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元宵是一種中國傳統節令食品,通常由糯米製成的,包有餡料,甜的如芝麻、紅豆、花生等。
北方人依照習俗通常在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和新年烹製食用,吃元宵象徵家庭像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1]。曾有多種名稱,如面繭、粉果、元寶、湯餅、圓不落角等。
目錄
元宵來歷
元宵製作過程和湯圓並不相同。元宵通常有餡料,並由人工層層搖制而成,因此製作元宵稱為「搖元宵」。現在多用機器代替人力製作。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元宵賞月,後來節日名稱也演化為"元宵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在漢文帝時期,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2]。
不同稱謂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都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望。吃元宵象徵家庭像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說法不一。一說春秋末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不知此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
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因為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還有一種說法,元宵原來叫湯圓,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圓十分拿手,從此以後,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這兩個傳說不見史料記載,不足為信[3]。
正式命名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為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4]。
相關故事
袁世凱在做了大總統之後心猶未甘,還想當皇帝,因美夢不能成真,終日煩惱。一日他的姨太太說要吃元宵,話剛一出口,就被袁世凱打了一個耳光,因"元宵"與"袁消"諧音,從此袁世凱就給手下的人下了個命令,以後不許再說"元宵",而只能說"湯圓"。後來有人就此事寫了一首打油詩:"詩吟圓子溯前朝,蒸化煮時水上漂。洪憲當年傳禁令,沿街不許喊元宵。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于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5]。
相關詩詞
(宋)姜白石
貴客鈎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
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
(注:珍品這裡指元宵)
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
元宵月正圓
鬧元宵,月正圓,閩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攜幼返故里,了卻兩岸長相思。
熱淚盈眶啥滋味?久別重逢分外喜!
鬧元宵,煮湯圓,骨肉團聚滿心喜,
男女老幼圍桌邊,一家同吃上元丸。
搖籃血跡難割離,葉落歸根是正理。
元宵吃法
可水煮、炒、油炸、蒸等。實心的小元宵若加酒釀、白糖、桂花煮食,風味獨特,宜於茲補。
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圓形食品,從種類上分,可分實心和帶餡的兩種。帶餡的又有甜、鹹之分。甜餡一般有豬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錦、棗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
南方人做湯圓時,先將糯米粉用水調和成皮,然後將餡"包"好;北方人做"元宵",先把餡捏成均勻的小球狀,放在鋪有干糯米粉的蘿筐里不斷搖晃,不時加入清水使餡粘上越來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適中。"元宵"的大小不一,大者如核桃,小者若黃豆。煮"元宵"也有技巧:輕輕捏。 下鍋前,用手輕捏"元宵",使其略有裂痕,這樣煮出來的"元宵",里外易熟,軟滑可口。
開水下。鍋內水開後,放入"元宵",用勺背輕輕推開,讓"元宵"旋轉幾下,就不粘鍋底。 文火煮。"元宵"入鍋煮至浮起後,要迅速改用文火,否則,"元宵"不斷翻動,受熱不均勻,外熟內硬不好吃。 點冷水。"元宵"入鍋後,每開一次應點入適量的冷水,使之保持似滾非滾的狀態。開兩三次後,再煮一會兒,即可撈出食用。這樣煮出的"元宵"質軟不硬,香甜可口。
具體介紹一下:
核桃酪元宵
原料:干核桃仁150克,江米50克,江米麵150克,麻仁100克,小棗50克,麵粉、桂花少許。
做法:
1.將白糖放入碗內,加桂花、麻仁、麵粉少許,再加開水少許拌勻,放在案上,用刀拍成1.5分厚片,改切1.5分見方的丁,即成元宵餡。
2.將江米麵放入簸箕里。元宵餡放在漏勺里,用涼水浸過,倒入簸箕內,用雙手搖動,使湯圓餡沾滿江米麵,連續3次,即成湯圓。下入鍋內煮10分鐘左右,漂起即熟。
3.核桃仁用開水沖兩次,剝去外皮剁碎,小棗洗淨,用涼水浸泡12小時。
4.把江米、核桃仁、小棗肉放人碗中,加清水200克拌勻,用小磨磨一遍,成為細漿。
5.淨勺放開水,下入白糖,上火見開,撇去浮沫,迅速將核桃仁漿下入,攪勻成粥狀,至熟,盛於碗內,將煮熟湯圓撈入即成。
橙羹小元宵
原料:糯米麵2500克,白糖750克,熟麵粉150克,豬油50克,瓜子仁25克,核桃仁25克,芝麻25克,橙子3個,青紅絲、香精少許。
做法:
1.將熟麵粉100克、白糖500克,植物油,瓜子仁、核桃仁、芝麻等拌勻,將用50克熟麵粉打成的漿糊倒入,搓成餡,切成玉米粒大的小方丁。
2.在籮筐內放些糯米粉,將浸過水的餡塊放入滾動,滾成大小適中的元宵。將橙子切成兩瓣,擠出汁。
3.水煮沸時,倒入元宵,湯圓浮上水面後,再加白糖和橙子汁,待白糖溶化後盛入碗內。
拔絲小元宵
原料:糯米粉300克,綿白糖300克,豬板油25克,青紅絲、桂花、瓜子、芝麻少許,糖稀50克,熟面50克,花生油750克(實耗100克)。
做法:
1.將青紅絲切碎與豬油、白糖150克、桂花、熟面、糖稀、瓜仁等配料和成水晶餡。
2.將和好的餡砸成3毫米厚的片,切成3毫米見方的丁,沾水放人糯米粉用簸箕搖晃,反覆3次即成生元宵。
3.在炒勺中倒入花生油,燒至六七成熟時,下入元宵並用筷子撥開,漂浮後用漏勺撈起,用小勺拍開口。
4.將炒勺置火上,注入少許清水,下入白糖150克,炒至金黃色時下入元宵,離火顛勺,撒入青紅絲、芝麻等即成。
溫馨提示
無論是吃元宵還是喝湯要注意不能太燙,也不能大口大口地吃,否則很可能燙傷口腔和食管黏膜。
視頻
元宵相關的視頻
參考文獻
- ↑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 元宵節吃湯圓的寓意,天氣萬年曆, 2018-02-23
- ↑ 上元節,360個人圖書館 , 2009-11-24
- ↑ 元宵、湯圓有啥區別:湯圓細膩軟糯 元宵更有嚼勁,搜狐網 ,2018-03-02
- ↑ 元宵節:以食物命名的節日,沒有之一!今天你吃元宵還是湯圓?,網易,2019-2-28
- ↑ 熱鬧過元宵,除了吃元宵,元宵節還有哪些活動?,搜狐網, 2018-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