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步蟾
此生者传记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9年9月3日) |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9年9月3日) |
请您改写這篇小小作品,條目正文內容有200字以上後,欢迎將此模板去除。 |
刘步蟾(1852年(清朝咸丰二年)-1895年 ) ,字子香,福州市侯官劉姓“珠浦堂”人,1852年生。1867年1月6日,考入福州船政後學堂。為駕駛班第一屆畢業生。
目录
生平簡介
自幼聰穎過人,好學深思,被任命為“建威”號練習艦的管帶
自幼聰穎過人,好學深思。1867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船政後學堂,成為這所中國最早的海軍學校的第一期正式學員。劉步蟾學業勤奮,“學習駕駛、槍炮諸術,勤勉精進,試迭冠曹偶”,最後以全班第一名的佳績畢業。1871年,在畢業前的實習中,被派往“建威”練習艦實習航海駕駛。曾隨艦巡航至南洋群島、直隸(今河北省)灣、遼東灣等處口岸。
1872年,清政府對來自福建和廣東兩省的海軍駕駛班學生進行綜合會考,劉步蟾再一次獲得第一名的最佳成績。從福州船政學堂畢業後,劉步蟾即投身於蔚藍色的海洋,成為一名海軍軍官。
1873年,日本以臺灣居民誤殺琉球漁民為由,出兵侵犯臺灣。1874年,被任命為“建威”艦管帶。這是他首次擔任一艘軍艦的艦長,當時年僅22歲,可謂英雄少年,風華正茂。1875年,被派往歐洲考察西方船政,研習槍砲、水雷。
出國留學期間,學業猛進,出類拔萃,每試“成績冠諸生”
1877年被選送到英國海軍旗艦“馬那多”號上實習。與劉步蟾一同出國留學的同學中,有他當年的同班同學林泰曾(後任北洋艦隊左翼總兵)、嚴復(後來成為著名的啟蒙思想傢)、薩鎮冰(後曾任海軍統制、海軍總長、代理國務總理等職)等30人,可謂人才濟濟。 近三年留學期間,劉步蟾學業猛進,出類拔萃,每試“成績冠諸生”。在這期間劉步蟾曾擔任地中海艦隊旗艦“馬納多”號的見習大副,表現出眾,英國海軍中將斐利曼特對其有兩句評語:“涉獵西學,功深伏案。”《清史稿》亦有評論稱:“華人明海戰術,步蟾為最先。”李鴻章見其學有心得,是可用之才,遂令其留職北洋,擢升游擊,擔任“鎮北”砲艦管帶。對劉步蟾後來的海軍生涯有著重大的影響。
獲賞“強勇巴圖魯”勇號。
1879年回國后,李鴻章見其學有心得,是可用之才,遂令其留職北洋,擢升游擊,擔任“鎮北”砲艦管帶。劉步蟾認為中國加強海防,必須建設強大海軍,因撰《西洋兵船炮台操法大略》條陳,上於北洋大臣李鴻章,提出採取積極防御方針:“最上之策,非擁鐵甲等船自成數軍,決勝海上,不足臻以戰為守之妙。”
1880年,清政府向德國訂購“定遠”號、“鎮遠”號鐵甲戰列艦和“濟遠”號穹甲巡洋艦;劉步蟾奉派赴德國駐廠監造,並研究槍炮、水雷技術。同年冬,他又被派為駐英國海軍隨員,接收向英國訂購的“超勇號”和“揚威”號撞擊巡洋艦。
1885年10月,劉步蟾被任命為“定遠”管帶,擢升參將,旋升副將。獲賞“強勇巴圖魯”勇號。
獲得清廷頒發的頭品頂戴
