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寧自動步槍
勃朗寧自動步槍(英語:Browning Automatic Rifle,簡稱:BAR),是美軍在20世紀上半葉使用的一種自動步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武裝部隊參戰後發現,在歐洲大陸環境惡劣的塹壕戰中,他們缺乏密集的火力。1917年由武器設計師約翰·勃朗寧設計的一種可半自動或全自動步槍很快被軍方選中,迅速投產,並被軍方正式命名編號為M1918,勃朗寧自動步槍雖名為自動步槍但在使用時卻往往作為輕機槍[1]。
目錄
設計
勃朗寧自動步槍採用氣動式原理,發射30-06步槍子彈,由20發可拆卸彈匣供彈。槍管膛口安裝圓柱形消焰器。機匣用一整塊鋼加工而成,所以外觀上顯得粗壯結實,拉機柄位於機匣左側。美國武裝部隊評價它在任何情況下都很少發生故障。雖然原來是設計為單兵自動步槍,可由單兵攜行行進間射擊,提供火力支援。但是由於它的重量(全重7.5千克)不方便攜行,並且發射大威力步槍子彈的後坐力使全自動射擊時難於控制精度。
歷史
因研製太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只有少量勃朗寧自動步槍服役,但它仍以其高可靠性受到前線士兵的歡迎。到1919年末共生產了10萬支BAR。勃朗寧自動步槍於20世紀30年代在歐洲仿製生產,作為輕機槍受到一些國家的歡迎[2]。它主要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其時美國武裝部隊的步兵班採用為班用自動步槍,每排3支,用來構建火力壓制點,使得步兵班的火力大為提高,步兵對這種自動步槍十分信任。戰爭期間共有20萬支勃朗寧自動步槍交付武裝部隊。
勃朗寧自動步槍是美國武裝部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朝鮮戰爭中步兵的主要裝備之一,在越戰初期亦略有裝備,它被用作執行輕機槍的火力壓制任務。然而20發彈匣容量限制了火力持續性,一方面持續射擊會燒灼槍管,且槍管無法快速更換,這些因素妨礙它扮演真正輕機槍的角色,另外一部分也受限於越南人的體型較不適合操作這種槍械。
勃朗寧自動步槍在朝鮮戰爭期間恢復生產,共生產了6萬支。1950年代末,發射7.62×51毫米NATO步槍子彈的M14自動步槍與M60通用機槍列裝美國武裝部隊後,勃朗寧自動步槍撤裝。
視頻
勃朗寧自動步槍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雖名為自動步槍但在使用時卻作為輕機槍使用的勃朗寧自動步槍,搜狐,2017-07-15
- ↑ 二戰美軍輕武器一覽 ,道客巴巴 ,20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