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翅果菊
台湾翅果菊(学名:Pterocypsela formosana (Maxim.) Shih)是菊科翅果菊属的植物,翼柄5厘米,侧裂片2-5对,总苞片4-5层,最外层宽卵形,长2毫米,宽1毫米,生长于海拔140米-2000米的山坡草地、田间和路旁,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西、陕西等地。
- 中文学名台湾翅果菊
- 拉丁学名Pterocypsela formosana (Maxim.) Shih
- 别 称台湾山苦荬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亚 科舌状花亚科
- 族菊苣族
- 属翅果菊属
- 亚 族莴苣亚族
目录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0.5-1.5米。根分枝常成萝卜状。茎直立,单生,
基部直径达7毫米,上部伞房花序状分枝,分枝长或短,上部茎枝有稠密或稀疏的长刚毛或脱毛而至无毛。下部及中部茎叶全形椭圆形、长椭圆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羽状深裂或几全裂,有长达5厘米的翼柄,柄基稍扩大抱茎,顶裂片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或三角形,侧裂片2-5对,对生、偏斜或互生,椭圆形或宽镰刀状,上方侧裂片较大,下方侧裂片较小,全部裂片边缘有锯齿;上部茎叶与中部茎叶同形并等样分裂或不裂而为披针形,边缘全缘,基部圆耳状扩大半抱茎;全部叶两面粗糙,下面沿脉有小刺毛。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花序。总苞果期卵球形,长1.5厘米,宽8毫米;总苞片4-5层,最外层宽卵形,长2毫米,宽1毫米,顶端长渐尖,外层椭圆形,长7毫米,宽1.8毫米,顶端渐尖,中内层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达1.5厘米,宽1-2毫米或过之,顶端渐尖。舌状小花约21枚,黄色。瘦果椭圆形,长4毫米,宽2毫米,压扁,棕黑色,边缘有宽翅,顶端急尖成长2.8毫米的细丝状喙,每面有1条高起的细脉纹。冠毛白色,几为单毛状,长约8毫米。花果期4-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地及田间、路旁,海拔140-2000米。
分布范围
分布陕西(佛坪、华阳、眉县、西畴)、江苏(南京)、安徽(桐庐、休宁)、浙江(杭州)、江西(武宁)、福建(长汀、云岗)、台湾(台北、淡水、花莲)、河南(登封、嵩县、信阳)、湖北(房县、武汉、宜昌)、湖南(长沙、雪峰山)、广东(蕉岭)、广西(临桂)、云南(昆明)。模式标本采自台湾。
下级分类
高大翅果菊Pterocypsela elata (Hemsl. )Shih
台湾翅果菊 Pterocypsela formosana (Maxim.) Shih
翅果菊 Pterocypsela indica (L.) Shih
多裂翅果菊 Pterocypsela laciniata (Houtt.) Shih
毛脉翅果菊 Pterocypsela raddeana (Maxim. ) Shih
细喙翅果菊 Pterocypsela sonchus (Levl. et Vaniot) Shih
翼柄翅果菊 Pterocypsela triangulata (Maxim.) Shih
代表植物
翅果菊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垂直直伸,生多数须根。茎直立,单生,高0.4-2米,基部直径3-10毫米,上部圆锥状或总状圆锥状分枝,全部茎枝无毛。全部茎叶线形,中部茎叶长达21厘米或过之,宽0.5-1厘米,边缘大部全缘或仅基部或中部以下两侧边缘有小尖头或稀疏细锯齿或尖齿,或全部茎叶线状长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倒披针状长椭圆形,中下部茎叶长13-22厘米,宽1.5-3厘米,边缘有稀疏的尖齿或几全缘或全部茎叶椭圆形,中下部茎叶长15-20厘米,宽6-8厘米,边缘有三角形锯齿或偏斜卵状大齿;全部茎叶顶端长渐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渐狭,无柄,两面无毛。头状花序果期卵球形,多数沿茎枝顶端排成圆锥花序或总状圆锥花序。总苞长1.5厘米,宽9毫米,总苞片4层,外层卵形或长卵形,长3-3. 5毫米,宽1.5-2毫米,顶端急尖或钝,中内层长披针或线状披针形,长1厘米或过之,宽1-2毫米,顶端钝或圆形,全部苞片边缘染紫红色。舌状小花25枚,黄色。瘦果椭圆形,长3-5毫米,宽1.5-2毫米,黑色,压扁,边缘有宽翅,顶端急尖或渐尖成0.5-1.5毫米细或稍粗的喙,每面有1条细纵脉纹。冠毛2层,白色,几单毛状,长8毫米。花果期4-11月。[1]
参考文献
- ↑ 有种野花叫翅果菊,有颜值有价值”,彭卫看风景,19-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