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南海神庙

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位于中国广州市黄埔区庙头村(旧称扶胥村),是古代皇帝祭祀海神洪圣的场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始建于隋朝开皇年间,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中国四海神庙中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建筑遗迹[1]。2013年3月,南海神庙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

历史

南海神庙始建于隋朝开皇十四年(594年),唐朝扩建,宋至明、清均有重修、扩建。因地处广州之东,宋代时又称东庙。

唐玄宗时册尊南海神为广利大王;南汉时封为昭明帝;宋朝、元朝两代屡有加封,合称南海广利洪圣昭顺威显灵孚王,配以明顺夫人。

以前广州有两座南海神庙,除了黄埔的这座东庙以外,还有一座在西关大观河德兴桥附近(今广州酒家北侧),称为南海西庙(又名洪圣西庙)。宋朝诗人杨万里有一首诗:“大海更在小海东,西庙不如东庙雄。南来若不到东庙,西京未睹建章宫。”由此推测西庙在宋代经已存在。

根据民间传说,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达奚司空从印度摩揭陀国乘船到广州,带来波罗树种在庙前,后化为神,所以此庙俗称波罗庙,庙前珠江称为波罗江。

古时每年都有官员代表皇帝到该庙祭奠南海神,商船、渔船出海,亦向南海神祭拜,祈求一帆风顺、平安大吉。1962年7月该庙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966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将神庙移交给广州海运局,改成学校与波罗庙航修站。文化大革命期间,南海神庙的大殿被毁,神像全部被砸碎,三分之二古碑刻遭推倒砸碎,其中明太祖朱元璋御碑被推倒,断成两截。

1983年,广州海运局将神庙保护范围的土地全部移交给广州市文化局,重修动工典礼在1986年年初举行。1989年,全木结构的大殿与洪武碑亭落成,此后礼亭、廊庑、后殿、碑匾等修复、重建工作也陆续完成。

2006年,瑞典仿古商船哥德堡号重走海上丝绸之路[2],最后的终点站就是广州的南海神庙。

建筑

南海神庙坐北向南,占地3万平方米,是明代建筑风格。其主体建筑沿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头门、仪门、礼亭、大殿、昭灵宫共五进,一进高于一进,其他附属建筑均以五进为中心,左右对称,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建筑。

视频

南海神庙 相关视频

广州南海神庙已有1400多年历史
广东南海神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