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桃園位於台灣省西北部,與新北市、新竹縣、宜蘭縣相鄰。截至2015年,桃園市面積1220.954平方公里,共劃分為13區。
桃園市市區以桃園區與中壢區為主,一般習慣依族群分布及生活圈分為北桃園和南桃園。由於毗鄰台北都會區及多項重大公共建設、投資皆位於桃園,形成桃園中壢都會區。桃園為閩、客、外省、原住民族等多族群融合地區,也因為工業發達,同時也是台灣引入外籍勞工人數最多的縣市。
2014年12月25日,由桃園縣升格為桃園市,是台灣省的「六都」之一。[1]
2017年,桃園市常住人口210萬人,GDP總量2990.09億元人民幣,人均GDP為14.239萬元人民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桃園市位於中國東南、台灣島西北部,市中心點位於北緯25°10』0」、東經121°24』0」,東南以達觀山、繃繃山與新北市、宜蘭縣分界,西南以雪臼山、李棟山與新竹縣之尖石鄉接壤,林口台地和龜侖嶺突起於市境東北,為台北盆地與桃園台地之天然區劃。桃園市中心位置為平鎮區平安里,極東為復興區棲蘭山,極西為新屋區蚵殼港,極南為復興區西丘斯山,極北為蘆竹區坑子口。
地貌
桃園市大部分是連綿不斷的丘陵台地,地形呈西北向東南之狹長形,臨山面海,自石門水庫起經大溪區東北出市境之大漢溪,將桃園市劃分為東南和西北兩大部分。東南部分為標高300米以上之丘陵地、階地及山嶽,地勢向東南漸次升高,山勢峻峭,河谷窄狹。西北部地勢則較為平緩,台地、階地甚為發達,河流短而呈放射狀入海。雪白山為桃園市最高峰,海拔2444.305米。[2]
地質
桃園台地各台地由礫石層構成,一般常以「台地礫層」來稱呼,也有學者以「紅土台地堆積層」稱之。這些紅土礫石層也常被細分成不同地層,即店子湖層,中壢層及桃園層。這些地層的岩性相差不大,主要由下部的礫石層與上部的紅土層組成,礫石主要為白色石英岩、暗灰色硅質砂岩、淺灰色砂岩。斷層部分,桃園市之斷層均分布於東半部丘陵地與山區,至於西半部人口密集之平原地區則未有斷層分布。
氣候
桃園市除東南山區外,全境屬副熱帶季風氣候。桃園市氣候受到東北季風與西南季風影響最大。東北季風始於十月下旬,至翌年三月,風力強,氣溫低。西南季風始於五月至九月,風力較弱,天氣較晴朗,但午後多雷陣雨,尤其七月至九月常有颱風。
年雨量在1500至2000毫米(山區2000至4000毫米),以夏季較多,冬季較少,但降雨日數反以冬季為多。全年平均溫度約為攝氏23度,夏季平均29度,冬季平均約16度,全年平均濕度為89度左右。
水文
桃園市有河流二十餘條,但除了大漢溪外,其餘均為切割各台地的小河,這些河流流路短,水量少,較無航運價值,其中長度最長的為老街溪,流域面積最大的為南崁溪。
桃園市的海岸北起蘆竹區海湖附近,西南至新屋區蚵殼港,呈東北東-西南西走向,略呈向外凸的弧形,曲折度不大,僅各河口附近有凹入的河口或潟湖地形,缺乏天然良港,市內兩大漁港竹圍漁港及永安漁港則為人工圍築防波堤而成。
自然資源
動物資源
2002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曾於桃園市境內進行六類野生動物的調查,依其生物特性、海拔高度、棲地類型以及行政區域的考量,分別選擇26至81個不等的調查樣區;結果共計發現哺乳類36種、鳥類167種、爬蟲類37種、兩棲類25種、淡水魚類47種及蝴蝶類143種。野生動物方面,台灣黑熊、獼猴、帝雉和水鹿已被列為國家保育物種。部分山區另在插天山自然保留區與棲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的劃設範圍內。
桃園高榮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楊梅區,是一處人造埤塘;該處有穩定數量的台北赤蛙等動物棲息,2012年3月3日公告為野生動物保護區。
植物資源
桃園市山區植物種類繁多,其中成立於1986年達觀山自然保護區屬於國有林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內育有紅檜群、扁柏、青楓、山毛櫸、闊葉混合林以及天然林等樹種,其中深受關注的是區內的22株神木,其樹齡高達500至3000年不等,散布於全長3.7公里的景觀步道旁。
桃園市濱海部分,桃園市新屋區、觀音區沿岸的藻礁地形,是以無節珊瑚藻類為主,經由鈣化作用沉積碳酸鈣所建造之礁體,是全台灣面積最大的藻礁地形。曾擁有27公里藻礁海岸的桃園市,惜因工業污染的影響,桃園觀新藻礁野生動物保護區。 [7]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4年7月底,桃園市總人口數已達2050600人,整體活動口估達250萬人以上,其中外籍勞工人口高達7萬3千餘人、外籍配偶與大陸港澳地區等新住民近4萬9千餘人。桃園市市民平均年齡為35.86 歲,具生產力者的青壯年為大宗,勞動力(15-64)歲人口占總人口7成。
桃園市的人口於1996年達於成長巔峰,其後又有逐漸趨緩現象;但成長率均維持在0.560%~ 1.70%間,相較於台灣地區逐年遞減的平均人口成長率來看,桃園市幾乎呈現1~4倍的成長趨勢。2013年桃園市淨移入人口達8077人,2014年1至9月,淨移入人口已有8449人,是全台之冠。
截至2015年底,以地區來看,桃園市共有8個行政區的人口數在10萬以上,其中桃園區人口超過41萬,而中壢區的人口也超過38萬人,為市內人口最密集的區域,同時桃園區也是全台人口最多的「區」第二名,人口數甚至超過嘉義市、基隆市等省轄市;復興區則因地處山區,為市內人口最稀少的區域。
民族
桃園市位居北台灣閩、客族群交會的關鍵位置。北桃園及觀音區的草漯地區,為閩南人聚居區;多為漳州移民後代,桃園景福宮主祀開漳聖王,為桃園當地重要的信仰中心。南桃園則為客家聚落,桃園擁有近80萬客家人,擁有全台最多的客家人口。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許多來自中國大陸的軍眷遷移至桃園市,境內曾有高達86處的眷村,總數居全台之冠,後多數眷村已拆除改建為國宅。復興區為桃園市唯一的山地原住民區,其居民以泰雅族原住民為主。台灣的東南亞移民漸多,包括外籍配偶、外籍勞工等,又被稱為新住民;桃園市外籍配偶人數僅次於新北市、台北市、高雄市,為全台灣地區第四名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