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越文王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南越王墓)
前往: 導覽搜尋

南越文王墓,又稱為南越王墓,是中國南越國第二代王趙眜(《史記》稱為趙胡)的陵墓。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在中國大酒店的北側,越秀公園西側。趙眜是南越國建國的第一代君王趙佗的孫子,號稱「南越文帝」,公元前137年至前122年在位。南越王墓被認為是嶺南地區已發現的陵墓當中,規模最大,隨葬品最多,墓主人身份最高的陵墓。該墓出土的陪葬品文帝行璽金印是中國考古發掘出土的第一枚帝印[1]。1983年在該地建樓宇時被發現,挖掘清理之後在原地建立起「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進行保護,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秦朝末年,中原陷入了「楚漢相爭」的混亂狀態。公元前203年,南海郡尉趙佗起兵兼併桂林郡和象郡,以番禺為都城(今廣州市)在嶺南地區建立南越國。公元前196年,趙佗臣服於已建立西漢政權的漢高祖劉邦,成為漢朝的藩屬國。

公元前137年,趙佗去世,其位由次孫趙眜繼承,成為第二代南越王,號稱「南越文帝」。趙眛在位12年後於公元前125年去世,其位傳給趙嬰齊。趙眜死後陵墓建在南越國都城番禺內,即是現在的「南越王墓」。

1916年,人們在廣州城東東山廟附近的龜崗發現了一座西漢早中期的木槨墓,長期以來被誤認為是南越文王趙眜墓。直到1983年8月象崗大墓中「文帝行璽」金印等的發現,證明了這才是真正的趙眜墓。

墓葬

墓室

南越王墓是鑿山建造的,在廣州市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鑿入20米深的地方,用750多塊的紅砂岩築成。整個陵墓坐北朝南,成「士」字形平面,面積在100平方米左右,仿照「前堂後寢」的形制由七個墓室構成,前面三室分別為前室和東、西耳室,後面四室為主棺室、東西側室和後藏室。

  • 墓室前部前室的四壁和頂上繪有朱、墨兩色雲紋圖案,象徵朝堂。
  • 東耳室放飲宴用器,西耳器放兵器車馬和珍寶等。
  • 墓主居於後部的主棺室、以一棺一槨入殮,身着絲縷玉衣,兩側有10把鐵劍,9枚印鑑,其中一枚是「文帝行璽」的金印。
  • 東側室是4個姬妾的殉葬室,西側室為7個廚役的殉葬室。
  • 後藏室為食物儲藏室。

隨葬品

陵墓內共出土隨葬品1000多件,包括金器、銀器、銅器、鐵器、陶器玉器等,殉葬者15人,是嶺南地區已發現的陵墓當中,規模最大,隨葬品最多,墓主人身份最高的陵墓。其中絲縷玉衣和「文帝行璽」的金印最為珍貴,而殉葬者最為令人驚心。

  • 文帝行璽金印:由黃金鑄成,印鈕為盤曲的游龍,印面刻有小篆陰文的「文帝行璽」四字,是中國考古發掘出土的第一枚帝印。
  • 絲縷玉衣:共用2291塊玉片用朱紅色絲帶穿系而成,是中國發掘出土的年代最早的絲縷玉衣[2],比河北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還要早10年。
  • 殉葬者:共有15人,除了東側室有4名姬妾、西側室有7名廚役之外,還在前室發現1名「景巷令」、在東耳室發現1名樂伎、在墓道發現1名衛士和1名車夫。這些殉人都是趙眜的寵妃和身邊近待,多數是被擊砸後腦致死,其狀非常慘烈。

視頻

南越文王墓 相關視頻

實拍廣州南越文王墓,二千多年前嶺南地區一座重要的
小伙一人深入南越文王墓地宮,裡面到底長啥樣?今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