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山楂
华中山楂(学名:Crataegus wilsonii Sarg.)是蔷薇科,山楂属落叶灌木。高可达7米;刺粗壮,小枝圆柱形,冬芽三角卵形,叶片卵形或倒卵形,稀三角卵形,裂片近圆形或卵形,托叶披针形、镰刀形或卵形,边缘有腺齿,伞房花序具多花,苞片草质至膜质,披针形,萼筒钟状,萼片卵形或三角卵形,花瓣近圆形,白色;果实椭圆形,萼片宿存,花期5月,果期8-9月。分布于中国河南、湖北、陕西、甘肃、浙江、云南、四川。生长在海拔1000-2500米的山坡阴处密林中。
- 中文学名:华中山楂
- 拉丁学名:Crataegus wilsonii Sarg.
- 别 称:猴爪子、木猴梨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蔷薇目
- 亚 目:蔷薇亚目
- 科:蔷薇科
- 亚 科:苹果亚科
- 属:山楂属
- 种:华中山楂
- 命名者及年代:Sarg. ,1912
目录
简介
华中山楂属蔷薇科植物。落叶灌木,高约7米,伞房花序,花白色。花期4个月。果实红色。产于河南、甘肃、浙江、云南。生于海拔1000米~2500米的山坡阴处密林中。在河南的大别山、太行山森林深处,环境条件适宜,利于华中山楂的生长,这些山区密林中在生长期内有足够的光、温、水条件,使河南成为华中山楂主要分布地区 。[1]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达7米;刺粗壮,光滑,直立或微弯曲,长1-2.5厘米;小枝圆柱形,稍有棱角,当年生枝被白色柔毛,深黄褐色,老枝灰褐色或暗褐色,无毛或近于无毛,疏生浅色长圆形皮孔;冬芽三角卵形,先端急尖,无毛,紫褐色。
叶片卵形或倒卵形,稀三角卵形,长4-6.5厘米,宽3.5-5.5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圆形、楔形或心脏形,边缘有尖锐锯齿,幼时齿尖有腺,通常在中部以上有3-5对浅裂片,裂片近圆形或卵形,先端急尖或圆钝,幼嫩时上面散生柔毛,下面中脉或沿侧脉微具柔毛;叶柄长2-2.5厘米,有窄叶翼,幼时被白色柔毛,以后脱落;托叶披针形、镰刀形或卵形,边缘有腺齿,脱落很早。
伞房花序具多花,直径3-4厘米;总花梗和花梗均被白色绒毛;花梗长4-7毫米;苞片草质至膜质,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腺齿,脱落较迟;花直径1-1.5厘米;萼筒钟状,外面通常被白色柔毛或无毛;萼片卵形或三角卵形,长3-4毫米,稍短于萼筒,先端急尖,边缘具齿,外面被柔毛;花瓣近圆形,长6-7毫米,宽5-6毫米,白色;雄蕊20,花药玫瑰紫色;花柱2-3,稀1,基部有白色绒毛,比雄蕊稍短。
果实椭圆形,直径6-7毫米,红色,肉质,外面光滑无毛;萼片宿存,反折;小核1-3,两侧有深凹痕。花期5月,果期8-9月。
用途
山楂用途很广,国内外研究甚多。山楂营养韦富,特别是含铁和钙量多,占各种果品第一位,维生素的含量也较多。山楂果内含丰富的红色素和果胶等物质,适于作加工原料,可制山楂片、山楂糍、山楂酱、糖果、蜜饯,糖葫芦等,已成为国内独特风味的食品山楂也可作果汁、果给和果酒等,色泽美丽、香味浓郁,清晰透明,风味极佳。山楂的加工食品有提神、清胃、醒脑和增进食欲的功能,为大家喜爱。山楂也有较大的药用价值。四川产的几种山楂主要成分中含有表儿茶精和檞皮素,具有明显抑制胆碱脂酶的作用。含有金丝桃甙和黄烷聚合物,有降压和增进冠脉流量作用皮素也有降压解疼作用,含氯原酸有利胆,抗菌作用等。进一步利用四川野生山楂并引种一些外地品种如山里红等,利用非耕地,结合营林、造林进行栽培,对发展农村经济有一定的意义。[2][3]
生长环境
山楂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大,抗寒抗旱耐蒋薄,因此平地、山地均可栽培,一般以冷凉湿润的小气候较宜。四川山楂种类较多,但是由于种类不同,对环境要求也不同,如甘肃山楂则比较耐寒耐旱,分有在四川西部和西北部地区,海2400-3100米的山坡、沟谷或溪边林中。而华中山楂、湖北山楂和云南山楂,则较喜温喜湿些,一般分布在海拔800-2300米,即低山及中山杂木林中,局部地区可上升到3000米以上。特别是云南山楂一般分布在中海拔山区,品种甚多,果大、味美,是四川西南山区发展山楂的好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