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對號特快
台鐵對號特快是對號入座、僅停靠主要車站的無空調列車,目前已取消。如為柴油客車行駛之對號特快,通常於前面加上「柴油」兩字,簡稱即成為「柴對快」。指台灣鐵路管理局所轄客運列車車種之一,一般而言,是以鐵路機車牽引無空調二等客車,車廂內上有電扇、走廊有服務生販售服務。車內座椅為不可調整椅背傾斜角度,覆有草綠色塑膠蒙皮的旋轉椅或翻背椅(較舊型之車廂)。[1]
目录
車款簡介
- 1949年11月11日,臺鐵客運列車收費標準加入「特快對號車」一級,並將原第一、二次「對號快車」升級適用此收費等級,仍以蒸汽機車牽引木造客車行駛。臺鐵於1950年,將第一次南下特快對號車命名為成功號、第二次為銘傳號,仍有頭、二、三等車廂供旅客選擇;等級制於同年十二月廢止後,改用美援「平等客車」35TP32200型(後來改為35SP32200型)或臺鐵改造之35SP32300型。
- 臺鐵利用美援向日本車輛購入於1957年打造的35SP32700型客車,內陳設13排座椅,每排兩張,每張可供兩人使用,兩張座椅中間有走道貫通,座椅能單獨倒臥或豎直,一車可容納52人。出廠隨即以「坐臥兩用車」名義漲高原一、二次車收費,至1960年七月將第九、十次特快對號車改為坐臥兩用車收費,並於同年11月25日將坐臥兩用、特快對號、柴油特快合併為「對號特快」。
- 1961年6月18日即將原坐臥兩用椅之對號特快車及第五、六、七、八次車改為「觀光號」,取代對號特快而為更高級之列車。
- 另外,以柴油客車開行的飛快車也是對號入座,原稱為「柴油特快」。在台東線,於1961年引進LDR2300型柴油車,以一部動力車牽引兩部拖車方式,作為柴特快行駛。
- 隨著空調列車的增加,對號特快班次漸漸減少。在西部幹線鐵路電氣化完工後,原光華號所使用的DR2700型也改以柴對快(柴油對號特快)名義行駛,票價與對號特快相同[2]。大多數的對號特快被所謂的「冷氣對號車」(後正式命名為「復興號」)取代。
- 因為無空調而車廂為開放空間,乘坐時舒適度難免受到影響。於1984年間所做的研究顯示,對號特快車內噪音可達79至80分貝。
- 1988年9月1日對號特快停駛,當時在西部幹線只有週日加班的151/152次松山=二水和週日、例假日加班的153/154次松山=三義的對號特快,北部通勤區間(基隆至中壢,少數班次行駛至新竹或竹南)與東部幹線仍有以DR2700型行駛的柴對快。
- 對號特快停駛後,除原北部區間柴對快直接降等柴油快車外,其他對號快車或柴對快大多改為平快行駛,但初期改點幅度並不大,仍有罕見於平快車的高速,卻僅收取普快票價(普通車、快車通用票價)。逐次改點以後表訂速度亦漸下降。
重大事故
參考文獻
- ↑ 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跑 藍色特快車將走入歷史,中央通訊社,2021/2/13
- ↑ 許乃懿. 〈洄灠憶往話光華〉. 《鐵道情報》91/92期. 特集:走過台灣三十年. 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 1996年9月/10月: 頁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