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半美元
哥倫布半美元(英語:Columbian half dollar)是美國鑄幣局1892至1893年鑄造的50美分硬幣,也是美國歷史上首枚紀念幣,用於為1893年的芝加哥哥倫布紀念博覽會籌資同時紀念克里斯托弗·哥倫布首訪新大陸400周年。硬幣正面是哥倫布頭像,是首枚刻上歷史人物的美國硬幣。
目錄
介紹
由於建設預算不足,博覽會的組織者期望獲得聯邦政府[1] 撥款。國會同意授權鑄造紀念幣,雙方都相信這些硬幣可以作為紀念品高價出售。博覽會官員詹姆斯·埃爾斯沃斯希望紀念幣可以根據他買下的一幅畫作設計,該畫由洛倫佐·洛托創作,據稱正是哥倫布的肖像。鑄幣局首席雕刻師查爾斯·愛德華·巴伯起初設計的草圖所獲反響不佳,博覽會官員於是轉為考慮藝術家奧林·沃納的設計方案,沃納的方案再經巴伯和助手喬治·T·摩根的調整,成為半美元的最終設計方案。
鑄幣局實際鑄造了約500萬枚半美元硬幣,遠超實際所需,因此有近半數予以熔毀。由於以紀念品價格發售的硬幣還不到40萬枚,因此並不足以解決博覽會的財務困境。進入市場流通的哥倫布半美元約有200萬枚,流通周期一直持續到20世紀50年代。如今,成色上仍然達到未經流通標準的半美元售價尚不足20美元,如果成色與最初發行的原始狀態接近,那麼售價可以達到上千美元,但這都遠不及1892年雷明頓打字機公司買下首枚半美元作為宣傳噱頭的1萬美元花費。
博覽會
1890年,聯邦國會通過立法,為紀念克里斯托弗·哥倫布首訪新大陸400周年的世界博覽會提供聯邦贊助。法案建立哥倫布紀念博覽會委員會負責展會事務。芝加哥的一些頭面人物建立哥倫布紀念博覽會公司來組織場館建設,但由於在具體權責上難以達成一致,該公司經常會出現內訌。如果沒有建築委員會主席丹尼爾·伯納姆(Daniel Burnham)的貢獻,這場博覽會的場館可能根本無法建成。伯納姆最喜歡的口頭禪是這麼一句話:「別做什麼小計劃,這完全無法點燃男人的激情」,他成為博覽會建築工程的全權負責人。
博覽會選址在密歇根湖畔一片未經開發的土地,占地面積約280公頃。建築物採用古典風格,顯現出希臘和羅馬的建築風格,用熟石膏和漢麻結合,營造出大理石般的效果。時任美國總統本傑明·哈里森邀請「全世界」參與盛會,海外多個國家來此搭建展館,美國的所有州和領地都有參與。
構想
博覽會公司博雅委員會主席詹姆斯·埃爾斯沃思(James Ellsworth)購買了洛倫佐·洛托(Lorenzo Lotto)的一幅16世紀畫作,據說畫上的博學之士正是哥倫布。埃爾斯沃斯非常希望能推出紀念幣來為博覽會作宣傳,在他的極力推動下,這一工作於1892年1月開始。在另一位博覽會官員、作家兼記者威廉·埃利羅伊·柯蒂斯(William Eleroy Curtis)的建議下,埃爾斯沃斯打算在硬幣正面刻上畫作上的哥倫布肖像。1892年4月,他們得到美國鑄幣局局長愛德華·利奇(Edward O. Leech)的支持,後者打算在一面刻上哥倫布的肖像,另一面則附上適當的銘文。1891年,鑄幣局在鑄造新銀幣的競爭中落敗,首席雕刻師查爾斯·愛德華·巴伯設計的巴伯造幣就是由此誕生。這幾種新硬幣飽受指責,所以鑄幣局受到了很大壓力。對此事非常了解的柯蒂斯與埃爾斯沃思商談後決定,由埃爾斯沃思主控新紀念幣的設計過程,以期在確保採用洛托所繪畫像作為硬幣主題的同時,也能令硬幣的設計更加出彩。此前的美國硬幣上經常會刻上自由女神,但還從未以真實人物為主題。
到1892年5月時,博覽會的預算已出現明顯不足,還需要更多資金才能讓各項建築工程完工。博覽會公司已經發售了股票,芝加哥市也發行了債務來為博覽會集資,但由於之前大幅低估了施工預算,因此資金仍是捉襟見肘。博覽會公司希望聯邦政府再資助500萬美元來完成建設工作,但國會中有許多議員反對直接撥款。為此,一些支持者提議,這500萬美元可以通過銷售特別發行的半美元硬幣紀念品籌集。美國此前還從來沒有鑄造過紀念幣,博覽會的組織者預計,這些硬幣可以直接以其面值的兩倍價格向公眾銷售。鑄造硬幣所需的貴金屬可以就地取材,將聯邦財政部已有的過時或重量不足的銀幣熔融獲得,這樣政府除硬幣鑄造工程的開銷外,無需承擔其它任何費用。聯邦參議院就法案展開辯論期間,來自愛荷華州的參議員威廉·B·阿利森(William B. Allison)預見:這些硬幣「不但可以作為這一天和這一代人的紀念品,還會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孩子們會哭鬧着想要它們,老人們也一心要得到它們」。但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約翰·舍曼則告誡道:這種「半美元的龐大數量將摧毀它們的紀念價值」。哥倫比亞特區即將迎來炎熱的盛夏,國會議員一心要趕快解決已有議題,以便離開首都避暑,為此雙方達成妥協,將紀念幣的總鑄造金額減半為250萬美元,即500萬枚半美元硬幣。1892年8月5日,聯邦國會通過立法,授權鑄造哥倫布半美元。