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刺冠海星

刺冠海星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棘冠海星

界: 动物界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棘冠海星(学名:Acanthaster planci):个体大,从体盘辐射的腕对称,成体辐径250至350毫米,最大超过700毫米。腕8-21个,一般13-15个。反口面骨板间隔很宽,各板有一个长棘,棘下部有柄,棘上端十分尖锐。腕外端棘特别发达,长可达45-50毫米 。筛板6-8个 。

生活在浅海等有珊瑚礁的水域。栖息于印度洋-西太平洋区热带珊瑚礁环境,主要食物是珊瑚,偶有时会以贝类或其他海参为食。棘冠海星的毒棘有毒胞,为神经毒素。棘冠海星是从浮游生物开始,然后依序为:初龄幼体→二龄幼体→三龄幼体→(沉海底)→终龄幼体→成体。成龄的棘冠海星几乎没有天敌(除了大法螺)。[1]

目录

形态特征

棘冠海星盘大而平。从体盘辐射的腕对称,成体辐径250至350毫米,最大超过700毫米。腕8-21个,一般13-15个。反口面骨板间隔很宽,各板有一个长棘,棘下部有柄,棘上端十分尖锐。腕外端棘特别发达,长可达45-50毫米 。筛板6-8个 。表面布满细长尖锐棘刺,有毒。反口面十字形的骨板间隔很宽,各网目间有小棘、颗粒和叉棘。各板上有一长而带刺的棘。每棘下部有一高柱或柄,上端尖锐,全长为25-35毫米;腕外端2/3的棘较长和粗壮,长可达45-50毫米。间辐部的棘较为粗大和扁平,呈舌片状。

缘板不明显。侧步带板上各有一组5个沟棘,靠内的一个较短,中间的一个最长。每组沟棘的外侧,常有一组较短的棘。各侧步带棘外半段向外的一面,都有一明显的沟。叉棘多生在盘的背面和腕的侧面,多数侧步带板上、也各生有一尖和侧扁的叉棘,长度约为沟棘的3/4。筛板突出成半球形,数目普通为6-8个。生活时为米色到绿色,或背面为青灰色,皮鳃区为红色,大棘的顶端那些非常尖锐的刺尖,呈现出淡米色、橙色、红色,有时紫色。

生活习性

棘冠海星是肉食动物。以珊瑚为食,啃食珊瑚虫,包括无柄无脊椎动物动物尸体。它们具长可弯曲的腕,管足上具吸盘,取食时身体在食物上面,以腕吸着,由于管足末端吸盘的真空作用,翻出喷门胃插入猎物内,并分泌消化酶,再用胃包围吞咽食物一同进入口内。通过胃壁吸收养分。食物类型是分布在印度洋 - 太平洋的石珊瑚、细枝珊瑚属、鹿角珊瑚、牡丹珊瑚和滨珊瑚属等动物。

在1970年左右,连绵二千多公里长,宽约五十多公里的澳洲大堡礁,曾有五分之一的面积遭受棘冠海星的蹂躏。棘冠海星喜欢吃珊瑚,它们把珊瑚表面的珊瑚虫吃掉,留下白色的珊瑚骨骼。平均一只棘冠海星一天要吃掉约二平方公尺的珊瑚,食量惊人。最可怕的是棘冠海星会突然数百万只大量出现,几天将珊瑚礁吃得面目全非,对珊瑚礁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

海洋生物学家发现棘冠海星大约平均三年一个周期大量出现,而且出现与否和暴风雨有关。研究结果发现,原来暴风雨将大量的陆地营养盐冲刷到珊瑚礁海域,造成水中浮游生物突然间大量繁殖,而这些浮游生物又正好是棘冠海星幼虫的食物。一只棘冠海星一次可生数十万颗卵,充足的食物让很多幼虫存活下来,大约三年后,这些幼虫长大,就开始大肆啃食珊瑚。

繁殖方式

产卵季节在夏季,根据生存的不同区域。在北半球一般5-8月期产卵,而在南半球的种群是在11-2月之间产卵。这些季节的海水温度大致高低与温暖都与各自的栖息地时期相符。妊娠期雌性可产1.2到2.4千万粒卵,在整个繁殖季最多可产达6千万粒卵。

棘冠海星是有性繁殖,通过体外受精繁殖,不需要交配。雄性海星的每个腕上都有一对睾丸,它们将大量精子排到水里,雌性也同样通过长在腕两侧的卵巢排出成千上万的卵子。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相遇,完成受精,形成新的生命。从受精的卵子中生出幼体,也就是小海星。繁殖期雄性的精子形成受精的水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4-6个月后幼虫可以捕食珊瑚,大约2岁成熟。寿命15-17年。

幼虫要经过几个发展阶段的传递,从原肠期到-羽腕幼虫-有腕幼虫。在有腕幼虫阶段结束,幼虫落户到一个合适的硬质表面和蜕变成一个幼海星。因为它的成长,腕将开始发展。幼年海星开始只有5个腕,最后成年将增加多达21个腕。研究人员指出,棘冠海星有三个年龄段:少年,亚成体,成人。增长率按特定年龄划分,青少年时增长迅速,月增长量可达16.7毫米。而后速度减慢,从亚成年过渡到成年期,每月增长4.5毫米。

种群现状

约1963年在澳大利亚大堡礁开始大量增殖,当时认为是长棘海星主要天敌法螺被人捕杀的原因。此后在整个南太平洋增殖,对珊瑚礁和岛屿造成威胁。科学家试图加以防除,用注射甲醛等方法杀死了许多。但到20世纪70年代末,新的研究表明以前有过类似的大量增殖,其后伴有衰退期。因此60年代的突然增长似乎是其自然循环中的一个阶段。60年代以来,棘冠海星在某些珊瑚礁岛屿数量暴增,把成片的石珊瑚水螅体吃掉,造成活珊瑚大量死亡,珊瑚礁海岸遭到破坏。

澳大利亚等国经研究后认为:棘冠海星种群的暴发是由最适的水温和较低的盐度使同期所产的幼体得到很高的成活率所致,与人类活动无直接关系。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