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拱
向拱(912年-986年),原名向訓,字星民。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大將。
向拱早年投靠河東大將郭威,成為其心腹。郭威建立後周,向拱歷任皇城使、知陝州、左神武大將軍等職,率軍抵禦北漢,並奉命征討慕容彥超。
周世宗時期,向拱參與高平之戰、淮南之戰,並與王景協力收復關右四州,戰功卓著。
北宋建立後,累官至左衛上將軍、判左金吾街仗事,封秦國公。
雍熙三年(986年),向拱去世,年七十五。獲贈中書令。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向拱 | 出生時間 | 912年 |
別 稱 | 向訓、向中令 | 去世時間 | 986年 |
字 號 | 字星民 | 出生地 | 懷州河內 |
民族族群 | 宋人(漢族) | 官 職 | 左衛上將軍、判左金吾街仗事 |
所處時代 | 五代→北宋 | 封 爵 | 秦國公,追贈:中書令 |
人物話題
人物生平
亂世豪俠
向訓(後改名向拱)少年時不拘小節、心高氣傲。他弱冠時,準備投靠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途中遭遇盜賊。盜賊見向訓身材魁梧,誤認他是富家子弟,於是緊隨其後,準備伺機劫財。向訓發覺後,在石會關殺驢買酒,向當地豪傑求助,眾豪傑都派出丁壯護送他到太原。[1]
元從功臣
向訓抵達太原後,獻策於劉知遠,卻未獲採納,他只得依附於劉知遠麾下大將郭威,成為其心腹。乾祐元年(948年),郭威進拜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署任向訓為知客押牙。[2]
廣順元年 (951年)正月,郭威稱帝,建立後周。向訓以「元從」身份,被任命為宮苑使,後轉任皇城使,出監昭義屯軍。 [3]
屢著勛庸
後周建立不久,北漢世祖劉崇派大將李瑰領馬、步軍各五都及十都鄉兵入侵,自團柏駐軍於鷂子店。十月,向訓與巡檢陳思讓率龍捷、吐渾軍在虒亭西擊敗李瑰,斬殺三百餘人,擒獲一百人,俘獲其偏將王璠、曹海金及馬五十匹。 又在壺關擊破北漢軍。 [4]
廣順二年(952年)正月,向訓受命參與征討泰寧軍節度使慕容彥超,擔任兵馬都監,郭威賜他六銖、袍帶、鞍勒馬及器仗,當日便出征。五月,郭威親征兗州,慕容彥超投井而亡。其後,向訓被任命為陝州巡檢。不久後,改任客省使、知陝州。[5]
顯德元年(954年)二月,劉崇聯合契丹大將楊袞進逼澤(今山西晉城)、潞(今山西長治)二州。周世宗柴榮得報,決定親率周軍北上太行,迎擊北漢、契丹聯軍。柴榮先派寧江節度使樊愛能、清淮節度使何徽率領前鋒先抵澤州前線,與北漢接戰,以緩解潞州城防的壓力。向訓奉命監護樊、何兩軍。[6]
三月十日,周軍從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出發。在周軍的布局中,向訓與龍捷右廂都指揮使史彥超領精騎居中。周軍初戰不利,後扭轉戰局,大敗北漢。戰後,向訓因功兼任義成軍節度使,旋加河東行營前軍都監。 [7]
收復四州
後晉滅亡時,秦(今甘肅秦安北)、階(今甘肅武都東南)、成(今甘肅成縣)三州降於後蜀,鳳州(今陝西鳳縣東北)隨即被攻陷。柴榮自高平之戰大敗北漢後,有削平各國、一統天下的願望。適逢顯德二年(955年),秦州的各族百姓請求朝廷派兵收復失地,柴榮於是謀劃攻取秦、鳳二州。經宰相王溥舉薦,柴榮命向訓與鳳翔節度使王景、客省使昝居潤主持征討。[8] 五月,向訓與王景自散關(今陝西寶雞南)出兵,直奔秦州,攻拔後蜀的黃牛等十八寨。 六月,向訓、王景與蜀軍在鳳州東北威武城東交戰,不利。後蜀派人聯絡北漢、南唐,相約共同出兵,以拑制後周。朝臣因向訓等久戰無功,糧草運輸困難,堅請撤兵。柴榮令殿前都虞候趙匡胤至前線觀察戰局。趙匡胤回朝後,認為秦、鳳二州可以攻取,柴榮因而決意討伐,於七月命向訓兼任西南面行營都監 。 [9]
