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嗟篇
《吁嗟篇》 |
作品名稱: 《吁嗟篇》 創作年代: 三國時期 文學體裁:詩 作者:曹植 |
《吁嗟篇》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曹植作品。
這首詩的意思是,可嘆我這流轉的飛蓬,活在世上偏偏如此艱難。永遠地離開了根莖隨風飛去,朝朝與暮暮不得安閒。由東至西橫過了多少曲路,從南向北越過了多少荒田。突然遇上旋起的迴風,把我吹入藍天上的雲間。我以為來到了天路便是盡頭,誰知又墮入無盡的深淵。
暴風再一次將我捲起,仍舊把我送回最初的那片田野。我正要往南,卻忽然朝北,正想往東,卻被吹到了西邊。飄飄蕩蕩的我不知所歸,一時間霍然消失,一時間又霍然出現。我曾經飛遍了八大湖澤,也曾經走遍了五嶽的山顛。嘗盡了人生流離無定的痛楚,有誰能體會我內心的苦艱?我願做那林中的小草,隨着秋播的野火,化作一縷縷塵煙。就算要承受野火燒燎的痛苦,能與株荄生死相連,我也心甘情願。[1]
目錄
詩詞正文
“ | <吁嗟此轉蓬,居世何獨然。
長去本根逝,夙夜無休閒。 東西經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迴風起,吹我入雲間。 自謂終天路,忽然下沉淵。 驚飆接我出,故歸彼中田。 當南而更北,謂東而反西。 宕宕當何依,忽亡而復存。 飄飄周八澤,連翩歷五山。 流轉無恆處,誰知吾苦艱。 願為中林草,秋隨野火燔。 糜滅豈不痛,願與株荄連。 > |
” |
— <《吁嗟篇》>,<詩詞名句網> |
賞析
《吁嗟篇》乃曹植擬樂府舊題《苦寒行》之作,取句首「吁嗟」二字命篇,實際上是一首歌詠「轉蓬」的詠物詩。
「轉蓬」屬菊科植物,秋日花朵乾枯,「遇風輒拔而旋(轉)」(《埤雅》),與人們離鄉漂泊的景況很相像,因此常被詩人所歌詠。曹操《卻東西門行》,就曾以它的「隨風遠飄揚」,抒寫過「何時返故鄉」的感情。但曹植之矚目於轉蓬,卻與他政治上的坎坷遭際有關
作者簡介
曹植[2](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於東陽武,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3]
曹植自小非常聰慧,才十歲出頭,就能誦讀《詩經》、《論語》及先秦兩漢辭賦,諸子百家也曾廣泛涉獵。他思路快捷,談鋒健銳,進見曹操時每被提問常常應聲而對,脫口成章。曹操曾經看了曹植寫的文章,驚喜的問他:「你請人代寫的吧?」曹植答道:「話說出口就是論,下筆就成文章,只要當面考試就知道了,何必請人代作呢!」
再加之性情坦率自然,不講究莊重的儀容,車馬服飾,不追求華艷、富麗,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漸漸地,曹操開始把愛心轉移到曹植身上。
黃初三年(222年)四月,31歲的曹植被封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戶,也就是在這次被封王之後回鄄城的途中,他寫下了著名的《洛神賦》。在《洛神賦》中,詩人描摹了一位美麗多情的女神形象,把她作為自己美好理想的象徵,寄託了自己對美好理想的傾心仰慕和熱愛;又虛構了向洛神求愛的故事,象徵了自己對美好理想夢寐不輟的熱烈追求;最後通過戀愛失敗的描寫,以此表現自己對理想的追求歸於破滅。[4]
視頻
參考資料
- ↑ 《吁嗟篇》 古詩文網
- ↑ 曹植簡介, 古詩詞網,
- ↑ 曹植為何沒被曹丕除掉, 與七步詩並無關係, 而是有一人出手相救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08-27 15:07
- ↑ 「曹植」詩詞全集(140)首) 詩詞文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