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吃完晚饭(骆正葵)

​​ 吃完晚饭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吃完晚饭》中国当代作家骆正葵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吃完晚饭

吃完晚饭,大家习惯拿个马扎坐在院门口歇凉,有蚊虫,所以必须拿把蒲扇扑打着。那时光景说来如同做梦,天上有星星,地下有流水,中间一群与世无争的人,有的坐着,有的拿了一领蒲草席子半躺着。梧桐花谢了,洋槐花谢了,叫油子咯咯咯地拖长声鸣叫。葫芦开着白色的花,草木的气息润泽着村庄,正是方便讲古说今的时候。乡人说话都喜欢扯着嗓子,不习惯细声细气。生存于天地之间,凭着良心说话,也就没有那些小节的拘束。虽说村里的人家都是小门小户,多少有几个喝过墨水的,有几个跑外“赶脚”的,他们从书本上,从生活中比一般庄稼汉多了见识。当白天的辛劳过去,这一刻说笑打趣逗闷子,连性情严厉的人也松开了眉头,对孩子们的管束也不那么严厉了。

“问我祖先来自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大槐树下老鸹窝。”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关村庄起源的介绍,暗夜的星河在头顶滚滚奔流,生平第一次感觉有神秘的力量在昭示指引,指引着血脉中的某种东西扯向传说中的故乡。槐树,怀念。想象我们的先人一步步远离故土,带着简陋的行李,一步三回头地离开故园,然后风雨漂泊,种子一样在黄河滩上扎下根来。每当到达一个新建村庄,他们都喜欢在最显眼的地方种上一棵槐树,以此表达对移民活动的纪念和对祖先的怀念之情。新槐长成老槐,那一棵棵散布在鲁北大地上的槐树成为他们精神上的皈依和寄托。另外一个说:“咋不是,我去陕西,那边大牌子上印着‘三槐并茂’,有些院子就叫‘槐蔭山房’,那可都是出大官、出大贵人的地方。”这样的一番话落地,引来人们的一些赞叹。这一家的男主人没有说话,他看看自己家门前的槐树,看看身边跑着笑闹的儿女,心里暗暗地打定了一个主意,这个主意是关于未来的,他还没来得及跟妻子商量,但是心里已经开始攒劲头

树大合围,必出贵人。儿女上了学,每一年的八月十五或者过年,男人必然要把村里学校的老师请到家里来做客,摆一桌丰盛的菜,买上好的酒,恭恭敬敬请先生对自己的儿女严加管教。先生被让到“上席”,有时叫上一两个陪客。男人不善言辞,虽然只上过两年小学,可是不想让儿女短了学问。老师让买课外书,他就骑车到十几里外镇上的代销点去买;学校里要求勤工俭学,他就领着儿女去野外打草,割蒲子,一一教给他们方法。每个早晨女人也早早叫醒睡梦中的孩子,夜里,督促他们写作业,听他们摇头晃脑地背诵课文。傍晚时分,忙完了一天的活儿,搬个凳子坐下来歇歇,在梧桐树荫下,紫色的花朵落下来,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常常催开他们额头的皱纹。过年时一张张簇新的奖状也成为这个贫寒之家最值得骄人的物件。树们一年年长起来,那几年从村子里走出去的学生也多,一茬一茬,中专生、大专生、研究生,“和睦村”走出来的学子似乎成了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这一家的女儿也在某一年跳出了农门,成了端上“铁饭碗”的公家人。透明的心底,折射出的第一道光影便是父亲干活的轮廓。多年之后回望父亲平日一锨一镐的耕耘,那份勤勉踏实,依然让她受益终生。

[1]

作者简介

骆正葵,品诗文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