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興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前期,十興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十興庄」,隸屬於竹北一堡。該庄西北與安溪藔庄為鄰,東北及東與東海窟庄為鄰,南邊及西南邊為隘口庄、芒頭埔庄、鹿場庄。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新竹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該庄隸屬不變。1920年(大正九年),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為「十興」大字,隸屬於新竹州新竹郡六家庄,大字下有「十興」、「界址」小字名。1941年(昭和十六年),六家庄與舊港庄合併成立竹北庄,本地區改隸之。
戰後竹北庄改制為竹北鄉,隸屬於新竹縣,大字亦改制為村。1950年桃、竹、苗分治,本地區隸屬不變。1988年,竹北鄉升格為竹北市,村亦改制為里。
學校
廟宇
- 竹北伍福宮(土地祠)
交通
縣道120號(嘉興路、東興路一段)是竹北下斗崙至尖石八五大橋的道路,也是頭前溪北岸主要的連絡道路,大致以西南—東北走向轉西北—東南走向蜿蜒經過十興地區南部,向西南轉西北可前往鹿場、下斗崙並止於省道台1線路口,向東南可前往芎林南郊、橫山(九讚頭)、內灣、尖石等地。
縣道117號(自強南路)是新豐埔和至香山內湖的道路,大致以東北-西南走向經過本地區西北部,向東北轉北再轉西北經枋寮後轉東北可前往湖口、新豐後湖並止於省道台15線路口,向西南轉西北可前往埔頂、新竹市區、香山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