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南越王右夫人玉佩飾

南越王右夫人玉佩飾,南越王趙昧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1],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由數件乃至數十件造型獨特、琢磨精細的玉飾件組成的組佩,竟達11組之多。由於此墓保存尚好,因而這些玉佩的位置都沒有移動過,經過觀測和研究,均可予以復原,恢復其原來的組合關係,這對於解決困擾我們很久的西漢及西漢以前的玉佩形式及組合問題,提供了可靠的資料。

目錄

歷史記載

史料,趙昧為南越國第二代王。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置桂林南海象郡。二世時,趙佗繼南海尉,自立為王,都城在番禺(今廣州市)。

此組玉佩出土於南越王墓東側室,東側室是從殉夫人的藏所。玉佩置於右夫人棺位處,與「右夫人璽」等4枚璽印同出,應由其佩帶無疑。

玉佩共由雙龍佩1件、玉環2件、玉璧1件、玉璜5件、玻璃珠1枚、金珠10枚等共20件組成。

雙龍渦紋玉佩,長10.2厘米,寬6厘米,厚0.4厘米,橢圓形,雙面雕琢。雙龍尾部連體,龍首迴環相向。龍形是漢代較為典型的獸形龍。龍身滿飾凸起渦紋。雙龍共擁一花飾,隱約如「王」字形,似有吉祥之意。佩的上下邊緣穿有五孔。雙龍渦紋玉佩玉環,小環直徑6.2厘米,大環直徑7.8厘米。環身剖面為圓形,環體琢出絞索紋,均作逆時針旋轉。

出廓三鳳璧,外徑5.7厘米,雙面雕飾。璧內孔約為直徑的二分之一。璧面陽刻渦紋,外廓邊緣雕刻三鳳,背面鼎足式排列,採用側面剪影的表現手法,只在細部略施線刻點綴。

玻璃珠,直徑1厘米,厚0.6厘米。扁圓形,青綠底,有藍白相間紋飾。是我國早期玻璃工藝的代表性製品,俗呼「蜻蜓眼」[2]

透雕雙龍玉璜,長8.5厘米,寬2.2厘米,厚0.4厘米。雙龍身相背,首向外,左右對稱,用剪影手法表現,不施線刻。此玉璜下分為兩串,各以金珠2枚相間,下墜透雕雲紋玉璜,再下又間以三枚金珠,末端為渦紋玉璜。

金珠,10枚,直徑0.85厘米,4枚為扁棱形,余為扁圓形,珠上均穿孔。

透雕雲紋玉璜,長7厘米,寬1.6厘米,厚0.3厘米。用玉環改制。原玉環花紋為8個透雕捲雲紋,一反排列。另一件透雕雙龍玉璜已傷缺。

渦紋玉璜,二件,長9.4厘米,寬2厘米,厚0.3厘米。璜身兩面陽刻渦紋裝飾,中有穿孔。

玉組佩把材質不同,造型各異的飾件精心組織在一起,形成豐富的裝飾意趣。每個飾件既是整體的一部分,又有各自獨特的風格。大小、虛實、疏密、主次的互相襯托、對比,效果非常強烈。雙龍佩與三鳳璧的精細,突出了重點,金珠、玉璜的秩序排列,加強了節奏感。尤其是曲線的運用,多姿多彩,氤氳着漢代特有的華麗浪漫的氣息。

視頻

南越王右夫人玉佩飾 相關視頻

古墓探秘·破解南越王墓之謎
南越王墓博物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