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國
南越國地圖 |
中文名稱:南越國 外文名稱:Nanyue 英文名稱:TheNamiedKingdom 別 稱:南粵國 地 區:今中國嶺南地區及今越南北部 國 都:漢地九州南部的番禺(今廣州) 人口數量:60萬(西元前165年) 建國時間:公元前204年 亡國時間:公元前112年 |
南越國,亦稱南粵國(粵拼:Naam4-jyut6-gwok3),是位於中國漢地九州南部地區的一個政權。共歷經五任國王,總共九十三年(公元前204年至公元前112年)。
秦末(公元前207年),秦末劉邦項羽楚漢相爭之際,時任南海郡尉的趙佗乘勢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定都番禺。南越國是嶺南第一個封建割據政權,在嶺南統治長達93年。
公元前196年,在漢使陸賈勸說下,趙佗接受漢高祖賜給的南越王印綬,臣服漢朝,南越成為漢朝的一個藩屬國。
公元前112年夏季,權相呂嘉等人終於發動叛亂,殺死國王趙興、樛太后和漢使者。漢武帝聞訊大怒,調遣10萬人火速進攻南越。公元前111年冬,南越戰敗,呂嘉和趙建德出逃被擒獲,南越國滅亡。
嶺南地區(漢族地區南部)屬九州(漢族地區)之中的揚州;東漢時期又被分屬荊州、益州(梁州);在晉代,嶺南地區又屬揚州。南越國時期對外出口漆器、絲織品、陶器和青銅器,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漢代,廣州成為中國與古羅馬帝國的海上貿易中心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成為中原商賈締造財富傳奇的地方。
目錄
歷史
秦王嬴政時期,秦國統一天下,包括現在的越南北中、北部一帶。當時,秦始皇派軍隊征服百越,越南置於象郡轄下。到了秦末,發生農民起義戰爭時,秦朝的龍川縣尉趙佗(河北正定人)在嶺南建立南越國,定都番禺(今廣州)。劉邦建立漢朝後,南越王趙佗表示歸順中原漢朝,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南越國仍是西漢的屬國。
公元前113年,南越國公開反叛漢朝,漢武帝調兵征討南越國。公元前111年,漢朝擊滅南越國,並在此設置九個郡縣[1]。從此,南越國所屬地區被納入中國郡縣版圖,置於中國直接統治下長達1100多年,直到宋朝。
所以這就說,在秦朝到漢武帝期間,現今的越南中、北部,加還有兩廣地區,這一帶被稱為南越國,是中國中原王朝的屬國存在。而在漢武帝之後,南越國的名號作古,這一帶是中原王朝的直屬領地,實行郡縣制,就如現在的省市縣。當時越南的中、北部一帶稱為交趾。
越南中、北部長期作為中國領土,968年,交趾一帶(越南)正式脫離中國獨立建國,當時剛立國不久的北宋放棄了對這一地區的征討。之後越南歷經多個封建王朝並不斷向南擴張,但歷朝歷代均為中國的藩屬國,對中原王朝歲貢,也沒有啟用過「南越」這個國號。名叫一些陳朝、黎朝、西山朝、阮朝之類的,直到清朝嘉慶年間。
越南與南越
1802年,越南阮氏家族阮福映在法國支持下滅西山朝,建立阮朝。1803年,阮福映遣使進貢宗主國中國,請求改國號為「南越」,清朝一看就知這是阮朝圖謀不軌的一招,在窺視中國的兩廣地區。最終嘉慶皇帝下詔賜國號「越南」,並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這就是越南國名的由來[2]。
可以得見,古代的南越國只是一個存在於秦漢之間的中原屬國勢力,由秦國將領趙佗所建立,被滅於漢武帝期間。而現在的越南,是由清朝嘉慶帝冊封而來。當初越南地區的阮朝本想改名南越,不過是窺視中國兩廣地區的領土罷了。他們越南跟古代的南越國真得沒有多大關係,不得不說,清朝的嘉慶帝,當時的頭腦還是清醒的。
南越滅亡
南越國是嶺南地區第一個封建王國,是趙佗在公元前204年建立的,趙佗自稱「南越武帝」[3]。其後臣屬西漢,接受漢朝封王。都城設在番禺(今廣州),廣州是嶺南地區的第一個古都。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領導農民大起義。反抗秦始皇的殘暴統治,四方諸侯、豪傑互相爭奪,中原陷入戰亂。這時,擁兵數十萬的趙佗與北方的冒頓並稱「北強、南勁」。 公元前208年,趙佗封關、絕道;3年後,於公元前205年兼併桂林、象郡,從而統一了嶺南地區;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國,定都番禹。這是嶺南第一個都城。