北洋艦隊於1888年秋正式組建成軍。劉步蟾作為旗艦“定遠”號的管帶,出任北洋艦隊右翼總兵,獲得清廷頒發的頭品頂戴。時年僅36歲的劉步蟾就成為具有一品頂戴的高級海軍將領,正可大展宏圖。劉步蟾“自幼束發習海軍,數十年衽席風濤,遠涉重洋,不辭艱險,而膽識才幹,亦屢經磨練而長進。”他為中國近代海軍、特別是北洋艦隊的創建和發展,做出瞭重要的貢獻。類似《北洋海軍章程》等一系列重要規章制度,多是由他具體擬制的。
“治軍嚴肅,凜然不可犯”,長期潛心研討海防建設,有獨到見解
”劉步蟾不負上命所望,“治軍嚴肅,凜然不可犯”,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系陸軍行伍出身,不懂海軍複雜的專業知識,故北洋海軍“凡關操練及整頓事宜”,悉委步蟾主持。 北洋艦隊組建之後,清廷為之沉醉,便停止瞭增購軍艦擴建海軍的步伐。劉步蟾對此深為憂慮,他認為“日本增修武備,必為我患”。他長期潛心研討海防建設,有獨到見解,敢於直陳已見,多次上疏請求繼續擴建海軍以鞏固國防。他還多次向丁汝昌提出了更新武器裝備的的具體建議。遺憾的是,這些都未能如願。
鄭重立下瞭“茍喪艦,將自裁”的誓言
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在朝鮮西海岸中部的豐島附近海面偷襲中國運兵船隊。8月1日,中日兩國政府正式向對方宣戰。劉步蟾鄭重立下“茍喪艦,將自裁”的誓言,決心與日軍在海上戰場血戰到底。其實,劉步蟾對來自日本的侵略,始終就有充分的警覺。 1894年9月17日,北洋艦隊與日本聯合艦隊鏖戰黃海,在黃海激戰中,丁汝昌受重傷,劉步蟾代為督戰,指揮“定遠”艦沖在最前面,發炮連傷日本數艦,將日軍由6艦組成的主隊攔腰截斷,予以猛烈砲擊,重創敵旗艦“鬆島”號。黃海之戰之後,北洋艦隊在旅順修整,丁汝昌上岸養傷,清廷令劉步蟾代理提督之職,並因功晉升記名提督,賞“格洪額巴圖魯”勇號。[1]
“定遠”艦底被敵魚雷擊中,艦身開始傾斜
1895年2月5日(正月十一日)凌晨3時許,劉步蟾與眾將領隨丁汝昌在“定遠”艦上議事,聞聽敵魚雷艇入港偷襲,急登甲板指揮反擊。“定遠”艦開砲,命中敵九號艇機艙,輪機師以下4人當場斃命,另有4人受傷。其中2人傷勢嚴重,命在旦夕。然而,與此同時,“定遠”艦底也被敵魚雷擊中,海水噴湧而入,艦身開始傾斜。劉步蟾果斷採取措施,在常規堵漏措施無濟於事的情況下,命令砍斷錨鏈,將“定遠”艦駛離鐵碼頭,在其東南淺水處擱淺,利用艦上炮火,加強威海灣南口防禦。是日下午,“定遠”艦因海水大量湧入致鍋爐熄滅。劉步蟾悲痛大哭,幾次欲自殺,為諸將士勸阻。
“船亡與亡,志節懍然,無愧舍生取義”
1895年2月10日,山東威海灣內外,炮聲隆隆,硝煙瀰漫。只見海面上有一艘中國巨艦,仍頑強地抗擊海上、陸上的侵華日軍,不時發射出憤怒的砲彈。這艘巨艦就是具有6000匹馬力、7500噸的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號。然而,就是這位劉步蟾,卻在這一天不得已親自下令“沉船”。原來,定遠艦已受重傷,艦上的彈藥也已經消耗殆盡。艦艇是“流動的國土”,代表著國家的主權、民族的尊嚴,為了不使艦船落入敵人手中,劉步蟾根據丁汝昌的安排,下令用水雷炸毀彈藥已盡、露出水面的“定遠”艦之後,分別看望了移居在提督署的“定遠”艦的官弁及水兵。當晚,向“定遠”艦總管輪陈兆鏘囑託後事之後,吞服鴉片,自殺殉國。
獲朝廷“照提督陣亡例從優賜卹,世襲騎都尉加一等雲騎尉”的頒諭
