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竹梅
吊竹梅 |
中文学名 :吊竹梅 别 称 :吊竹兰、斑叶鸭跖草、甲由草、 门 :被子植物门 目 :粉状胚乳目 科 :鸭跖草科 种 :吊竹梅 拉丁学名 :Tradescantia zebrina Bosse 界 :植物界 纲 :单子叶植物纲 亚 目 :鸭跖草亚目 属 :吊竹梅属 分布区域 :原产热带美洲,中国 命名者及年代:Bosse,1849 |
吊竹梅学名(Tradescantia zebrina Bosse),鸭跖草科吊竹梅属植物[1],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的墨西哥,常绿草本,茎柔弱质脆,匍匐地面呈蔓性生长。
据记载传播到日本后,吊竹梅1909年从日本引种到中国,由于华南地区气候条件与其原产热带的气候相近。故而在华南种植繁殖很快,不仅园林、校园、机关绿地、居民住宅周围随处可见,有些已蔓廷生长成为野生、半野生状态。由于其性喜温暖,只要此条件得以满足,对其它条件适应能力很强,其叶形似竹、叶片美丽常以盆栽悬挂室内,观赏其四散柔垂的茎叶,故名之吊竹梅。“Zebrina”源于拉丁语“Zebrinus”,意思是“叶片有条纹的”,有斑马之意及具观赏价值。
目录
植物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匍匐或外倾,通常形成紧密的垫席或群体,茎叶稍肉质、多汁,分枝,无毛或被疏毛,节上有根。
叶互生,无柄,椭圆状卵圆形或长圆形,先端尖锐,基部钝,全缘,长5-7厘米、宽3-4厘米;表面紫绿色或杂以银白色条纹,中部和边缘有紫色条纹,叶背紫红色;叶鞘长0.8-1.2厘米、宽0.5-0.8厘米,薄,膜质,长在节嘴具缘毛,或无毛或疏生柔毛。
花数朵,聚生于小枝顶部的两片叶状苞片内,花瓣玫瑰色粉红色,卵形,约6毫米,先端钝;萼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夏季开花[2]。种子微皱。
适应环境
分布区域
栽培技术
吊竹梅对土土壤壤要求不严,适于肥沃、疏松的土壤。家庭种植培养土宜选用腐叶土、园土各40%和河沙20%混合配制。春、秋生长期约15-20天施1次稀薄液肥或复合化肥,以利枝叶生长,叶面光滑亮泽。施液肥后要用喷雾器喷水,以免肥液沾污叶片而引起黄叶。夏季高温需少施或停施肥,否则茎叶徒长幼嫩,会减弱植株抗暑能力。
吊竹梅生长适温为15℃-25℃,越冬温度为0℃。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温度都适合它的生长,在冬季较低温度下生长很缓慢,温度约10℃时就要注意保温防寒,室温保持在5℃以上即能安全越冬。吊竹梅一年四季都需要充足明亮的光线照射,这样可以促使植株长出繁茂而颜色鲜艳的叶片。如果将植株长期放在室内光线不足的地方,那么茎会长得细长而散乱,叶面的颜色会慢慢褪去,开花少或不开花。春秋季节宜放在室内靠近南窗附近的地方培养,夏季宜放在室内通风良好具有明亮的散射光处,炎夏要避免烈日直射以免焦叶。
吊竹梅较耐阴,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若空气干燥,叶片常易干,叶尖焦枯。因此,生长季节应注意经常向茎叶上喷水。生长期要求盆土常保持湿润,夏季放于荫棚下,经常喷水和对枝叶喷雾,保持枝叶鲜艳;冬季温度低,植株处于休眠状态,需水量少,应节制浇水,使盆土稍干为宜,如果这时浇水过多,盆土长期潮湿,极易引起烂根黄叶[4]。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的功能,可用于肺结核咯血、咽喉肿痛、急性结膜炎、菌痢、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崩漏、白带、瘭疽、毒蛇咬伤等症的治疗。
观赏价值
吊竹梅用在家居布置一般是小型盆栽,摆放在高处,其枝条会向下生长。生长迅速,小巧玲珑。年可覆盖满盆,枝叶匍匐悬垂,枝条自然飘曳,叶面斑纹明快,叶色别致。叶色紫、绿、银色相间,光彩夺目。置于高几架、柜顶端任其自然下垂,也可吊盆欣赏。或布置于窗台上方,使其下垂,形成绿帘[5]。
视频
吊竹梅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吊竹梅是一种什么花卉植物?吊竹梅的别名及简介,花语谷网
- ↑ 吊竹梅的形态特征,花鸟园,2015-12-19
- ↑ 吊竹梅的分布区域,花鸟园,2015-12-19
- ↑ 吊竹梅在生长期要如何养护,花语网,2014-8-27
- ↑ 吊竹梅的作用用途,花鸟园,2015-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