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品讀雲南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品讀雲南》是一部生動展示、深入賞析、精緻品味雲南山水風光、民族風情、人文歷史、民俗掌故的文化旅遊休閒圖書,具有很強的可讀性、體驗性、鑑賞性和思想性,非常適於大眾讀者閱讀和欣賞,對旅遊探險民俗休閒、文化和社會學研究也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品讀雲南》作者在親歷體驗的基礎上,以廣袤的視野和開闊的思維,對雲南所有16個市州和毗鄰的西藏自治區進行了描繪,全書38篇文稿以遊覽觀光休閒為主線,兼及民俗風情、社會文化、風土掌故、歷史地理和逸聞傳說,內容豐富,選材廣博,描述細膩,評點精闢。該書圍繞大眾讀者的閱讀心態和欣賞口味,專注於常人「視而不見」或「人跡罕至」的文化內涵豐厚之所,無論是一樹、一井、一寨,還是一種民俗、一段傳說、一個謎團,都旁徵博引、詳加考訂、娓娓道來、點睛評說,既避免了一般旅遊書刊的單調與蒼白,也滿足了各層面讀者的獵奇興趣。作者通過對若干歷史、文化、民俗、生態現象的探索和思考,闡發了個性鮮明的獨到見解,倡導了平等、開放、善意和寬容的文化價值觀,謳歌了民族多元文化和生態文明觀,也對經濟社會加速發展對民族文化和生態保護的影響表示了深深憂慮,反映出較為厚重的思想內涵與文化品位。

目錄

圖書信息

作者:高舜禮 着

出版社:中國旅遊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9-1

版次:1

頁數:286

字數:289000

印刷時間:2008-9-1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印次:1

ISBN:9787503235399

包裝:平裝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生動展示、深入賞析、精緻品味雲南山水風光、民族風情、人文歷史、民俗掌故的文化旅遊休閒圖書,具有很強的可讀性、體驗性、鑑賞性和思想性,非常適於大眾讀者閱讀和欣賞,對旅遊、探險、民俗、休閒、文化和社會學研究也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該書作者在親歷體驗的基礎上,以廣袤的視野和開闊的思維,對雲南所有16個市州和毗鄰的西藏自治區進行了描繪,全書38篇文稿以遊覽觀光休閒為主線,兼及民俗風情、社會文化、風土掌故、歷史地理和逸聞傳說,內容豐富,選材廣博,描述細膩,評點精闢。該書圍繞大眾讀者的閱讀心態和欣賞口味,專注於常入「視而不見」或「人跡罕至」的文化內涵豐厚之所,無論是一樹、一井、一寨,還是一種民俗、一段傳說、一個謎團,都旁徵博引、詳加考訂、娓娓道來、點睛評說,既避免了一般旅遊書刊的單調與蒼白,也滿足了各層面讀者的獵奇興趣。作者通過對若干歷史、文化、民俗、生態現象的探索和思考,闡發了個性鮮明的獨到見解,倡導了平等、開放、善意和寬容的文化價值觀,謳歌了民族多元文化和生態文明觀,也對經濟社會加速發展對民族文化和生態保護的影響表示了深深憂慮,反映出較為厚重的思想內涵與文化品位。

目錄

自序

1 天雨流芳

2 老君山

3 瀘沽湖與摩梭人

4 東川紅土地

5 春城氣質

6 撫仙湖神韻

7 江川牛虎銅案

8 玉溪花腰傣

9 曲靖滄桑

10 雞鳴三省

11 行走楚雄

12 大理「洋人街」

13 茶馬古道的寺登街

14 劍川人文

15 千年諾鄧村

16 怒江澡堂會

17 溫柔酒唇最醉人

18 羅古箐的情人節

19 西方來客的印跡

20 從丙中洛到察瓦龍

21 神遊獨龍江

22 極邊第一城

23 同樂村及「阿尺目刮」

24 梅里雪山

25 從德欽到鹽井

26 傣族潑水節

27 傣家風情

28 詭奇之玉

29 千歲古茶

30 「瑞貢天朝」

31 縹緲升騰的普洱茶

32 陽剛豪放的阿佤人

33 司崗里

34 龍摩爺

35 哈尼梯田

36 從老山到老街

37 一寨兩國

38 滇緬邊境小鎮

後記

推薦

《品讀雲南》由中國旅遊出版社出版。

文摘

老君山的名字很普通,估計全國應有好多個,我這裡說的是有「滇省眾山之祖」之稱的雲南老君山,位於麗江與劍川、蘭坪等縣的交界處,屬橫斷山系雲嶺主脈,由多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組成,嶺脊走向呈半環形,狀如傳說中的太上老君煉丹爐。從歷史地理上看,既沒有三山五嶽的德高望重,也沒有張家界那般後來居上,即使在雲南也難與高黎貢山、碧羅雪山、梅里雪山平分秋色,但旅遊觀賞的魅力絕不遜色於諸山。幾年前,聯合國評出了中國面積最大的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併流」,老君山就是其核心片區之一。有人評價,它是雲南風光最優美、自然資源最豐富、民俗文化最獨特的地方,與美國黃石公園、英國愛丁堡植物園相類,我最感興趣的則是老君山九十九龍潭和黎明黎光景區。

2004年8月中旬,我從麗江趕往老君山。老君山景區管委會的幹部建議,最好不要在山上過夜,那兒住宿條件較差。出發時,風和日麗,白雲舒捲,車子在柏油路上行駛了一個半小時,然後拐人鄉間的土石公路,一路沿着山間小溪、貼着山崖顛簸而行,後來漸漸農田少了、民居少了,遇到的看家狗叫聲更猛了。隨着海拔的逐步提升,林莽荒原的感覺越來越強,肆意附生的樹掛讓樹幹和枝丫長滿了鬍子和毛髮;草和灌木越來越少,只有杜鵑沿路相伴,不同物種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是有差異的;攀上陡峭的山脊以後,遠眺終年積雪的山峰,在陽光下熠熠生輝。[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