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因子
单核因子是中国科技名词。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一是5500年前两河流域苏米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1],二是5000多年前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2],三是3300年前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四是1500年前起源于中美洲的玛雅文字。其它文字都早已消亡,只有中国文字的发展未曾断裂,从商代一直传承至今,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目录
名词解释
单核因子(monokines,MKs)是由单核巨噬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分泌的小分子多肽的免疫分子。有介导和调节免疫、炎症反应作用。
单核因子所产生的主要免疫分子和作用有:
1、白细胞介素(简称:白介素IL) 有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促进炎症反应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1(IL—1),它能刺激IL—2的产生。
2、白细胞介素—2 (IL—2) 有抗肿瘤、抗病毒作用。
3、干扰素(IFN) 组织液和血清中的干扰素有重要抗病毒作用,细胞在病毒感染后会出现干扰素阻止病毒在细胞内复制,从而消灭病毒。干扰素在治疗病毒性疾病(如:肝炎、流感、肿瘤等)有很好疗效。
4、调节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如:E花环受体、补体受体等的表达,促进免疫的应答。
5、促进各种代谢,如:骨质吸收、软骨分解、肌肉蛋白分解等。
所以单核因子为体液免疫中不可缺少的细胞因子。
单核因子所产生的小分子多肽,现以运用分子医学中的医疗技术,用于对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如:对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及慢性关节炎的治疗等。
科技名词
科技名词,是指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术语,属于科技术语。是科学技术形成、记录、积累、交流、传播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思维的基础和工具。
统一、规范科技名词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技创新和构建新时代中国科技话语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中国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性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
1990年6月23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2019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和语言生活状况,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近6万条科技名词。
参考文献
- ↑ 楔形文字发现后,明明300年没人能看懂,后来为何突然被破译了?,搜狐,2022-10-03
- ↑ 啥是丁头字?圣书字?腓尼基创造了世界最早的字母?还是西奈体?,搜狐,201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