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作於唐肅宗乾元元年(758)春天,當時王維任太子中允,與詩人賈至、杜甫、岑參為同僚。時為中書舍人的賈至先作了一首《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杜甫和王維、岑參都作了和詩,王維之和即為此詩。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 |
---|---|
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作品 |
全詩分三層:首聯寫早朝前的準備;中間二聯寫早朝的威儀;尾聯寫早朝後的行動。這首詩利用細節描寫和場景渲染,描繪了大明宮早朝時莊嚴華貴的氣氛與皇帝的尊貴與威嚴。作為和詩,此詩不和韻,只和其意,用語堂皇,造句偉麗,格調和諧,獨具特色。
目錄
作品原文
白話譯文
韻譯
頭戴紅巾的衛士不住報說寒夜欲曉,尚衣官員給天子呈上了翠綠的雲裘。
早朝的百官曙色中走進輝煌的宮殿,同萬國使節向加冕懸旒的皇帝叩頭。
初出的日光晃動着君王的雉尾掌扇,浮動的香煙飄向了皇上的袞龍袍繡。
罷朝後把天子的聖旨寫在五色紙上,紫服玉佩的中書文官此刻紛忙不休。
散譯
戴着紅巾的衛士在宮門報曉,尚衣官員向天子進上繡着翠雲的皮袍。層層疊疊的宮殿如九重天門迤邐打開,異邦萬國的使臣一齊向着皇帝跪見朝拜。日色剛剛照臨到殿堂,儀仗已排列成扇形屏障。御爐中香煙裊裊,繚繞着天子的龍袍浮動飄忽。早朝過後中書省的官員退到鳳凰池上,用五色彩紙起草皇上的詔書。
文學賞析
這首詩利用細節描寫和場景渲染,寫出了大明宮早朝時莊嚴華貴的氣氛,別具藝術特色。
詩一開頭,詩人就選擇了"報曉"和"進翠雲裘"兩個細節,顯示了宮廷中莊嚴、肅穆的特點,給早朝製造氣氛。這裡以"雞人"送"曉籌"報曉,突出了宮中的"肅靜"。尚衣局是專門掌管皇帝衣服的。"翠雲裘"是繡有彩飾的皮衣。"進"字前着一"方"字,表現宮中官員各遵職守,工作有條不紊。
中間四句正面寫早朝。詩人以概括敘述和具體描寫,表現場面的宏偉莊嚴和帝王的尊貴。層層疊疊的宮殿大門如九重天門,迤邐打開,深邃偉麗;萬國的使節拜倒丹墀,朝見天子,威武莊嚴。以九天閶闔喻天子住處,大筆勾勒了"早朝"圖的背景,氣勢非凡。"萬國衣冠拜冕旒",標誌大唐鼎盛的氣象。在"萬國衣冠"之後着一"拜"字,利用數量上眾與寡、位置上卑與尊的對比,突出了大唐帝國的威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實的歷史背景。
如果說頷聯是從大處着筆,那麼頸聯則是從細處落墨。大處見氣魄,細處顯尊嚴,兩者互相補充,相得益彰。作者於大中見小,於小中見大,給人一種親臨其境的真實感。日光才臨,仙掌即動,"臨"和"動",關聯得十分緊密,充分顯示皇帝的驕貴。"傍"字寫飄忽的輕煙,頗見情態。"香煙"照應賈至詩中的"衣冠身惹御爐香"。賈至詩以沾沐皇恩為意,故以"身惹御爐香"為榮;王維詩以帝王之尊為內容,故着"欲傍"為依附之意。作者通過仙掌擋日、香煙繚繞製造了一種皇庭特有的雍容華貴氛圍。
結尾兩句又關照賈至的"共沐恩波鳳池裡,朝朝染翰侍君王。"賈至時任中書舍人,其職責是給皇帝起草詔書文件,所以說"朝朝染翰侍君王",歸結到中書舍人的職責。王維的和詩也說,"朝罷"之後,皇帝自然會有事詔告,所以賈至要到中書省的所在地鳳池去用五色紙起草詔書了。"佩聲",是以身上佩帶的飾物發出的聲音代人,不言人而言"佩聲",於"佩聲"中藏人的行動,使"歸"字產生具體生動的效果。
這首詩寫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後三個階段,寫出了大明宮早朝的氣氛和皇帝的威儀,同時,還暗示了賈至的受重用和得意。這首和詩不和其韻,只和其意,雍容偉麗,造語堂皇,格調十分諧和。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簽》說:"盛唐人和詩不和韻",於此可窺一斑。
名家評價
宋·劉辰翁《王孟詩評》:帖子語頗不痴重("萬國"句)。此為鋪寫,景象雄渾,富麗造作,句律溫厚深長,皆足為法。
元·楊載《詩法家數》:榮遇之詩,要富貴尊嚴、典雅溫厚。寫意要閒雅美麗清細。如王維、賈至諸公《旱朝》之作,氣格雄深,句意嚴整,如宮商迭奏,音韻鏗鏘。真麟遊靈沼,鳳鳴朝陽也。學者熟之,可以一洗寒陋。後來諸公應詔之作,多用此體,然多志驕氣盈。處富貴而不失其正者,幾希矣。此又不可不知。
明·顧璘《批點唐音》:右丞此篇真與老杜頡頏,後惟岑參及之,它皆不及,蓋氣象闊大,音律雄渾,句法典重,用字清新,無所不備故也。或猶未全美,以用衣眼字太多耳。
明·李攀龍《唐詩直解》:王維曰"尚衣方進翠雲裘"、"萬國衣冠拜冕旒",二公重字,不害為人家。
明·胡應麟《詩藪》:王、岑二作俱神妙,間未易優劣。昔人謂王服色太多,余以它句猶可,至"冕旒"、"袞龍"之犯,斷不能為辭。
明·胡震亨《唐音癸簽》:《早朝》四詩,名手匯此一題,覺右丞檀場,嘉州稱亞,獨老杜為滯鈍無色。
