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張士遜:為國為民 一品乾坤!(張俊傑)
作品欣賞
北宋名臣張士遜:為國為民 一品乾坤!
提起北宋名臣張士遜,我也情有獨鍾,因為我是他的後人,多年來湖北省老河口大街小巷茶館裡,或花間獨酌,或邀一二老友,談及張士遜兩袖清風,安民樂業;回憶張士遜堅持操守,為國分憂;緬懷張士遜剛正不阿,造福一方,談天說地,一品乾坤!
張士遜 (964-1049) ,字順之,陰城 (今湖北老河口市 )人。北宋詩人,政壇著名人物。祖父名裕,曾主管陰城(今老河口市)鹽務,遂移家於此。他少年父母俱亡,因家貧讀書於均州武當山下,太宗淳化三年 (992年)舉進士,由均州 (今湖北丹江口市 )鄖鄉縣 (今湖北鄖縣 )主簿。後調射洪(今四川省轄縣)縣令。轉運使調遜治郪(今四川省三台縣),百姓聞知,挽留,不得去,又還射洪。安撫使到梓州(府署在三台),問下屬:「官吏誰有才能?」知州張雍即答:「射洪令,第一也。」後改任襄陽縣令。以寬厚得民,聞名朝野。
翰林學士舉薦士遜為監察御史,因改革貢舉(考試)辦法,受到真宗(趙恆)賞識,拔為江南轉運使、侍御史,督廣東、河北一帶糧政。以糧貸放貧民,公私均獲利,受到人們稱讚。
後仁宗(趙禎)即位,選拔僚佐(官員),士遜為太子詹士,陪從太子。後擢為樞密副使,遷尚書左丞,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丞相)、集賢殿大學士。明道初,復入相,進中書侍郎兼兵部尚書。
是歲旱蝗,士遜請如漢故事冊免,不許。及帝自損尊號,士遜又請降官一等,以答天變,帝慰勉之。寶元初,復以門下侍郎、兵部尚書入相,封郢國公。
在歷史上大奸大惡者,熱衷於拉拉扯扯、吹吹拍拍,信奉「圈子文化」,搞山頭主義,甚至拉幫結派、以權謀私,遇到問題,逃避責任,只不過一個遺臭萬年,而張士遜為人篤厚,政事嚴謹,主動擔責,他在宋真宗、仁宗二朝為宋廷三次拜相,清史留名。仁宗體憫百姓,釋放宮人,士遜說:「此盛德事也。」仁宗問士遜:「君子、小人各有黨乎?」當即答道:「有的。只是公私不同罷了。」仁宗說:「法令必行,邪正有別,定能國泰民安。」
士遜與朝廷議論邊境之事,並建議派人慰問家在京城的戍邊將士,仁宗以緡錢(一串錢)十萬賜禁兵。
當時朝廷多事,士遜深感自己無建樹,不自安,累請告老辭職,最後拜太傅,封鄧國公退職。仁宗書寫飛白「千歲」二字以贈,士遜因建「千歲堂」。十年後,士遜逝世,年八十六。仁宗親臨哀悼,贈太師、中書令,諡文懿,並篆其墓碑曰「舊德之碑」。
逝者如斯,北宋名臣張士遜: 為國為民 ,一品乾坤是一段不平凡的歷史故事,背後折射出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精神。寫此短文以激勵大家奮發向上。[1]
作者簡介
張俊傑,筆名千里漢江,紅盾文秘戰士,男,漢族,1971年12月30日出生於湖北省老河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