武帝劉徹建元四年,南越王趙佗不疾而樂終,其孫趙胡繼位,在危機四伏的格局中,趙胡勉強支撐了十餘年便抑鬱而死,死後由其子趙嬰齊繼位。
卻說那趙嬰齊本已娶越女為妻,生子趙建德,但他在長安時,又娶邯鄲繆氏為姬妾,生子趙興,嬰齊接南越王位後,受繆氏姬妾的迷惑,竟然立繆氏為王后,趙興為太子,趙嬰齊這種舍長立幼的做法,打破了封建常規制度,受到了朝中大臣的一致反對,為將來南越國之亂種下了禍根。
公元前115年,趙嬰齊病死,太子趙興繼承王位,其母親樛氏當上王太后。
但當時朝中大權已落到三代元老丞相呂嘉手上。丞相呂嘉年齡很大,從趙眜、趙嬰齊一直到趙興,曾經輔助過三位南越王,他的宗族在南越當官的有70多人,又與南越王室有聯姻,在南越國的地位十分顯要,深得南越人的信任,甚至超過趙興的威望,是南越國的實權掌握者。趙興年幼,凡事由母親繆氏作主,繆氏知道,只要有呂嘉在,南越王朝實際上已不再姓趙。故想借漢使之手除掉呂嘉。卻不料此事敗露,呂嘉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決定孤注一擲,公開發動叛亂。趙興和繆氏被他殺死。
呂嘉殺死趙興之後,立趙嬰齊和南越籍妻子所生的長子趙建德為新的南越王,公元前112年秋,漢武帝調遣罪人和江淮以南的水兵共10萬人,兵分五路進攻南越。這場戰爭十分激烈,持續了一年,最後,趙建德和呂嘉都被擒獲。這樣,由趙佗創立的南越國經過93年、五代南越王之後,終於被漢朝消滅了。
公元前111年,漢平南越時,一把火燒了南越國都城趙佗城,地上的建築蕩然無存,令人十分惋惜。 從大量的文字記載和出土文物說明,南越國是嶺南文明的奠基時期,趙佗創建南越國使嶺南社會經濟實現飛躍式的跨越發展,使嶺南社會形態從原始社會的分散的部落統治,一躍跨入封建社會的有序發展,為今後的歷史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遺址發現
上世紀80年代,廣州先後發現了西漢南越王墓、南越王宮署遺址的地下石構建築、南越國御花園和南越國宮殿遺址,其中南越王宮署遺址具有濃厚的嶺南地方特色,被評為國家十大考古發現之一[4]。
隨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卻發現其中隱藏着「五大謎團」:第一大謎團:「番禺城」存在之謎。第二大謎團:印章上的外國人頭像之謎。第三大謎團:南越王宮「石頭城」之謎。第四大謎團:石渠流向圖形之謎。第五大謎團:「龜鱉石池」上的建築之謎。隨着進一步挖掘,南越王宮署獨有的歷史之謎還會有更多,歷史遺蹟的越不完整,留給後人的想象空間越大。
金縷玉衣
南越王國博物館鎮館之寶——南越王金縷玉衣,是西漢時期的文物。那是用來陪葬的殮服。最早的時候是用古代綴玉的葬俗,到戰國時期就開始流行用玉衣來做葬服,古時候的人們覺得這樣可以防止屍體腐爛。
殮服,共由2291塊青玉片粘連綴接而成[5]。外形與人體形狀基本一樣,分頭套、上衣、袖筒、褲筒、手套和鞋六部分。為便於穿着,各部分分別製作。其中頭套,手套和鞋的玉片均在片角鑽孔,以絲線連綴;其餘玉片用麻布襯裡,每塊玉片表面用窄絲帶作交叉粘貼,然後再用寬絲帶沿玉片的邊緣作縱橫粘連。由於整件玉片皆以絲帶綴連,故稱之為「絲縷玉衣」。發現的第一件形制完備的絲縷玉衣。
玉衣又稱「玉匣」,是漢代帝王和高級貴族死時穿用的斂服。以玉衣作斂裝的習俗在歷史上曾經風行了三百餘年。漢人迷信玉,以為玉衣可使屍體不腐。中國考古出土的完整玉衣有十幾套,南越王的絲縷玉衣是我國迄今所見的年代最早的一套形制完備的玉衣。
南越王的絲縷玉衣,長1.73米,共用了2291片玉,用絲線穿系和麻布粘貼編綴做成。分為:頭套、上身衣、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褲筒和左右腳套共十部分。玉片以長方形和方形為主,還有梯形、三角形、五邊形等。
頭套、手套和鞋子是用紅色絲線穿綴邊角鑽孔、打磨光滑的玉片做成,裡面以絲絹襯貼加固。玉衣軀幹部分大多利用廢舊玉器或邊角玉料切成小玉片,貼在麻布襯裡上,再用紅色絲帶在表面對角粘帖,十分規整鮮艷。
出土時,因南越王屍體和編綴玉衣的絲線已經腐朽,玉片散落在地,專家花了三年多時間修整復原,可以想見兩千多年前製作玉衣更是如何的耗費人力和物力。
