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周瑛 (成化進士)

周瑛:字梁石,自號蒙中子白賁道人,晚號翠渠福建莆田人。明朝政治人物。致仕後與黃仲昭同修《興化府志》。知廣德州時,曾作《祠山雜辯》

周瑛(1430年-1518年),字梁石,自號蒙中子、白賁道人,晚號翠渠。福建莆田人。明朝政治人物。[1]

目錄

人物生平

 
周瑛:周瑛書法藝術欣賞。

宣德五年(1430年)出生。早年隨朱煜葉巒學習,後從吳時耕學習。景泰癸酉(1453年)鄉試,主司聶大年甚重之,置第二,後屢試不中[2]

成化五年(1469年)成進士[3],成化七年(1471年),知廣德直隸州(今屬安徽),[4]

有善政,「為其州多溺女」,作《戒殺女歌》[5],朝廷賜敕旌異。

歷官南京禮部郎中、撫州(今屬江西)知府。

弘治初年,吏部王恕起為四川參政,後為四川右布政使。

弘治十三年(1500年)致仕。

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卒。[6]

著作

周瑛工書法。致仕後與黃仲昭同修《興化府志》。

知廣德州時,曾作《祠山雜辯》。[7]

為官政績

周瑛任廣德州知府,興辦文教事業,嚴禁溺死女嬰,顯揚為國捐軀的志士,廢除濫設的祠廟。任撫州知府間,興修水利,統一徵收賦稅,積極施行戶籍編制,政通人和,受到民眾的讚頌。

周瑛一向堅持「存天理,滅人慾」的程朱理學核心思想。有人稱「周瑛為理學之精粹,朱學之名臣」。

周瑛的學問、人品和施政之方,明代著名學者楊廉這樣評說:「讀書以窮理而非務博,作文以明道而不專於求工。心朗徼而月霽,氣舒暢以春融。其政事也,雖居今世而每有古意……」(《楊廉詩文集·祭翠渠公文》)。

唯物思想

「一本萬殊」是周瑛的世界觀。他認為形成天地萬物的本原是太極(理),由太極(理)產生氣之陽動陰靜而成天地。這種思想認為天地是由陽清陰濁之氣運動發展來的,而且天為日月星辰,地為山嶽河海,是具有樸素唯物主義因素的。他還說:「天地生物,氣化不齊,伸縮盈虛錯綜雜揉……」這就是說,天地產生萬物不是隨意的,是要受氣的制約的,天地所生萬物之中包括人,人是萬物之中最高貴者。這具有進步性的思想。

周瑛基於天地通過氣產生物和人的思想,提出人死後復歸氣,復歸天地,因此人死後沒有鬼神的。這具有明顯的唯物主義傾向。

周瑛的認識論思想是十分積極、睿智的,含有較多的唯物主義認識成份。首先他把認識的客體和認識的主體區分開來,並且肯定主體是可以認識客體的。然始終堅持孟子的「萬物皆備於我」的精髓。

其次,周瑛概括道:「明月照萬物,而物無不照。……月無客心焉,無客心,即所謂虛,虛者,天之道也。」是說主體要認識客體,要先排除主觀成見,以心虛照萬物。這雖有天人合一論的神秘主義思想,而其主旨則是在說明只有排除主觀成見才能認識事物。

再其次,在主體認識客體問題上,周瑛提出許多方面,歸納起來:一、主敬:學當以敬為主,居敬則心存,然後可以窮理;二、讀書:強調窮理,格物致知;三、慎行:道德修養要在平時的行為中表現出來,行為要時時檢點,謹慎地遵守道德原則。四、由用及體,由體及用,一以貫之。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認識方法,改知窮理是循序漸進和反覆無限的過程。這種體用一貫,反覆深化的思想是有合理因素的。

「幾動則勢趨,勢趨則形就」,系周瑛的社會政治思想。他提出的幾、勢、形三個範疇是論述社會發展的關鍵和環節。認為社會歷史的發展有其內在的規律,引出善是社會治亂髮展的關鍵,幾是善惡的矛盾運動,歷史的治亂就是由善惡的矛盾運動而決定的。

治亂是形,治亂之形生於勢;輕重之勢生於幾,因以善惡之幾為治亂之本,但這種拋開社會的經濟條件,以道德觀念的善惡現象來作為社會治亂的決定因素,顯然是一種唯心史觀。在封建社會的科舉弊病方面,周瑛提出智育和德育並重,再次提出從政要愛道重於愛官,從政要有益於民,當官要為民着想。

生平著述

周瑛一生廉公從政,且著述甚豐。有《書纂》、《翠渠詩文集》、《翠渠摘稿》、《翠渠摘稿選》、《政本政均》、《祠山雜錄》、《廣孝慈錄》、《正德漳州府志》、《弘治興化府志》、《莆陽拗史》以及與邑人黃仲昭同修的《興化府志》等等。

