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玉芳
利玉芳(1952年1月22日-) 台湾诗人,出生于屏东县内埔乡,是笠诗社、台湾现代诗人协会、《文学台湾》的同仁。
她的父亲利祥昌在日治时期受过高等教育,曾经服务于日本海军并参与过二次世界大战,母亲吴瑞兰是邻近村落竹田乡人。她有两位姊姊,利玉芳排行老三,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和两位弟弟。
高中就读屏东女中,但每天从内埔骑脚踏车到屏东,体力无法负荷常常精神不佳,一年后便因成绩不佳而主动申请休学。而后跟著高雄加工区工作的风潮,她也找到一份电子公司工作,并且重考进入高雄高商夜间部就读,此后半工半读,期间开始她以笔名“绿莎”陆续发表散文于《中国妇女周刊》上。高雄高商毕业后,国立成功大学空中商专会统科肄业。婚后以家庭主妇的身分参加在南鲲鯓举办的盐分地带文艺营,认识了“笠”诗社的成员,因而加入成为“笠”诗社同仁。曾任电台童诗撰稿与配音、教职、与任职农会的夫婿合力从事冷冻加工食品业,从事兰花养殖,将夫家祖传的旧瓦窑改建为“白鹅生态园区”,结合文学和生态教育,从事户外教学及现代诗交流。曾获吴浊流新诗奖、女诗人陈秀喜诗奖。著有《活的滋味》、《猫》、《向日葵》及《淡饮洛神花的早晨》。[1]
写诗是利玉芳的生活笔记,准确的说,利玉芳的生活就在写诗。从平凡的家庭主妇走到诗国界,利玉芬似乎只是向前迈开一步,其实,即使在婚前半工半读的学生岁月,婚后生子相夫,她好像都未离开文学,始终都保有写作的欲望和习惯。<关怀>一文说她因写作熬夜有失明之虞,引得丈夫、孩子以及娘家弟弟一起劝他看医生。从利玉芬的婚后记事看来,不论是担任代课教员、经营食品加工、从事农业,都不曾让生活离开文学、离开诗,她在创作之外,做了不少文学的?根动作,参加地方上的电台“童诗欣赏”广播节目的撰稿,编写儿童文学读物,创作童诗、童话,“从事台南县下营乡老人口述历史记录工作”,编写儿童乡土教材,下乡为儿童讲故事。
利玉芬投入文学工作,和她的生活态度非常形似-认真而踏实,她加入“台湾笔会”,也加入“女鲸诗社”,都不是虚应故事,都曾确实负起会员应尽的义务,在笔会理事任内,挑起年度台湾文学选诗主选人的任务,在“女鲸诗社”里,每一期都提供了作品。在为诗扎根之馀,也看见她不忘自我提升自己的诗文学境界和视野,竖立了一位野生诗人的诗典型。
二OOO年十二月,她正式成立了“白鹅生态教学园区”,提供学校教育不能提供的,现代学生学校教育环境里学不到的生态教学场域,让学生在真实的田野生活中认识自己生存的环境,想必是诗人洞察了当前教育的缺缝、洞口,回省自己的来时路,所得到的共同结论,也可能是诗人人生经验的结论,让他选择从事生态教学,总之,她做的是,把诗、写诗放到生活里实践。[2]
目录
诗集
- 活的滋味
- 猫
- 向日葵
- 淡饮洛神花的早晨
- 梦会转弯
- 台湾诗人选集-利玉芳集
散文集
- 心香瓣瓣
- 听故事游下营
- 我家在下营
- 压不扁的玫瑰-杨逵
- 小园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