎病也是劉志紅多年來重要的研究方向。她通過對病人腎小球基因表達譜的分析,發現免疫炎症相關基因的獨特表達形式,肥大細胞在糖尿病腎病發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大黃酸治療糖尿病腎病的機制、藥效、藥代及毒理等長期系統的研究,完成了臨床前的相關研究和Ⅰ期臨床試驗,獲得了II期臨床試驗的批文,為大黃酸的產業化和轉化醫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血液淨化技術是終末期腎功能衰竭患者重要的腎臟替代治療。劉志紅帶領團隊在國內率先將CRRT技術用於危重病人救治,並不斷優化治療模式,對其在重危病人搶救中的作用機制進行全方位的探討,創新性地提出該技術具有清除致病介質、維持內穩狀態,保護內皮細胞功能,促進免疫功能重建等新見解,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發組合式體外多器官功能支持治療系統,努力為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水平開闢出一條新路。
劉院士不忘自己的社會責任,以一位科學家的人文情懷關注國家的發展和醫學事業的進步。她是黨的十六大代表和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作為中華腎臟病學會的主任委員,她高度重視學會的學術推廣工作,積極倡導中華腎臟病學會要走向世界,利用一切機會向國際同行介紹我國腎臟病發展現狀和研究成果。她參加了國際腎病學會、KDIGO等組織的領導工作,在國際腎臟病界的權威雜誌《Nature Review of Nephrology》上撰文介紹中國腎臟病發展現狀。代表中國參與全球未來十年慢性腎臟病防控策略討論制定,相關文章發表在國際醫學權威雜誌Lancet上。在學會工作中,她堅持民主辦會,弘揚學術,精心策劃組織每年的全國腎病學術會議和血液淨化學術年會,會議規模越辦越大,學術水平越來越高,深受全國同道喜愛。她十分關心青年醫生成長,在學會創新性地提出設立青年研究者獎,鼓勵我國優秀的腎臟病研究工作者脫穎而出。她積極爭取設立青年研究基金,幫助基層優秀青年醫生開展臨床科研。積極爭取國際腎臟病學會的支持,使數百名基層年輕腎病工作者獲得免費贊助參加國際腎臟病大會。
劉志紅院士帶領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腎臟病研究所這支優秀的團隊,獲得了教育部創新團隊的稱號,被評定為江蘇省臨床醫學中心,國家腎臟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帶教碩士生40名,博士生55名,博士後12人。[6]
綜述
在國際上首次論證了腸道感染是免疫球蛋白腎病的重要誘發因素;首次發現肝臟具有清除免疫球蛋白作用,肝臟病變會使免疫球蛋白沉積在腎臟而誘發免疫球蛋白腎病;首次在國內提出將IGA腎病區分為6種臨床類型的觀點,並據此分類提出了針對性治療方法,從而大大提高臨床治療效果。[7]
主持負責軍隊"十五"重點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等重大項目,負責病房治療工作,負責南京大學醫學院工作。
論著
累計發表論著567篇,其中SCI收錄182篇。主編專著3部。
學術專著兩部:《中國腎臟病學》、《腎臟病臨床集錦》、《Podocytopathy》。
科研項目
科研項目(部分) | |||
項目、課題名稱 | 項目來源 | 起訖時間 | 本人承擔任務 |
常見腎小球疾病發病機制及其早期診斷 | 科技部"973"項目 | 2012.1-2016.8 | 首席科學家 |
足細胞損傷與修復機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 | 2014.1-2018.12 | 負責人 |
慢性腎臟疾病新型治療方法臨床試驗和新型診療技術的研究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 | 2014.01-2015.12 | 負責人 |
戰時連續性血液淨化系列裝置及多功能體外生命支持系統的研發 | 全軍"十二五"重大課題 | 2011.1-2015.12 | 負責人 |
江蘇省腎臟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 江蘇省科技廳 | 2012.08-2015.12 | 負責人 |
腎臟疾病診斷分子標誌物的鑑定和應用 | 江蘇省科技廳 | 2011.04-2013.12 | 負責人[8] |
獲獎情況