八月,向訓等擊敗蜀軍,捕獲將吏士卒三百人。九月,李廷珪派兵占據馬嶺寨,又派奇兵出斜谷屯於白澗,分兵到鳳州之北的唐倉鎮及黃花谷,企圖切斷周軍的糧道。王景與向訓聞訊後,派裨將張建雄領兵二千至黃花,一千人往唐倉,扼蜀軍歸路。蜀軍兵敗於唐倉、黃花,損失三千人,馬嶺、白澗的蜀軍也潰逃,李廷珪、高彥儔等退保青泥嶺。至此,秦、鳳、成、階四州全部被收復。周軍回師後,柴榮賜宴於金祥殿,賞向訓襲衣、金帶、銀器、繒帛及鞍勒馬。 [10]
激戰淮南
顯德三年(956年)正月,柴榮下詔親征淮南,命向訓權任東京留守兼判開封府事。此時,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攻取揚州。南唐整軍備戰,謀劃收復揚州。韓令坤有放棄揚州城的想法,柴榮於是急召向訓前往淮南,任命他為淮南節度使兼沿江招討使 ,仍任宣徽使,命韓令坤為其副手。向訓到任後,斬殺其中不守法的數位將領,軍中因而秩序井然。六月,朝廷追敘功勞,加向訓檢校太尉銜。 [11]
周軍攻圍壽春一年多,仍未將其攻陷。 向訓抵達壽春後,與招討使李重進合力進攻壽春城。其後改任淮南道招討都監,又在黃蓍砦擊敗唐軍兩千人。[12]
顯德四年(957年)三月,柴榮再次親臨淮上。他宴見向訓,給予豐厚的賞賜,並授其為武寧軍節度使、淮南道行營都監,命向訓率所部駐守鎮淮軍。不久後,壽春被攻陷,向訓因功被加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為使相。
顯德五年(958年),南唐中主李璟獻江北四州求和,淮南盡歸於後周。此後,向訓調任山南東道節度使,不久後,充任西南面水陸發運招討使。 [13]
顯德六年(959年)六月,周恭帝柴宗訓即位。七月,加向訓為檢校太師、河南尹、西京(洛陽)留守。旋即加兼侍中。此時,向訓為避柴宗訓名諱,改名為向拱。[14]
獻謀平叛
建隆元年(960年)正月,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中黃袍加身,隨後建立北宋。四月,昭義(治潞州,今山西長治)節度使李筠不滿趙匡胤稱帝,發動叛亂。五月,趙匡胤親征李筠。二十四日,趙匡胤抵達滎陽,召向拱問計。他建議應該出其不意,「急濟大河,逾太行,乘其未集而誅之」。樞密直學士趙普也與向拱意見相同。趙匡胤採納二人的意見,輕裝疾進,迫使李筠退守澤州(今山西長冶),最終自焚而死。[15]
自晦全名
乾德(963年—968年)初年,向拱隨趙匡胤郊祀,之後被封為譙國公。[16]
向拱任河南尹十多年,大買園宅,縱情酒色,政務因此廢馳,盜賊甚至在白日搶劫,官吏無法禁止。趙匡胤聞訊後大怒,將其外放為安遠軍節度使。旋即命左武衛上將軍焦繼勛接任,並對他說:「洛陽許久未得治理了,派你代任,希望你不要效仿向拱的所作所為。」 [17]
開寶九年(976年),宋太宗趙光義即位,進封向拱為秦國公。不久後,向拱與趙普等節度使入朝覲見。次年四月,趙光義託言「不敢以藩領之任重煩舊德也」,罷免其節度使之職,授為左衛上將軍。[18]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接替王彥超判左金吾街仗事。他向朝廷獻出自己在洛陽長夏門的北園,太宗下詔賜銀五千兩作為補償。[19]
雍熙三年(986年)正月,向拱逝世,享年七十五歲。朝廷為其輟朝一日,追贈中書令。[20]
人物成就
- 勳業顯赫
向拱早年投靠河東大將郭威,成為其心腹。後周建立後,向拱率軍抵禦北漢,並奉命征討泰寧軍節度使慕容彥超。 周世宗時期,參與高平之戰,與龍捷右廂都指揮使史彥超領精騎居中。 顯德二年(955年),向拱與鳳翔節度使王景協力收復關右的秦(今甘肅秦安北)、階(今甘肅武都東南)、成(今甘肅成縣)、鳳(今陝西鳳縣東北)四州。 顯德三年(956年),出任淮南節度使兼沿江招討使 ,主持淮南之戰。他採取了放棄揚州、集中兵力猛攻壽春的正確策略。北宋建立後,昭義節度使李筠發動叛亂。向拱建議宋太祖趙匡胤應該出其不意,「急濟大河,逾太行,乘其未集而誅之」,迫使李筠退守澤州(今山西長冶),自焚而死。[21]
- 減輕水患
