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份集福宮
伯公介紹
位在北區水資源局大草坪榕樹下的土地公廟,信眾多有水利署的公務人員,也因此廟身橫批寫「聰明正直」。時任石門水庫管理局局長的李鐵民曾說,該廟在石門水庫興建前就已存在,一直是佳安村、大平村、石門水庫管理局眷舍及中科院一、二村民眾最信奉的地方。該廟又稱為「掌牛伯公廟」,因昔日當地牧童會來請託此神尋找走失牛隻。
石門水庫管理局興建時,當時規劃人員有意遷移此廟,遭村民反對,規劃人員也不明緣故生病,最後決定不移動。2003年7月11日土地公神像被竊,此後無下落。儘管主神失蹤,但該年中元節,周邊信徒依舊到場對牌位處祭拜,小廟前人聲鼎沸,並開玩笑說伯公去辦事了。2004年,當地佳安村村民在桃園縣政府文化局輔導下自組的舞台劇團「好小劇場」上演首齣戲劇《掌牛伯公失竊記》,希望找回神像並抒發居民感情。
後來北區水資源局規劃新的伯公廟,另塑神像。新任北區水資源局局長黃宏莆為感恩此廟神明,在2016年初指示該局編列預算修繕、補漆並清洗天花板、牆面、地面及神座;修繕工程告一段落時,恰逢石門水庫水情轉為正常,黃宏莆還率領該局員工感謝庇佑。
榕樹
佳安村村長江李桂春表示,此廟的大榕樹為村民李蓋日的父親李火來所植,過去石門水庫管理局員工的孩童會結伴來此嬉戲。2003年9月,地方人士發現冠幅達二百平方公尺、高十一公尺、樹基直徑二點五公尺的老榕樹流出白色汁液、樹皮斑駁隆起,經江李桂春反映後,在次月30日找來林務課課長黃雪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組傅春旭、縣議員葉發海等人到場會診,證實這棵被縣府列管在案的老榕樹有桑天牛蟲害。因植物專家在2013年發現老樹因一旁的土地公廟香客眾多導致土壤硬化,水資源局遂請專家改善棲地,讓樹木根系自然向下成長,也於周遭種植杜鵑花,圍出一小塊土地,使民眾不再踩踏。
道教
道教是華夏的本土宗教,道教思想源於黃帝(黃帝學派託言),道教體系最早創始人是五斗米教(天師道)的張道陵,崇拜道家老子為道祖,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會時期中國人的祭天、祭祖等崇拜活動,至春秋戰國時期吸收神仙方術產生了方仙道,後融合道家、陰陽家的「五行」、「陰陽」等思想合併形成黃帝學派,在漢代中後期形成黃老道,至南北朝經過宗教改革,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道教。
概論
道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也積極發展[1]。為戰國時代諸子百家之一的道家只是哲學理論,道教吸收了其以「道德」為核心概念的理論體系,並將哲學家神化;但直到漢朝中後期才有教團產生。張道陵在益州(在今四川省)的鶴鳴山修道,創立了天師道,信奉老子為太上老君,建立二十四治作為傳教區域。至南北朝時道教宗教形式逐漸完善。唐代太宗皇帝因老子(太上老君)姓李,與國姓相同,於是尊封老子為唐室先祖。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中原萬物的本原。道教(包括道家、術士等)與儒學和佛教合稱「三教」,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構成部分,是在其中占據着主導地位的理論學說和尋求有關實踐練登聖的方法。
現在學術界所說的道教,是指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承襲了方仙道、黃老道和民間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經》等為修仙、修真境界主要經典,追求修煉成為神仙的一種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煉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及行善積德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