在玉衣的下面擺放有5塊玉璧。璧的表面還留有絲帶繞過璧孔的痕跡,說明5塊璧原是用絲帶系在一起的。玉衣的手套一端,是一對造型各異的龍形玉握。在考古學上,所謂握,就是以物放在死者手中,使之握。
中國歷史上以玉衣作斂裝的制度,可上溯到東周時代的「綴玉面罩」和綴玉片片的衣服。根據已知的考古材料,形制完備的玉衣出現在西漢文帝、景帝之際,皇帝和王侯等以玉衣作為斂服是從漢武帝時開始盛行的。至東漢時期,玉衣已經明確分為金縷、銀縷、銅縷3個等級,確立了分級使用的制度。曹魏黃初三年(222年),魏文帝(曹丕)為防盜墓,廢除玉衣制度,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東漢以後的玉衣。
南越王趙昩的絲縷玉衣,當在入葬的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製作,要早於河北滿城漢墓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的金縷玉衣近10年左右。這件絲縷玉衣是我國迄今所發現年代較早的一套完整玉衣,又是從未見於文獻和考古發掘的新品種。其上衣採用對襟形式也是一大特色。絲縷玉衣部分玉片的外觀與廣東曲江石峽遺址出土的玉器類似,其應是南越國宮廷所特製。
南越王王墓
南越國一共經歷了五任國王:趙佗、趙昩、趙嬰齊、趙興和趙建德。
首任南越武帝.趙佗墓
南越國第一任王趙佗南越武王,西元前214年一個叫趙佗的將軍,在秦始皇的欽點南下,統一了嶺南,秦滅亡後,他自立為王。趙佗一共活了103歲。南越王趙佗墓仍未被發現,有可能南越王趙佗就是埋葬在廣州的越秀山上的某個位置。孫吳曾經派人盜掘趙佗墓,但不成功。
第二任南越文帝.趙胡墓
趙胡是趙佗的孫子、仲始的兒子。
1913年在廣州東山龜崗發現疑似南越國第二任王趙胡的古墓,1983年在廣州象崗山發現文帝行璽,確認這是趙胡文帝趙眜的陵墓。
1983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廣州城北象崗發現一座南越國時期大型石室墓。此墓鑿山為陵,深藏於象崗腹心二十米處。令人驚喜的是,墓主竟是趙佗之孫——南越文王趙眛。墓中出土了"文帝行璽"龍紐金印[6]等一千餘件(套)珍貴文物,被譽為近年來中國五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第二任南越王趙胡墓的發現,極大地振奮了嶺南學術界,也重燃了廣州考古隊找尋第一任南越王趙佗墓的希望之火。千百年來,神秘的趙佗陵墓一直是嶺南最大的歷史之謎,考古隊員從史書中只知道趙佗死後安葬在南越國的都城——番禺,但其具體地點卻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過去,廣州考古隊根據漢代王陵距離都城長安100餘公里的線索,把尋找趙佗陵墓的眼光放在離廣州幾十公里的遠郊山岡。而就在考古隊的眼皮底下,在離漢代古番禺城僅1公里的象崗,發現第二任南越王墓。
第三任南越明王.趙嬰齊墓
1983年5月,考古人員在西村一個名叫鳳凰崗的山崗,發現了一座大型南越國時期木槨墓,此墓墓道殘長7.9米,墓室長13.8米,寬5.7米,僅次於象崗南越王墓。可惜古墓被嚴重盜擾,墓室中有明顯的盜洞,令人驚異的是,盜洞中竟發現了20餘件精美玉器,有壁、璜、舞人、龍形佩飾、虎形佩飾、劍格等,這批玉器製作極為細膩考究,應是南越國王室工匠之傑作。考古人員分析,可能當年的盜墓賊盜墓時心存恐慌,忙亂中把已盜到手的一包玉器遺留了下來。後來,有專家考證,西村鳳凰崗木槨墓很可能就是當年孫權派人來廣州盜挖的第三任南越王趙嬰齊的陵墓。
第四任南越哀王趙興及第五任南越術陽王趙建德
南越王第四任和第五任王在位時間都比較短,只有一年多時間。
南越國自西元前204年立國至西元前112年被漢武帝所滅,共歷五帝九十三年。
參考文獻
- ↑ 南越國,因何事惹怒漢武帝,被屠為九郡 ,搜狐網,2017-5-20
- ↑ 越南與古代的南越國有什麼關係?今天給你解析 ,搜狐網,2018-8-11
- ↑ 趙佗在公元前204年建立的,趙佗自稱「南越武帝」,行知部落,2019-12-18
- ↑ 揭秘:南越王國暗藏哪些玄機?,趣歷史,2017-01-04
- ↑ 南越王博物館鎮館之寶:絲縷玉衣共用2291片玉(圖),鳳凰網,2010-6-9
- ↑ 「文帝行璽」龍鈕金印:來自西漢南越王墓,人民網,2019-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