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赫部城址
叶赫部城址 |
中文名;叶赫部城址 保护级别;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Ⅰ-60 所处时代;明 |
叶赫部城址,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叶赫满族镇西部老爷庙村附近,是明末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叶赫部王城 。
叶赫部城址有东城、西城和商监府城,呈三角形分布 。东城有内城和外城,外城面积约61万平方米、内城面积9万平方米;西城有内城和外城,外城面积约43万平方米、内城面积约2.5万平方米;商监府城有内城和外城,外城面积约16万平方米、内城面积约1.8万平方米 。叶赫部城址对四平市的经济发展及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重大意义 。[1]
2006年5月25日,叶赫部城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目录
历史沿革
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叶赫部城址西城、商监府城始建 。
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叶赫部城址东城始建 。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叶赫部城址东城、西城与商监府城同时废弃 。
1979年,四平市地区文物调查小组对叶赫部城址进行了首次考古调查 。
1983年6月,为配合中国第二次文物普查,四平市地区文物调查小组对叶赫部城址进行了第2次考古调查 。
1994年6月,叶赫那拉城(位于叶赫镇转山湖水库东山之上)仿古建筑群工程动工 。
1995年8月,叶赫那拉城竣工,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 。
1997年,四平市地区文物调查小组对叶赫部城址进行了第3次考古调查 。
2007 年,为配合中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四平市地区文物调查小组对叶赫部城址进行了第4次考古调查 。
2014、2015年,为配合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编制叶赫部城址保护规划,四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又组织专业人员对叶赫部东城、西城进行了局部勘探,并对叶赫部周边城寨进行调查 。
遗址特点
叶赫部城址有东城、西城和商监府城3座城,呈三角形分布,东城与西城隔叶赫河相望,商监府城位于东城之南 。西城依自然山势修筑,坚固险要。其外城用石头修筑,石城外又加筑木栅栏,而里面又修木城,木城中有八角明楼。[2]
东城
东城原称"台柱寨",因修筑时间比西城晚,又位于叶赫河东岸,故称新城或东城,东城有内城和外城之分。外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平面呈圆角方形,城垣为土石堆筑,周长3500米,面积约61万平方米 ;内城建在外城正中一座突起的平顶山丘之上,平面呈椭圆形,城垣沿山崖边缘修筑,周长1113米,面积9万平方米,城垣外壁斜坡残高24米,内壁斜坡残高3-4米,内城南北2座门门外均有马蹄形瓮城,城门为2扇向内对开,用厚木板外包铁皮并以大头铁门钉加固,故有石城铁门之称,有角楼而无马面,城内有八角明楼(迎神殿)、瓦子堂(祭神殿)、贝勒府和格格楼等建筑遗址,官邸、民宅、仓储、作坊等建筑 。
西城
西城称"夜黑寨",因修筑时间比东城早,又位于叶赫河之西岸,故称老城或西城,西城有外城和内城之分。外城三面依山,一面临水,平面呈椭圆形 ,城垣以土石堆筑,残高2-3米,周长2347米,面积约43万平方米,辟东、西二门;内城建在外城东南隅一座突起的山头上,平面呈梯形,南宽北窄,依山势走向筑城。城垣亦为土石堆筑,周长702米,面积约2.5万平方米,东墙和南墙沿陡崖边缘修筑,残高3-4米,西墙和北墙为平地起筑,残高10-12米,有角楼四座,残高14米,凸出城外3米,有马面12座,残高12米,凸出城外2米,马面间距20-40米不等,城内有2处长方形建筑址 。
商监府城
商监府城,又称珊延沃赫城,即白石山城,平面呈长方形,有内城和外城之分 。内城有2重城垣,外重城垣周长497米,面积约1.8万平方米;外城沿山脊修筑,周长1500米,面积约16万平方米,此城有角楼,无马面,无瓮城 。
文物遗存
叶赫部城址东城地表散布的泥质灰陶、缸胎釉和明代青花、五彩瓷片,与西城相同,但数量远比西城多;叶赫部城址西城地面散布大量轮制泥质灰陶和酱陶残片,另有明代青花、五彩、斗彩和单色瓷残片;西城内城遍布青砖、布纹瓦、仰莲纹瓦当和三角形滴水、白灰块等遗物;叶赫部城址商监府城城内地表散布轮制泥质灰陶和缸胎釉陶及明代青花、五彩瓷器残片、铁箭头、铁刀等遗物 。
研究价值
叶赫部城址是四平市重要的文化遗产,为明代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叶赫部的故城,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叶赫部城址保护规划的编制,为保护、开发、利用该城址,并对四平市的经济发展及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重大意义 。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叶赫部城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17年,四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编制《叶赫部城址文物保护规划》,依托叶赫部城址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协调好文物保护与经济开发的关系 。
历史文化
在扈伦四部中,以叶赫部最强,又受明朝的支持。努尔哈赤继对叶赫两次征讨之后,于万历四十七年即天命四年(1619年),再次发兵攻打叶赫;正月初二日,努尔哈赤命大贝勒代善率将十六员、兵五千人,往守扎喀关,防止明军偷袭建州,亲率倾国之师起行;初七日,深入叶赫界,建州兵自克亦特城、粘罕寨焚掠至叶赫城东十里,俘获大量人民、畜产、粮食和财物,尽焚叶赫城十里外之大小屯寨二十余处,叶赫向明乞师,明开原总兵马林率合城兵驰救,建州军为避免两面受敌,班师而回,叶赫为着报答明朝,派兵二千应援萨尔浒之战(后文叙述)的明军,时努尔哈赤谋使所属诈降叶赫金台石,金台石不应,建州在取得萨尔浒大捷之后,乘机发兵再征叶赫。
万历四十七年即天命四年(1619年)八月,努尔哈赤召集诸王贝勒大臣会议,商讨对叶赫的作战计划,并誓言:"此举如不克平叶赫,吾必不反〔返〕国也。"(徐干学:《叶赫国贝勒家乘》清钞本)时叶赫贝勒金台石住东城,贝勒布扬古住西城,两城相距四里。诸王贝勒大臣会议决定: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舒尔哈齐之子)、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等率护军健骑,扬言征讨蒙古,绕路潜行,直投叶赫贝勒布扬古驻地西城,又命额亦都等领前锋军,"扮为蒙古兵",驰投叶赫贝勒金台石驻地东城,努尔哈赤亲率八固山额真,直督大军,随后进围金台石城;大军于十九日出发,即断绝往来信息。叶赫贝勒金台石驻地东城,依山修筑,坚固险要。东城为叶赫城之役攻坚所在;二十二日,后金军进至叶赫城下,叶赫贝勒金台石、布扬古各统兵出城,鸣角操鼓,准备迎战,后金军盔甲鲜明,剑戟林立,钲鼓相闻,河谷震荡,两军混战多时,叶赫贝勒见势不能敌,令鸣角收兵,入城坚守,代善等四大贝勒督率护军围布扬古所住西城,努尔哈赤率额亦都等督军围金台石所住东城 。
相关视频
参考资料
- ↑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赫部城址 , 新浪网 2017-02-27
- ↑ 吉林四平市叶赫部城址(明.国六)(一) , 360doc个人图书馆 2017-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