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河鎮
周河鎮隸屬於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地處靖邊縣南部,東與延安市志丹縣張渠鄉相鄰,南與志丹縣順寧鎮接壤,西與延安市吳起縣薛岔鄉相連,北與中山澗鎮、王渠則鎮毗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4千米 ,總面積383.80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周河鎮下轄12個行政村 。截至2018年末,周河鎮戶籍人口15641人 。2011年,周河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44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300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08.52萬元。[1]
目錄
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06°32' 29"~106°35' 27",北緯31°26' 12"~31°30' 02"。地處儀隴縣北部,東鄰馬鞍鎮,南依石佛鄉,西鄰丁字橋鎮、大風鄉,北連福臨鄉。人民政府駐興龍社區, 距縣城55公里。
政區沿革 古稱周家河,又稱雙龍場。1933年,設置馬鞍區第六鄉蘇維埃政府。1950年5月,建雙龍鄉。1958年9月,建雙龍人民公社。1966年更名光華公社。1971年復名雙龍公社。1980年改名周河公社。1983年改為周河鄉。1992年9月,撤鄉併入丁字橋鄉。1997年5月,恢復周河鄉。2000年6月,改為周河鎮。
政區劃分 2011年末轄神溪、馬梁、新華、白岩、英雄、水口等11個村民委員會和興龍社區。
人口面積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1070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87人,城鎮化率11%。另有流動人口350人。總人口中,男性5960人,占53.82%;女性4942人,占46.18%;14歲以下1750人,占16%;15~64歲7602人,占71%;65歲以上1350人,占13%;總人口中全部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7.4‰,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長率1.7‰。
總人口6921人(2017)。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5.4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6.52千米,總面積18.34平方千米。其中陸地16.67平方千米,水域1.67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85.13人。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 境內大部為低山,地勢略為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400~500米,最高點插旗寨海拔680米,最低點水口村海拔470米。
水文 屬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梅子河自丁字橋村流入,由西向東,從火盆壩村流出,境內河道長4.2千米。
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磚用頁岩,集中分布在東南部。
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低溫、霜凍、乾旱、暴雨等。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波及全鄉,受災563戶,受災人口2987人,受災房間數1465間,其中倒塌82間,一般受損1383間。 [2]
經濟概況
農業 耕地面積068萬畝,人均0.68畝,以種植水稻、小麥、玉米、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4698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6.8%。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紅苕為主,經濟作物為油菜、花生、水果、中藥材為主,畜牧業以兔、豬、家禽為主。
工業 以釀造、建築建材業為主。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1750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18.6%;擁有工業企業11家,職工6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30萬元,比上年增長12%。
商業外貿 2011年末共有商業網點31個,職工68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2850萬元,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800萬元。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476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0萬元,人均財政收入445元。2011年末,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4920萬元,比上年增長21%;各項貸款餘額1980萬元。
結構調整
在方壩村建成了生豬生產基地,年內出欄生豬50頭以上農戶1戶,同時組建了養豬專業合作社,規模效益不斷彰顯;在方壩、水口兩村建成獺兔養殖基地。為了進一步鞏固免業、生豬生產,鎮黨委、政府緊緊抓住全市百萬工程這一有利契機,將兔業、生豬生產納入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為搶抓時機,鎮幹部放棄"5.1"長假和公休假休息,奔赴各村落實兔業生產。新建圈孔3500孔,引進種兔1050隻,新培育獺兔養殖戶40戶,飼養種兔大戶8戶。投入農村信貸資金240萬元,累計投放868萬元,農村信用社融資達1477萬元,極大地支持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的發。
行政轄區
2011年末轄神溪、馬梁、新華、白岩、英雄、水口等11個村民委員會和興龍社區。[3]
社會事業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有鎮文化站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1處,各類文化專業戶20戶,各類圖書室12個,藏書2萬餘冊。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兒園8所、小學1所,初中1所,在校學生共2355人,專任教師91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99%。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有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1個,床位20張,每萬人擁有病床20張;執業醫師4人,職業助理醫師1人。2011年完成診療0.60萬人次。11個村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98%。
體育
2011年末有學校體育場2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8%。
廣播電視
有鎮廣播電視網絡公司1個。現有有線電視戶2580戶,入戶率85%。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0戶,人數44人,支出11.25萬元,月人均19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43戶,人數548人,支出42.84萬元,月人均68元;醫療救助19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9人次,共支出0.3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8萬元。社會福利費32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2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8人。社區服務機構1個。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95萬元;基金支出181萬元。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0.8萬人,參保率95%。[4]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境內有1條鄉道油路,長35千米。村村通公路,通村公路45千米。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有郵政所1處,代辦所1處,電信服務網點4個。信息通訊網絡全覆蓋,通訊便捷。
水利設施 2001年末有蓄水池2口,年蓄水量68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0.23萬畝。有集中供水站1處,衛生井763口,解決了0.7萬人的安全飲用水問題。
鎮區市政建設
給排水 2003年建成周河自來水廠,年供水3.6萬立方米。
供電 有供電管理站1個。通電率100%,年用電量5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98%,供電可靠率99.92%。
供氣 2009年接通天然氣管道,2011年末天然氣用戶200戶。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鎮駐地有街心花園1個,綠化面積3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