他善書法,有《百梅錄》寸楷行世。

人物故事

●走馬添一筆

相傳英宗為太子建了太子殿,要大書「太子殿」三字為匾,但不拘一格,要民間布衣工書法的來寫。在朝供職的鄉賢就把周瑛推薦上去。周瑛到京,得到英宗召見,並讓他當殿書寫。周瑛從容揮毫自左至右大書「殿子大」三字而擱筆。英宗見他筆走龍蛇,筆意高古,大為欣賞;忽見「太」字少了一點,沉吟不已。

周瑛連忙奏說:「『大』字下面加上一點就是『太』字,但這一點,小民必須登上九十五級的雲梯,擲筆補足,才有氣魄,以示有朝一日太子的『九五之尊』。」

英宗嘉許之。於是,周瑛一手扶着九十五級的雲梯,拾級而上;一手執着如椽之筆,身子向後微傾,對準高懸着的「殿子大」的「大」字着力擲筆補足一個點,使「太」字的氣勢更加雄偉了。英宗大悅,連說:「神筆!」「神筆!」並賜八座大轎讓周瑛坐回家。

●恩賜白玉帶

明武宗正德初年,周瑛奉敕書寫「承天殿」巨匾。他把「承」字中間作一「王」字,四周鈎角相向,寓「四夷來王」之意。皇帝龍顏大悅,欽賜玉帶一條為潤筆。這一年,剛好周瑛的兒子大漠中了舉人,周瑛自撰自書一副春聯云:「白玉帶推恩到我;青雲路接武有人。」

●水落成草書

有一次,周瑛遊玩湖南洞庭湖時,曾夢見湖神示意他要在懸崖巨石上書寫三個擘巢大字———洞庭湖。因岩石高達數丈,下面又是深不可測的湖水,字徑近一丈,當時潮水高約三丈。周瑛估計每書一字,潮水必落一丈,他寫了「洞庭湖」三字,潮水已急劇下落。這時,周瑛心急了,為趕在潮水落盡之前寫完下款「周瑛書」(繁體)三字,只好把書字(繁體)寫成草體的「書」字了。

●墨寶飛台灣

那年,青璜山上的瑤山書院,請周瑛去講學。是時,周瑛漫步於青璜山之上,欣賞自然景色:風和日麗,水綠山青,蒼松掩映,白鷺飛翔,氣象萬千,嘆為觀止,即興揮毫書寫「群鳳朝陽」(按:青璜山別名「鳳嶺」)四字,筆力遒健,其中「鳳」字的「鳥」(繁體)尤為時人所稱讚。

此木匾歷經500多年的風風雨雨,至今尚保存完整並石刻嵌在莆田六中校園的石壁之上。90年代中,台灣鄉賢鄭老先生回鄉探親時,特地來到青璜山拍攝此字帶回台灣作為家鄉名人的墨寶珍藏。

家族

曾祖父周正甫,祖父周世,父周舉[8]

有從兄周瑩

注釋

  1. 焦竑.國朝獻征錄:中華書局,1980:卷九十八
  2. 周瑛《金蘭真意序》云:「自庚辰(1460)至今垂十載。君舉進士最先,梁與胡繼之,賀又繼之,獨余落莫不偶……」(《翠渠摘稿》卷一)
  3. 光緒十七年《巴陵縣誌》:「瑛字梁石,號翠渠。福建莆田人。成化己丑(1469)進士。官至南京國子監祭酒。」
  4. 《翠渠摘稿》巻二「醫隠記」云:「成化辛卯,予知廣德州。」
  5. 《餘姚江南徐氏宗譜》引〈戒殺女歌〉作者是周召梁,清人鄭方坤的《全閩詩話》亦同此說。學者林麗月考證〈戒殺女歌〉的作者應為成化年間廣德知州周瑛所做,而非明代淳安縣令姚明鸞(姚明鸞事見嘉靖《淳安縣誌》)。(林麗月:《明〈戒殺女歌〉作者考—兼論相關文獻的史料價值》)
  6. 林俊《明進資善大夫四川右布政使致仕例進一階翠渠周公墓志銘》載:「時壽八十九,未數月果病,……遂逝,正德戊寅(1518)七月八日也。」(《見素集》卷十九)
  7. 《菽園雜記·卷七》:周瑛良石知廣德州時,作《祠山雜辯》。其辯埋葬一事云:「按埋本作狸,《周禮》以「狸沉祭山川』,注云:『祭山林則狸之,祭川澤則沉之。』是埋藏者,本山澤之祭也。其曰今夜埋藏,及旦皆無有,過言耳。」考諸本集志埋藏事,謂坎地深廣各五尺,凡祭物皆三百六十,舁埋坎中,蒙以太牢之皮,反土而平治之,土不見贏餘,或加縮於初。及久後埋藏,或值其故穴,皆不見其中所有。此說未為無理,蓋土不見贏餘者,平治之也。或加縮於初者,物腐而土陷也。久後埋藏,不見中所有者,物化也。今盜發古冢,皆不見其中所有者,亦化也。人言地熱則速化,埋藏易化,地熱故也。道流欲神異之,故為過言以駭愚俗耳。」所云本集,蓋祠山舊有《指掌集》,良石按而辯之。
  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成化五年己丑科殿試金榜》)

參考書目

  • 明史》卷二八二《儒林傳》
  • 鄒守益:〈翠渠周公祠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