1998年,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999年,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000年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2001年,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簽署通令,授予劉志紅一等功;2002年,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同年,獲中國工程院第四屆光華工程科技青年獎。[9]
2002年6月,中國工程院首次面向海內外取得傑出成就的中國籍青年工程師、科學家頒發"中國工程科技光華青年獎",劉志紅成為全球醫藥衛生專業領域第一位獲此殊榮的青年醫學專家。
2003年,劉志紅獲得軍隊重大貢獻獎,光榮當選為十六大代表。
在2003年度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中,她以每一輪評選排名前四位的好成績,成為全軍最年輕的女院士。
另外,劉志紅還獲得南京大學優秀教師獎,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科協第三屆青年科技獎(1992),中國科協求是傑出青年工程獎(1999),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001),中國工程院第四屆光華工程獎(2002),中國人民解放軍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2002),中央軍委記一等功(2001),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入選者(1996),全國"巾幗建功"標兵(2001),全軍優秀共產黨員(2001),江蘇省十大女傑(2004)等獎項。
相關評價
劉志紅是一個富有創新精神的臨床醫學專家。人類的基因浩如煙海,有人斷言,要找到與研究有關的基因組需要10年甚至20年時間,而劉志紅僅用了兩年時間就準確選取了關鍵性候選基因。當人類基因組宣布基因序列圖繪製成功時,她已通過基因多態性研究,證明了不同的臨床類型腎病並非單一的疾病實體,從基因上揭示了腎臟病發病機理,在國際上首次闡明了中國人腎小球疾病發病機理與基因多態性分布的關係,並開始了對病人實施個體化治療的探索。從這時候起,劉志紅走上了國際腎臟病醫學舞台,成為30年裡第一位走上國際專題腎臟病講壇的中國人。
任免信息
2015年6月14日,歷時3天的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代表大會圓滿完成各項預定議程之後,在南京閉幕。700多位全省科技界代表參加了閉幕式,大會選舉產生了省科協第九屆委員會。會議選舉產生了省科協新一屆領導機構,選舉劉志紅為江蘇省科協第九屆委員會副主席。[10]
其他信息
"我是中國人,有一顆中國心"軍隊的不少醫學專家,至今仍對劉志紅的一段話念念不忘。那是1996年4月,她在全軍醫藥衛生傑出中青年基金擂台賽上,從容地應對專家們的一連串提問。突然,一位老專家用英語發問:"你在美國國立衛生學院取得這麼多成就,那裡的條件如此優厚,為什麼還要回國?""回國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國才需要理由。我是中國人,有一顆中國心",為什麼不回國?"劉志紅不假思索,用同樣流利的英語回答。 掌聲頓時響起。 出眾的才華征服了30位多位專家,"一顆純真的中國心"更震撼了在場所有的人。劉志紅在擂台賽中獲得全場惟一的滿分。
參考資料
- ↑ 江蘇省科協公布人事任免名單 陳駿當選主席,人民網,2015-06-16
- ↑ 劉志紅:耕耘在腎臟病研究領域,人民網,2013-07-16
- ↑ 劉志紅:耕耘在腎臟病研究領域,人民網,2013-07-16
- ↑ 劉志紅:耕耘在腎臟病研究領域,人民網,2013-07-16
- ↑ 劉志紅:耕耘在腎臟病研究領域,人民網,2013-07-16
- ↑ 南京軍區總院副院長:給每位國民建立健康檔案人民網,2014-07-21
- ↑ 劉志紅:耕耘在腎臟病研究領域,人民網,2013-07-16]
- ↑ 南京軍區總院副院長:給每位國民建立健康檔案,人民網,2014-07-22
- ↑ 劉志紅:耕耘在腎臟病研究領域,人民網,2013-07-16
- ↑ 江蘇省科協公布人事任免名單 陳駿當選主席,人民網,201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