建隆二年(961年),向拱奉命重修洛陽的天津橋,以巨石為橋墩,高數丈。石堰和橋墩,均以巨大方石壘砌,每砌一層,縫間鑿槽,鑲嵌鐵腰,錯縫駢連,形成巨大板塊,不易分散變形。[22]
人物評價
- 張齊賢:中令倜儻多權譎,勇果剛斷,真英雄士也。……歷南院宣徽使,仗節鉞於方面,西京留守,官至中書令。歸全手足於京師第,令名終始,勳業顯赫,近朝侯王,一人而已。在洛陽,委政事於賓席,種竹藝樹,縱妓樂、恣游適以自晦。不積財帛,去世未十稔,子弟有凍餒者。好賢重士,待人豁然,無疑忌心。不枉刑,不擾民,有大功於世,終身未嘗自伐,皆古之侯王所難之事。[23] (《洛陽縉紳舊聞記》)
- 呂祖謙:我藝祖(趙匡胤)之興,天造神斷,丕變區夏。一時藩臣,如符彥卿、向拱、王景十數輩,皆前代倔強難制者,奔走聽命,無敢後先。[24] (《東萊集》)
- 脫脫:(楊)廷璋開懷以待(荊)罕儒,宋偓抗章以察(李)重進,向拱獻謀以平上黨,乘時建功,各奮所長,有足尚者。[25] (《宋史》)
史料記載
參考資料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傳第十四》:少倜儻負氣。弱冠,聞漢祖在晉陽招致天下士,將往依之。中途遇盜,見拱狀貌雄偉,意為富家子,隨之,將劫其財。拱覺,行至石會關,殺所乘驢市酒會裡中豪傑,告其故,咸出丁壯護拱至太原。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傳第十四》:以策干漢祖,漢祖不納,客於周祖門下。及周祖領節鎮,署拱知客押牙。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傳第十四》:周祖即位,授宮苑使。廣順中,遷皇城使,出監昭義屯軍。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傳第十四》:並人領馬步十五都來侵,拱與巡檢陳思讓逆戰於虎亭南,殺三百餘人,擒百人,獲其帥王璠、曹海金,又敗其軍於壺關。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傳第十四》:師還,會征慕容彥超,命為都監,賜以六銖、袍帶、鞍勒馬、器仗,即日遣行。賊平,命為陝州巡檢。未幾,改客省使、知陝州。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傳第十四》:劉崇入寇,遣馬軍樊愛能、步軍何徽赴澤州,令拱監護之。
- ↑ 《舊五代史•卷一百一十四(周書)•世宗紀一》:庚子,以侍衛馬步都虞候李重進為許州節度使,以宣徽南院使向訓為滑州節度使,以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為武信軍節度使,職並如故。以滑州節度使白重贊為鄜州節度使,以鄭州防禦使史彥超為華州節度使,賞高平之功也。……壬寅,以天雄軍節度使、衛王符彥卿為河東行營都部署,知太原行府事;以澶州節度使郭崇為行營副部署;以宣徽南院使向訓為行營兵馬都監;以侍衛都虞候李重進為行營都虞候。
- ↑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九十二•後周紀三》:上謀取秦、鳳,求可將者。王溥薦宣徽南院使、鎮安節度使向訓。上命訓與鳳翔節度使王景、容省使高唐昝居潤偕行。
- ↑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九十二•後周紀三》:秋,七月,丁卯朔,以王景兼西南行營都招討使,向訓兼行營兵馬都監。宰相以景等久無功,饋運不繼,固請罷兵。帝命太祖皇帝往視之,還,言秦、鳳可取之狀,帝從之。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傳第十四》:先是,晉末,秦州節度何建以秦、成、階三州入蜀,蜀人又取鳳州。至是,宰相王溥薦拱討之,乃召拱與鳳翔王景並率兵出大散關,連下城砦。復命拱為西南面行營都監。蜀入聞鳳州急,發卒五千餘出鳳州北堂倉鎮路,行至黃花谷,將絕周師糧道。拱與王景偵知之,命排陣使張建雄領兵二千直抵黃花谷,又遣別將領勁卒千人出敵後,截其歸路。