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平之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高平之戰(五代十國時期的高平之戰)


高平之戰,指的是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北漢契丹聯軍與後周在澤州高平城(今晉城高平市)一帶進行的一次關鍵性戰役,此戰中,後周初戰不利,柴榮冒着矢石親臨戰場,終於扭轉戰局,此戰以後周的大獲全勝告終,中原王朝從此由弱轉強。

高平之戰是後周和北漢、契丹聯軍之間進行的一次關鍵性戰役。也是五代十國時期最為重要的一次決戰。

基本信息

                名 稱         高平之戰                 時 間         954年
                地 點         高平                 參戰方         北漢與後周
                結 果         後周大勝

熱點話題

戰役起因

五代後漢的開國君主漢高祖劉知遠死後,後漢隱帝即位。隱帝即位幾年以後,對於幾個執政的顧命大臣感到不滿,皇帝的寵臣也乘機在隱帝面前進言,要誅殺這幾個大臣。隱帝於是不顧太后的勸阻,在後漢乾祐三年,趁大臣朝見的機會,伏兵殺死了楊斌史弘肇王章。然後宣布這幾個大臣意圖謀反,又派使者率領人馬搜捕幾個大臣的親戚朋友,進行屠殺。

郭威也是顧命大臣之一,當時任樞密使兼侍中,統帥大軍坐鎮鄴都防禦契丹。隱帝派人將郭威在大梁的家人全部殺死,連嬰孩也不放過。又派密使向軍中將領傳旨,要他們誅殺郭威。但是消息走漏,郭威率領大軍回師大梁,興兵問罪。由於隱帝此事處置失當,使得大部分將領對郭威等人的遭遇都很同情,所以一路上的守將都望風迎降。郭威很順利的挺進都大梁外圍。隱帝再次不顧太后的勸阻,執意親自統帥人馬和郭威交戰。結果前鋒慕容彥超失利,大多數將領率領軍隊投降。隱帝倉皇逃走,路上被追兵殺死。國不可一日無主,太后及大臣商議打算立漢高祖的義子,後漢河東節度使劉崇的兒子,武寧節度使劉贇為皇帝。然後郭威起兵入都,弒君作亂,無論是有多大的委屈,這個罪名也無法洗脫了。郭威趁朝廷派他防禦契丹的機會,在澶州上演了黃袍加身的鬧劇,由部下擁戴他當了皇帝。而劉贇已經到達宋州,就被郭威的部將派人囚禁。郭威入大梁稱帝,改國號為,郭威就是後周的太祖皇帝。不久郭威在宋州將劉贇殺死。

後漢的河東節度使劉崇接到劉贇被殺的消息。即皇帝位於晉陽。仍用國號漢,也就是歷史上的北漢。五代後周顯德元年(954年)正月,周太祖郭威去世,養子柴榮繼位稱帝,史稱周世宗。建都太原的北漢主劉崇聞訊,十分高興,他認為周有喪事,天子新立,無力征戰,正是興兵滅周的好時機。他遣使與契丹通好,自稱「侄皇帝」,乞求契丹派兵合攻後周。

二月,契丹派大將楊袞帶領騎兵萬餘及步兵五六萬人,號稱十萬,到達晉陽(今太原),北漢主以張元徽為先鋒,領兵三萬,聯合進逼澤、潞二州,後周澤潞節度使李筠以兩千步騎抵禦聯軍,在太平驛(今襄垣西北)被打敗。聯軍乘勝包圍,除留少量部隊圍困潞州(今長治)外,大部隊長驅南下澤州(今晉城),企圖一舉滅亡後周。面對氣勢洶洶的入侵之敵,後周軍隊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

戰役過程

柴榮親征

周世宗下定決心親征,於是從京城開封統帥禁軍出發。在途中,禁軍控鶴都指揮使趙晁派人向周世宗進言,勸阻親征。周世宗大怒,將趙晁囚禁在懷州。北漢主不知道周世宗敢親自出征,他看潞州城堅固,一時難以攻取,就越過不攻,南下澤州,直取大梁。北漢兵的前鋒與後周軍在澤州(今晉城)的高平城以南相遇,被周軍擊退。周世宗怕北漢軍撤退,加緊前進。北漢主在巴公原排開陣勢準備迎擊。自己親自率領中軍,張元徽率軍在東,楊袞率契丹騎兵在西,軍容極盛。後周軍前鋒前進過快,河陽節度使劉詞率領的後軍被落在後面。面對這種敵眾我寡的局面,周軍的將士難免懷有畏懼心理。而周世宗反而更加鎮定,堅定可克敵的決心。他命令白重贊與侍衛馬軍都虞侯李重進統率左軍在西,樊愛能、何徽統率右軍在東,向訓、史彥超率領精騎在中間列陣,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率領禁軍護衛皇帝。周世宗自己也全身披掛,自己跨馬到陣前督戰,雙方都嚴陣以待。

