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古書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古書

拼音;gǔshū

出處;《漢書·王莽傳上》

釋義;指古文尚書

古書的讀音是gǔshū,英文是[grey record;ancient books],含義是 古代的著作[1]

目錄

基本含義

指古文尚書。《漢書·王莽傳上》:「徵天下通一藝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古《》……史篇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詣公車。」

泛稱傳世的古籍。晉葛洪《抱朴子·鈞世》:「然古書者雖多,未必盡美。」宋曾鞏《[[<列女傳目錄>序]]》:「自 唐 之亂,古書之在者少矣。」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桌上有一盆佛手……兩三本古書。」亦專指經史之外的古代著作。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二·述類例》:「書作於經史間,而非經史可附者,概曰古書。」

指隸書以前的古代字體。唐張懷瓘《書斷上·八分》:「既言古書,豈得稱隸。」

指古人手書。元虞集《題吾子行小篆卷後》:「丹書所載,器亡文存,所尤可思者,古書之不可復見也。」

計量單位

甲骨文時代,文字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龜甲獸骨是用「片」來作單位的。從周、秦到漢,字大都寫在竹片木條上,竹片稱為簡,木條稱為牘。把若干簡、牘用牛皮繩子串起來,就是「冊」。這種牛皮繩子稱為「韋」。「冊」這個字就是一個象形字,很象牛皮繩把竹木片串連起來。把書籍一冊一冊放在竹編籮筐里,裝滿一筐的書叫做一「部」。在簡牘上寫字的同時,還把字寫在絲織品上,這種書稱為帛書。把這種寫了字的帛卷成筒形,有軸可以舒展,每一筒就叫「卷」。明胡應麟說:「凡書,唐以前皆為捲軸,蓋今世所謂一卷即古之一軸,」書每五卷或十卷放在一起,用一塊帙(布或帛)蓋上,這五卷或十卷書就為「帙」。「卷帙浩繁」就是指書籍數量多。

造紙術印刷術發明後,一本一本的書出現了,但其計量單位仍沿用了冊、部、卷等名稱。

注釋方式

注釋,顧名思義,當然是解答疏導正文中不甚清楚的問題。古書的注釋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即隨文釋義的註疏和通釋語義的專著

先說前者。

隨文釋義的註疏向來有很多名稱,最初叫做「傳」,叫做「說」,「解」,也稱為「詁」「訓」,後來又有 「箋」、「注」、「詮」、「述」、「學」、「訂」、「校」、「考」、「證」、「微」、「隱」、「疑」、「義」、「疏」,「音義」「章句」等別名。

這些名稱有的名異實同,有的意義微殊,有的互相結合,成為新的名稱,如「訓詁」「詁訓」「解詁」「校注」「義疏」「疏證」等,其用途各不相同。現試舉主要者一二:

傳,即傳授講解的意思,《春秋》有三傳(《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傳有的闡明大義,有的引申未言之意,有的逐句解釋。古語云「聖人作其書,賢者作其傳」。傳有內傳、外傳、大傳、小傳、補傳、集傳之分。

注,取義於如水注物,對文字古奧、文義艱深之處,略疏典故。注也是通用的注釋名詞。

註疏的內容大致有:1.解釋字義,2.串講文意,3.分析名讀,4.校勘文字,5.闡述語法,6.說明修辭手段,7.詮解成語典故,8.考證古音古義,9.敘事考史,10.記述說川,11.發凡起例。就形式而言又可分成八類。1.注和疏(注只釋、疏兼釋注),2.釋義和敘事,3.他注和自注,4.補註和集注。

再說通釋語義的專著。

所謂通釋語義的專著,是對隨文釋義的註疏說的。兩者都是釋義的書,但所釋的義和釋義的方法卻都有些不同。後者所釋的義被局限在某種語言環境中,即只是某一詞語在某一書或某一句中的意義,它和這個詞語在別的書或別的句中的含義一定相同。就釋義的方法來說,註疏的釋義是隨文而釋,不必考慮這個詞語在別的書或別的句中所含的各種不同的意義。通釋語義的專著剛好相反,它所釋的義並不局限於某一書,更不局限於某一句中的含義,而是某一詞語常用的、基本的或全部的含義。因此,它的釋義方法就不應隨文而釋,而要一面研究各個詞語的含義,融會貫通,給以準確的、簡明的解釋。但有些書既隨文釋義,又通釋群書,其體式介乎註疏與專著之間,如《經黃釋文》、《讀書雜誌》、《經義述聞》、《群經平議》、《諸子平議》等。還有一種情況,在隨文釋義的註疏著作中有通論、序錄,這種通論與序錄大部可以納入通釋語義一類。

通釋語義的專著在我國是很多的,按其內容看可分為專釋語義、音義兼注、形音義合解三大類。此種專著中多為工具書。從一部古書中挖掘出更多的精華,為後人易讀易懂,是歷代學者所付出的辛勤勞動。古人曾說,著書難,注書更難。因為注釋者必須對一字一事追本溯源,多方考察,具有博大精深的學識,飽覽群書的閱歷,探微究疑的鑽研精神。他們所費的功夫要超出作者好幾倍,有的為此傾注了畢生的精力。酈道元為注《水經》,跋山涉水、考異辨難,訂正訛誤,使《水經》這部書煥然生色,而《水經注》本身也成為規模更為宏大的科學著作,這已經超出注釋的範圍了。

參考來源

如何學習古文——寫在中國古代典籍閱讀之前

參考資料

  1. 中國古書大全,360問答 , 2016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