敵果為建雄所敗,奔堂倉,又為勁卒所逼,合勢掩擊,擒其監軍王巒、孫韜等千五百餘。由是劍門之下,州邑營砦,望風宵遁,秦、鳳、階、成平。召歸,宴於金祥殿。賜襲衣、金帶、銀器、繒帛、鞍勒馬。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傳第十四》:顯德二年,世宗親征淮南,以拱權東京留守兼判開封府事。時揚州初平,南唐令境上出師,謀收復。韓令坤有棄城之意,即驛召拱赴行在,拜淮南節度,依前宣徽使兼緣江招討使,以令坤為副。時周師久駐淮陽,都將趙晁、白廷遇等驕恣橫暴,不相稟從,惟務貪濫,至有劫人妻女者。及拱至,戮其不奉法者數輩,軍中肅然。六月,追敘秦、鳳功,加檢校太尉。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傳第十四》:時周師圍壽春經年未下,江、淮草寇充斥,吳援兵柵於紫金山,與城中烽火相應。而舒、蘄、和、泰復為吳人所據。拱上言欲且徙揚州之師併力攻壽春,俟其城下,然後改圖進取。世宗從之。拱乃封庫,付揚州主者;復遣本府牙將分部按巡城中。秋毫不犯,軍民感悅。及師行,吳人有負糗糧以送者。至壽春,與李重進合勢以攻其城,改淮南道招討都監,敗淮南軍二千於黃蓍砦。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傳第十四》:淮南平,改山南東道節度,俄充西南面水陸發運招討使。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傳第十四》:始名訓,避周恭帝諱改焉。
- ↑ 《宋會要輯稿•兵七•親征》:太祖建隆元年四月十四日,昭義軍節度李筠叛。…… 二十四日,次滎陽,西京留守向拱、河陽節度使趙晁來朝。太祖召拱與語,拱曰:「李筠逆節久露,兵勢漸盛,陛下宜速濟大河,歷太行,乘其未集而擊之,平賊必矣。若稽浹旬,臣恐賊鋒益熾,攻之難力矣。」帝深然之。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傳第十四》:乾德初,從郊祀畢,封譙國公。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傳第十四》:拱尹河南十餘年,專治園林第舍,好聲妓,縱酒為樂,府政廢弛,群盜晝劫。太祖聞之怒,移鎮安州,命左武衛上將軍焦繼勛代之,謂繼勛曰:「洛久不治,選卿代之,無復效拱為也。」
-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十八》(太平興國二年):上初即位,安遠節度使向拱、武勝節度使張永德、橫海節度使張美、鎮寧節度使劉庭讓皆來朝。癸亥,以拱、永德並為左衛上將軍,美為左驍衛上將軍,庭讓為右驍衛上將軍,制辭云:「不敢以藩領之任重煩舊德也。」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傳第十四》:八年,代王彥超判左金吾街仗事。表獻西京長夏門北園,詔以銀五千兩償之。
- ↑ 《宋會要輯稿•禮四一》:左衛上將軍向拱,雍熙三年正月。……並輟一日。
- ↑ 《宋會要輯稿•兵七•親征》:太祖建隆元年四月十四日,昭義軍節度李筠叛。…… 二十四日,次滎陽,西京留守向拱、河陽節度使趙晁來朝。太祖召拱與語,拱曰:「李筠逆節久露,兵勢漸盛,陛下宜速濟大河,歷太行,乘其未集而擊之,平賊必矣。若稽浹旬,臣恐賊鋒益熾,攻之難力矣。」帝深然之。
- ↑ 《宋會要輯稿》:宋太祖建隆二年四月,西京留守向拱言:重修天津橋成,甃石為腳,高數丈,銳其前以疏水勢,石縫以鐵鼓絡之,其制甚固。降詔褒美。
- ↑ 23.0 23.1 《洛陽縉紳舊聞記•向中令徙義》 .國學導航.2017-03-05
- ↑ 《東萊集》 .古籍文獻網.2017-03-17
- ↑ 25.0 25.1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傳第十四》.國學導航.2016-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