劉崇輕敵

北漢主看到後周人馬不多,認為不用契丹的人馬也可以擊敗周軍,他對手下的將領說:「我用漢軍就可以擊敗周軍,哪用得着契丹人。今天不但要一舉擊敗周國,還要讓契丹人看看我們漢軍的厲害。」北漢的將領們 也都表示同意。楊袞在陣前觀察了後周軍的陣勢和軍容,對北漢主說:「周軍是強敵,不可貿然進攻。」北漢主不以為然的說:「機不可失,將軍就不要再說了,且看我來破敵。」楊袞沉默了,他想我到看看你北漢怎麼破敵。當時東北風很大,突然又轉為南風。北漢副樞密使王延嗣派司天監李義向北漢主進言,勸北漢主出擊。樞密直學士王得中認為風勢不利,不宜出擊,北漢主不聽,命東軍先進攻,張元徽親自率領千餘精騎衝擊後周的右軍。後周的右軍主將樊愛能、何徽本來就有怯戰心理,交戰不久,看到北漢軍來勢很猛,抵擋不住,就率領騎兵率先逃走。後周右軍被擊潰,有上千步兵解甲投降。周世宗看到戰事緊急,後周軍瀕臨潰敗的邊緣,親自率領左右的親兵冒着矢石出陣督戰。

後周血戰

宋太祖趙匡胤當時還是後周禁軍將領,他先招呼同伴向前衝鋒,又請張永德率軍從左翼出擊,自己率軍從右翼出擊。張永德同意,兩人各率領兩千人馬隨周世宗出擊。趙匡胤身先士卒,迎敵血戰,主將奮勇,士卒更是拚死力戰,無不以一當百,北漢兵抵擋不住。內殿直馬仁禹也激勵同伴進擊,他自己躍馬猛射,連斃數十敵軍,後周軍的士氣更加高漲。殿前右番行首馬全義也率領部下幾百騎兵向前猛攻。北漢主知道周世宗親自出戰,命人嘉獎張元徽,催促張元徽乘勝進攻。張元徽前進,戰馬被射倒,被後周軍斬殺。北漢驍將張元徽被陣斬,漢軍士氣低落,後周軍乘着越來越大的南風,猛烈進攻,北漢軍大敗。

北漢潰敗

雖然北漢主親自揮舞旗幟,但是也制止不住北漢軍的潰敗。楊袞看到後周軍如此驍勇,不敢救援,又恨北漢主不聽他的勸告,先率領契丹騎兵撤退了。從戰場上潰敗的樊愛能、何徽率領潰軍一路搶劫輜重,散布謠言,並且企圖阻止後軍劉詞的前進。劉詞不聽,率軍前進,在黃昏時與前軍會合,當時北漢兵尚有兵萬餘人,隔山澗布陣,企圖抵抗。後周軍得到增援,又發起猛攻,北漢軍崩潰了,王延嗣被殺,後周軍一路追殺到澤州的高平城,北漢兵殭屍布滿山谷,丟棄的軍資器械到處都是,另有數千北漢兵投降。北漢主僅僅率領百餘騎兵狼狽脫逃。高平大戰,後周軍取得全勝。

戰役後續

高平大捷後,稍作休整,後周軍隊在澤州的巴公原(今晉城市郊北)的新龍山設宴慶功,將山腳下村命名為下元慶,並根據地勢方位將周圍三村分別稱為上元慶、東元慶、西元慶。

周世宗為了總結治軍經驗,在巴公附近的西澗村講治軍有「四義」(愛護百姓講禮義;扶危濟貧重道義;軍民互助講仁義;一言九鼎重信義。)的道理,後人將此村改稱四義村,因其分東西村,便分稱東四義、西四義。

北漢軍大敗逃竄,後周軍隊乘勝追擊,一直殺過高平城才鳴金收軍。三月二十一日,後周軍隊休整軍隊,斬敗將樊愛能、何徽等七十餘人,軍威大振,以趙匡胤為殿前都虞候,士兵有升為軍主、廂主者。

高平之戰後,周世宗將樊愛能何徽及其所部軍使以上七十餘名將校斬首,以整肅軍紀。重賞高平大戰中的功臣。張永德向周世宗推薦趙匡胤,極力稱讚他的智勇。周世宗將趙匡胤提升為殿前散員都虞侯,領嚴州刺史。自高平一戰,周世宗洞悉禁軍的弊端和虛弱。於是着手整頓禁軍,揀選精銳,淘汰老弱,招募天下的壯士,充實禁軍。經過這次整頓,大大的提高了禁軍的戰鬥力。

戰役影響

高平之戰是歷史上的有名戰役。此後,周世宗選賢任能,南征北戰,掃平割據,為以後北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高平大戰直接關係了後周的存亡興衰。在右軍已經被擊潰的危機情況下,周世宗親自出陣,極大的鼓舞了周軍的士氣,從而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戰局。周世宗此舉,膽識勇猛不亞於唐太宗。假若他不能果斷的親征, 或者在危急時刻先行逃跑,歷史都將改寫。

從高平一戰後,周世宗提拔了一批有膽識的將領,整頓了禁軍,勵精圖治,先後南下攻取了南唐的江北之地,北上征伐契丹,接連收復了幾個州郡,增強了後周的國力,擴大了後周的國土。為以後宋的統一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周世宗是五代中罕見的有作為的皇帝。就高平一戰中的表現,就少有人及。可惜的是他在位時間太少,不然還可以有更大的作為。

而宋太祖趙匡胤也因為高平大戰中的出色表現而一舉成為後周禁軍中的高級將領。周世宗勤於政事,能駕馭那些功勳卓著的將領。趙匡胤也一直忠心耿耿的為後周效力,屢建功勳。然後周世宗一死,趙匡胤就得以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奪了後周政權,建立了宋朝。他和宋太宗趙光義憑着周世宗打下的基礎,最後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