1895年2月17日下午,劉步蟾的靈柩及海陸官、洋員由“康濟”艦裝載前往煙台。 1895年4月9日,劉步蟾被李秉衡以“船亡與亡,志節懍然,無愧舍生取義”的奏報,獲朝廷“照提督陣亡例從優賜卹,世襲騎都尉加一等雲騎尉”的頒諭。 [2]
著作
與林泰曾合著《西洋兵船砲台操作大略》
劉步蟾百歲外孫女口述歷史望還原真實外公(圖)
昨日下午,記者在黃以雍老人的外孫陳熙的帶領下,來到黃以雍老人的居所拜訪。老人精神很好,只是雙耳失聰,需要用小黑板寫字交流。
在老人的房間內,放著一本小冊子——《劉步蟾研究》,記者翻開扉頁,主編“黃以雍”的名字印在最前面。全冊有16篇文章,有些是新聞報導的合集,但大部分還是老人口述、家人整理的內容。
“母親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我們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才知道外公是鼎鼎大名的黃展雲,曾經擔任孫中山的秘書。”黃以雍的女兒林華孫告訴記者,母親的檔案上,關於外公的資料只有一句話:黃魯貽,1938年去世,“魯貽是黃展雲的號,很少人知道。”
林華孫說,1972年,福州市委宣傳部為尋甲午後人,找上門來,兒女們才知道原來自己的外曾祖父是劉步蟾,“母親以前很少說起家族往事,這幾年來她開始要求口述,我們記錄,將真實的劉步蟾寫出來。”
外孫陳熙是黃以雍老人的筆桿子,每天早晨都要抽出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和外婆交流,然後把她的回憶內容記錄下來。陳熙告訴記者,雖然外婆耳朵聽不到了,但是眼睛很好,每天必看報紙和英文書,電視新聞也照著字幕看,“雖然年齡大,但是思想還是緊跟著時代走。”
“今年是甲午海戰120週年,外婆行動不便,很遺憾自己不能去劉公島上看看。”陳熙說。
老人最大願望是豐富家族歷史
《甲午風雲》、《走向共和》等影視作品,都把劉步蟾刻畫成反面人物。多年來,黃以雍老人委託兒子林通不斷和有關部門聯繫,收集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希望能夠還原真實的劉步蟾。
林通說,外曾祖父劉步蟾當時是“定遠”艦管帶,黃海大戰中,劉步蟾指揮官兵浴血奮戰,並沒有怯敵投降。戰敗後,北洋水師被困威海衛,劉步蟾知道敗局已定,為了防止戰艦落入日軍之手,下令炸沉“定遠”,並與船同歸於盡,英勇殉國。當時,池仲祐撰寫的《劉軍門子香事略》中寫道,甲午戰爭爆發前3年,戶部奏准停購船械兩年,劉步蟾認為日本“增修武備,必為我患”,希望李鴻章轉奏朝廷,請按年添購鐵甲艦2艘,以防不虞。李鴻章不答應,劉步蟾頂撞力爭。在他殉職後,李鴻章說:“為之太息(嘆息),並嘆當日面爭之語不虛也。”
說起自己的母親,黃以雍老人拿出一張珍貴的老照片,照片是父母、哥哥等親屬在1895年的合影。黃以雍的母親林靜瑜,是劉步蟾撿來的棄嬰,他還給林靜瑜安排了親事。“不過,父母結婚兩年不到,外公就陣亡了。”
“小時候,家裡掛著外公劉步蟾的畫像,我從小就听外公壯烈殉國的事。”黃以雍說,父親黃展雲就是從外公的事蹟中痛感清朝腐敗,隨後跟隨孫中山先生奔走革命,投身教育。黃家三代人先後獨立或參與創辦100多所學校,最遠曾徒步到藏區。
如今,老人的最大願望,是希望子女能堅持發掘更多的史料,不斷豐富劉步蟾、黃展雲兩個家族的歷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