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台鐵觀光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台鐵觀光號

圖片來自卡優新聞網

基本資料

地理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
      

管理單位  台灣鐵路管理局

服務類型  城際列車、客車

主要車站  臺北、臺中、彰化、高雄

軌距    1067 毫米 (窄軌)

台鐵觀光號柴電機車牽引,不但是1960年代台灣最高級的鐵路客車,也是台灣第一種加裝空氣調節設備(冷氣)的鐵路車輛;該款為1961年臺灣鐵路管理局開始營運行駛的鐵路客車車種。到了1978年時觀光號停駛,其功能及所轄車廂被莒光號取代與接收。其中較為特殊的有兩輛,分別為改造成中華民國總統專用的花車與供民眾包租的客廳車[1]

車款簡介

  • 1961年6月18日,台灣鐵路管理局為了提升服務品質,特別開行臺北高雄間1次與2次、臺北至彰化間及臺北至臺中間5次、6次、8次、9次計6個車次配置寬大坐臥兩用椅之觀光號特快車。該車種除了停靠站較少外,在配置車輛上也為最新車種[2][3]。除了牽引動力車採用美國GM柴電機車外,其中一半車廂,也是1960年方由日本進口的二等客車35SP32750及餐車35DC32750。
  • 牽引觀光號車廂的動力車,最初是使用R20型柴電機車,在莒光號引進後亦改用R100型柴電機車,鐵路電氣化初期部分路段亦有使用電力機車牽引。觀光號客車在外觀上與座椅配置和日本於1950年代出現的特別二等車特別二等車類似。
  • 在外觀上,觀光號車廂最初與台鐵標準塗裝相同,為深藍色底加一條白線。1970年莒光號加入營運後,或許是因為莒光號為白底淺藍色啞鈴塗裝,觀光號便改為白底紅色啞鈴塗裝。在車廂配置上,每側13扇一公尺長的窗戶,一節車廂有一車門(逆行端),無車門一端則為廁所及預留冷氣機空間。觀光號營運初期車內無空調,僅在每節車廂設置9台16吋可旋轉的電扇,車窗也可上下開啟[2]。1963年7月,該種車廂以加掛「電源車」的供電方式,全面於觀光號的空調機預留空間加裝冷氣空調,並封鎖車窗的開閉功能。由於32750系列並無電源車,台鐵由木造客車中改造(鋼體化改造)了五輛17公尺級的35EGK32300作為電源車。至此,該車種成為1960年代中期,台灣唯一具有空調的鐵路車種。1967年,台鐵再新引進35SP32800新車20輛電源行李車40PBK32800八輛台製(台北機廠製造,同時亦生產SP/SPK/CBK32450集中供電式之對號快車)車廂納入觀光號。
  • 此車種除了配置冷氣外,也於營運列次上,掛有設備齊全之35DC32750餐車供應中西餐點,另外每列次除了配置列車長之外,尚派駐有隨車服務員提供各種服務。

業務營運

  • 觀光號總共有三種車型。除了最早的32750系列(包含35SP32750及35DC32750)外,於1967年亦由台北機廠製造了32800系列(包含35SP32800以及最早的20M級電源車40PBK32800—後改造為莒光號電源車45PBK32800)。此外,亦由早期美援的坐臥兩用椅車(無空調)35SP32700加裝冷氣改造為35SP32720型。
  • 觀光號的座位數雖與今天大部分的莒光號與自強號相同為52位,但並未使用絨布座椅。不過由於座椅間距寬達1170(32750/32800型)-1200(32720型)公釐,在寬敞度上甚至還較以後的台鐵莒光號(1100-1150公釐)自強號(1130公釐)等其它新型車廂舒服。
  • 在票價上,1961年開行的觀光號,每公里為0.40元新台幣,到1963年配置空調後,每公里漲至0.50元。(1967年全球石油危機後漲至0.57元)。觀光車的此種票價不但遠高於同時期的台鐵普通車(0.19元/公里),快車(0.31元/公里)及對號快車(0.34元/公里)。也比1966年10月31日開行的光華號的0.48元/公里昂貴。即使如此,因為觀光號極為舒服的乘坐空間,在開行初受到相當程度的歡迎。

相關視頻

【歷史上的今天】台鐵觀光號正式退休 莒光號交接任務

參考文獻

  1. 台鐵「觀光號」60大壽 餐車面貌回復亮相,中央通訊社,2021/6/18
  2. 2.0 2.1 〈鐵路觀光號特快,首次爲旅客服務,比較普通車舒適美觀〉,《民聲日報》,1961年6月19日3版。
  3. 中華民國交通部交通研究所. 中華民國50年《交通年鑑》. 臺北市. 1963年1月: 頁216、221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