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廟廊聲響,自然莊重。
清·金聖歎《批選唐詩》:意象俱足、莊嚴穩禰,較勝諸作。
清·金聖歎《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此全依賈舍人樣,前解通寫早朝,後解專寫兩省也。若其中間措手義有不同者,賈乃於起一句便安"銀燭朝天紫陌長"之七字,是預從"早"字,先已用意;於是而三四寫"朝"字,便無過只是閒筆。此卻於第四句始安"萬國衣冠拜冕旒"之七字,是直到"朝"字,方乃用意;於是一二寫"早"字亦無過只是閒筆。此則為兩先生各自匠心也。
清·邢昉《唐風定》:雄渾天然。非初唐富麗之比。
清·毛先舒《詩辯坻》:典重可諷,而冕服為病。結又失嚴。
清·何焯《唐律偶評》:諸篇但敘入朝,此獨從天子視朝之早發端,善變而有體。落句用裁詔收舍人,仍不離天子,是照應之密。
清·李因培《唐詩觀瀾集》:此詩如日月五星,光華燦爛。後人嗤點流傳,以為用衣太多,此井蛙之見也。
清·屈復《唐詩成法》:"衣裳"字太多,前人已言之矣。"早朝"字未合寫,亦一病。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早朝》倡和詩,右丞正大,嘉州明秀,有魯、衛之目。賈作平平,杜作無朝之正位,不存可也。
清·趙臣瑗《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並未別出手眼。而高華典贍,無美不備。
清·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博大昌明("日色"句)。
清·紀昀《瀛奎律髓匯評》:⑴盛麗極矣,字面太雜。⑵才氣駕馭,何嘗覺雜?畢竟右丞第一。末句太犯,然名句相接便不覺。⑶次聯君臣兩面都寫到,所謂有體要也。⑷精彩飛動,雖疊用衣佩字面,位置當在第二。
清·吳烶《唐詩選勝直解》:應制詩莊重典雅,斯為絕唱。
清·朱庭珍《筱園詩話》:"九天"、"冕旒",氣象闊大,而稍欠精切。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王維的山水詩大都寫於後期,與前人比較,他擴大了這類詩的內容,增添了它的藝術風采,使山水詩的成就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他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突出貢獻。其中,寫鄉村景物和農家生活的田園詩充滿着牧歌情調,表現他閒逸蕭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適的心境。如《渭川田家》 ,《春中田園作》。更多的作品着重寫農村美麗如畫的風光,《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農月無閒人,傾家事南畝。"《山居秋暝》寫暮雨方霽,山村呈現的美景。王詩中那些描繪大自然幽靜恬美的山水詩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如《青溪》:言入黃花川,第每逐清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漾漾沒菱荇,澄澄映葭葦。我心素已閒,清川淡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王維的大多數詩都是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閒居生活中閒逸蕭散的情趣。王維的寫景詩篇,常用五律和五絕的形式,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較為舒緩,用以表現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適的心情,尤為相宜。王維從中年以後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尋求寄託,他自稱"一 悟寂為樂,此生閒有餘"(《飯覆釜山僧》)。這種心情充分反映於他的詩歌創作之中。過去時代不少人推崇王維此類詩歌,一方面固然由於它們具有頗高的藝術技巧,一方面也由於對其中體現的閒情逸緻和消極思想產生共鳴。明代胡應麟稱王維五絕"卻入禪宗",又說《鳥鳴澗》、《辛夷塢》二詩,"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詩藪》),便是一個明證。雪景 傳為王維作 王維其他題材的作品,如送別、紀行之類的詩中,也經常出現寫景佳句,如"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等,都是傳誦不衰的名句。
視頻
參考資料
- ↑ 葛曉音老師:春日江南中的詩情畫意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