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包饺子(祝辉)

包饺子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包饺子》中国当代作家祝辉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包饺子

"国庆节到了,我们吃啥主食?″妻子征询我的意见。

我回答:"这还用问么?吃饺子!″

提起吃饺子,不由得勾引起五十九年的一段回忆……

说实话, 我祖籍启东,后随大批启海移民至大丰黄海之滨,从事农垦,以种植棉花为生。启海与上海相邻,都属于吴语系,南方人素有吃大米钣的习性,很少面食。即使吃面食,仅包点馄饨、下点面条而已。至于何为饺子,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更不没有包饺子一说。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从学校参军,到了部队,生活习惯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颠覆,除了要天天吃辣子,就是经常吃饺子了。吃饺子,就得学包饺子。

我们炮连有百十号人,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食性爱好,各不相同。樊连长虽是安徽阜阳人,但打小在山东部队生活,己被山东人同化,喜吃辣子、大葱、蒜头,而且也是包饺子的一把好手。至于陈指导员就更不用提了,他本身就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包饺子是他的拿手活,应算是行家里手了。

连首长为了让我们新兵过好部队的笫一个春节,特地指使司务长在除夕清早宰杀一口大肥猪,提出每班分二斤肉、四斤面粉、五斤青菜,一些油盐辅料,包饺子吃!

前些日子,接连下了多天茫茫大雪, 除夕总算烟消云散,天转晴了。但呼呼的西北风,照常刮个不歇,吹到人身上,是一种钻心透骨的冷。旷野、房顶和草垛上依然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在惨淡的阳光下,闪耀着刺眼的光。这时,连队食堂门口,一头捆住四脚的肥猪,声嘶力竭地嚎叫着,一旁倒满开水的木桶,冒着缕缕热气。樊连长穿着炊事服,指挥炊事班把猪摁在一条长板凳上,伊亲自操刀,对准猪脖下方要害处,一刀下去,猪挣扎了几下,热气腾腾的血从刀口处喷涌而出,流到预先准备的大盆里。随后,把猪放进大木桶里泡烫,刮毛。不一会,一头白净净的肥猪片挂在树杈上,再用利刃分割成一块块,堆在案板上,由司务长喊各班小值星领肉、面、菜、辅料和空酒瓶。

这天恰好我是三班的小值星,把包饺子的材料领回班里,问宋班长:"饺子咋包法?"

其实,宋班长同我们班里几个新兵一样,是南方人,对包饺子真是杆面杖吹火一一一窍不通。他反问我:"你说咋办?″

我挠挠头,向宋班长支招:"就吃面条吧!要不,你征求大伙的意见?″

"好吧!″宋班长立马召开班务会,听取大家意见。大伙异口同声地说:"吃肉丝面条!″于是,我们七手八脚,揉面的揉面,用酒瓶擀皮的擀皮,然后用砖头、泥块垒个锅台,架上行军锅,青菜肉丝下面条。

中午时分,我们正准备开飯的当儿,樊连长来班里巡查,发现我们没按规定包饺子,就严肃批评:"学包饺子,也是一项任务。你们这次没有完成,可下不为例啊!″

“是!″宋班长"啪″一个立正,说:"请连长放心,下次保证完成任务!″

等连长一走,我们学着班长的腔调:"是,保证完成任务″,引起哄堂大笑,不经意间,一锅面条就吃到底朝天了……

转眼间,元宵节到了。连首长又下达了包饺子的任务。这次,樊连长、陈指导员一人挟一个酒瓶,到我们班,一本正经地说:"我俩今天到你们班来,担任包饺子教练,希望你们虚心学啊,争取一次合格,全班毕业!″有连首长亲自坐镇,我们谁敢偷懒耍赖?一个个专心致志地学和面、揉面,用酒瓶学擀皮,再学调馅,最后学包饺。尽管饺子皮擀得不圆润,饺子包得大小不一,但总算包成功。出锅一品尝,大伙都说:"味道好极了!″连首长看着我们这种兴奋劲,直竖大姆指。我们终于学会了包饺子,个个心里美滋滋的……

如今,我们老俩口三天两头包饺子吃,己成了常态。可谁知道,我们包饺子的手艺还是在解放军大学里练就的哩![1]

作者简介

祝辉,江苏大丰人,1961年从军,历任组织干事、理论教员、宣传科长、政委;1990年从政;2002年退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